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

2018年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

從科技行業到零工經濟,從法律到會計和諮詢業,新年伊始,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為您展望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

領導層

2018年,將會有更多商業領袖利用數字化、代際變動和多元化不斷提高的強大結合,來精簡企業層級結構,分配責任,轉變他們所在的組織。

米其林(Michelin)、微軟(Microsoft)、愛立信(Ericsson)等大企業的領導人已經把更多的決策權推向一線員工。隨著這種方法的成功引起注意,其他企業將效仿。

有抱負的年輕領導人已經更注重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而不是試圖憑藉其職位或頭銜所帶來的權威來發號施令。很多人已經擁有了領導經驗——不是通過在老牌機構中的晉陞,而是通過領導自下而上的運動和志願組織、或是打造自己的初創公司。

我預計,將有更多公司培養懂得如何管理網路的領導人——不只是傳統的內部員工網,還包括聯繫更鬆散的供應商和承包商網路,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進行遠程管理。

這需要領導人具備不同的技能——尤其需要領導人對組織的共同目標具有更清晰的視野。在新的一年,如何領導由機器人和人類組成的「團隊」的困境將變得更為緊迫。

我沒有看到太多跡象表明,「合弄制」(Holacracy)等激進的「無管理者」模式將會普及。但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如果他們不斷地嘗試創新——就像初創公司那樣——他們將比老派的官僚制度和精英管理制度更加靈活和果斷。

至於多元化,我樂觀地認為,在某個時候,開明的年輕高管崛起將引發董事會突然轉變態度。這種情況不會出現在2018年,儘管從科技到媒體行業的性騷擾醜聞所暴露的失衡和權力濫用問題,可能會加速這種變革。

說到底,我預期這些新的領導人將開始從更廣泛的候選人中選拔人員,並把不同背景的人任命為自己的直接下屬,從而駁斥那些根據當前的失衡來外推還需數十年才能實現領導層男女平衡的悲觀者。

當然,這些新勢力也可能引發反彈,使得指揮-控制的老派領導方式捲土重來。令人鬱悶的是,主宰世界舞台的政治人物大多是老派的,而他們面臨的領導力挑戰——從英國退歐到朝鮮問題——尤為複雜。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零和博弈、「交易藝術」談判方式,將給那些守舊的現任領導人帶來安慰。我希望2018年將提供機會,讓正氣的、解決問題的新領導人湧現出來。但如果企業領導人因為政治領導層沒水平而灰心,變得因循守舊,那麼變革可能陷入停滯。

安德魯?希爾(Andrew Hill)是管理主編

科技

2018年,反對科技巨擘(Big Tech)的聲音將擴散到科技行業僱員群體,很多人質疑他們所做的工作是否真的在拯救世界。

2017年,人們指責大型科技公司太過強大、利用自身的規模主宰市場,而且不夠關注他們所創造的工具如何被用來做惡。

人們的擔憂涵蓋了各個領域,從全球問題(比如俄羅斯試圖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到地方問題(比如擔心用戶淹沒在通知和新聞推送中,造成心理健康問題和生產率損失)。

繼Facebook前員工肖恩?帕克(Sean Parker)和查馬斯?帕里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二人譴責了社交媒體的成癮性——之後,新的一年將有更多的科技行業工作者發聲。

其他人將想方設法利用技術來幫助人們減少上網時間。谷歌(Google)前僱員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發起的「時光莫虛度」(Time Well Spent)運動正在吸引人氣,該運動鼓勵設計者理解他們所控制的微妙的心理力量,以解決其所稱的「數字注意力危機」。據Recode報道,曾經在Pinterest和Facebook工作的蒂姆?肯德爾(Tim Kendall),計劃成立一家專註於對抗設備上癮的初創公司。

在經歷了性騷擾醜聞頻頻曝光(從矽谷開始,蔓延至幾乎所有行業)的一年後,女性將試圖利用這一勢頭來推動永久性變革。鑒於科技行業的黑人和拉丁裔僱員少之又少,人們將關注被邊緣化的少數族裔的困境。

隨著性騷擾醜聞迫使投資者反思他們支持大多由年輕白人男性所創項目的習慣,新的一年矽谷的女性創始人將籌集更多資金。被不光彩傳言纏身的一些男性創始人,其初創企業將無法再拿到融資,即使它們是很好的投資項目。

在大型科技公司內部,女性僱員將希望看到加薪和升職方面發生變化的跡象——但是,隨著男性權利在矽谷某些角落開始醞釀反擊,她們也會保持警惕。

漢娜?庫赫勒(Hannah Kuchler)是駐舊金山記者

銀行業

大銀行已經或多或少地放棄了用高薪留住人才的嘗試。自金融危機以來,有一件事很清楚:如果你想暴富,就得去矽谷。露絲?波拉特(Ruth Porat)在2015年樹立了一個標杆,她放棄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財務官約1300萬美元的年薪,跳槽谷歌(如今的Alphabet)獲得五倍於此的薪酬。

銀行根本無力趕上這樣的薪酬水平。例如,受交易結構性變化和旨在約束冒險行為的新規打擊,自2009年以來高盛(Goldman Sachs)的凈收入減少了約三分之一。該行試圖讓薪酬比保持穩定,這意味著發放給典型員工的總薪酬減少。

難怪各銀行開始變得有創造力。

據紐約Selby Jennings的金融服務業獵頭奧利弗?庫克(Oliver Cooke)介紹,各銀行如今注重它們所稱的「內部流動」,即跨部門調職。例如,如果一家銀行面臨債券交易低迷的情況,它可以讓交易員轉崗成為風險分析師或合規官,此舉可以保持員工的興趣——同時節省一大筆遣散費。

2018年它們會拿出更多創造力,包括在非現金效益上的創造力。例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剛剛引入了一項新計劃,讓全球銀行業務和市場部門的員工休至多6周的長假。該計劃是有條件的:員工必須在該行工作至少10年,每5年可以申請一次長假,最多享受3次。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看到的一份內部備忘錄,首席運營官湯姆?蒙塔格(Tom Montag)鼓勵符合條件的員工考慮該計劃。

「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休假方式,」他寫道,並建議人們「旅行、參加慈善項目、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或只是利用假期充電和調整心態」。

或許這種做法不會在競爭激烈的華爾街推廣。有人可能會認為,長時間的休假相當於承認他們的工作可有可無,即使沒有他們,同事們也可以生存,或許更能發揮才華。

但我預計其他銀行將效仿此舉。在不漲薪的前提下,任何讓優秀員工保持活力和積極性的辦法都值得考慮。

法律

技術在法律界並不是一個新現象——許多律所已經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有些律所還建立了自己的「孵化器」,或者投資了法律科技初創公司。但這一趨勢已經達到臨界水平,並將在2018年急劇加速。

律師本質上是謹慎的,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技術是處理他們需要梳理的大量信息的關鍵。沒有技術,披露和合規等一些需要處理很多文件的工作幾乎不可能完成。

較為大膽的律師將開始採用更為「科幻」的程序,這些程序宣稱在上法庭前就能預測法律糾紛的結果——通過分析類似案件和過往裁決、反對方策略和勝訴/敗訴統計數據、某些律師在某些法官面前的成功率等等。

此類洞見尤其引起訴訟出資人的興趣,後者支持原告以換取一定比例的損害賠償金,並在出錢之前試圖評估糾紛的可能結局。但是這種技術可能要到2019年乃至更遙遠的未來才能突破。

多年來,人們一直預測這個分散的行業將會整合,近期的確出現了大規模合併。但毫無疑問,倫敦金融城的律師事務所正在承受越來越大的價格壓力。

出手闊綽的美國公司正迫使英國同行提高從新入行者到頂級風雲人物的薪資——儘管這並未阻止富爾德(Freshfields)的私募股權明星戴維?希金斯(David Higgins)在聖誕節前夕跳槽到凱易律師事務所(Kirkland & Ellis)。精品專業律所通過提供更快、更專註的服務來吸引客戶。

在英國,今年可能是大型諮詢公司正式進入法律市場的一年嗎?其他的「另類業務結構」——或者說按照「樂購法」(Tesco law)成立的律所——將通過提供固定費用服務、把業務外包給鬆散的律師網路,或者推出法律聊天機器人提供即時而實惠的建議,而終於立足消費者市場嗎?為了普通公民的利益,得有人突破這個領域。

巴尼?湯普森(Barney Thompson)是法律記者

零工經濟(gig economy)

如果說2017年是政策制定者們開始擔心「無保障無產階級」(precariat)人數增長的一年,那麼2018年將是他們嘗試為此做些什麼的一年。

民粹主義的興起(即使在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就業人數眾多的國家也是如此)使得政客們認識到,就業的質量和數量同等重要。

他們開始對無保障合同、不穩定的工作時間安排、微薄的工資以及依託優步(Uber)等在線零工經濟平台的新形態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總部位於巴黎的有影響力的富國俱樂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於2018年發布《就業戰略》,其中可能會更加強調工作的質量和包容性。

但是政客們究竟會做什麼呢?雖然特朗普總統致力於讓傳統製造業崗位迴流美國,但美國好幾個州正在試驗其他政策來幫助無保障的低收入工人。這些政策各有不同,既有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措施,也有阻止僱主在最後一刻調整員工時間表的新規。

與此同時,「全民基本收入」理念的熱心支持者將會關注芬蘭正在進行的一個試點。在法國,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將在2018年審慎拿捏,改革勞動力市場,希望在不加大工人不安全感或激怒工會的情況下注入靈活性。

就零工經濟的命運來說,英國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關鍵國家。英國政府將對一份關於英國法律是否跟得上這一新趨勢的獨立評估做出回應。考慮到政府的脆弱性和耗時的英國退歐進程,現在似乎不太可能出台大膽的政策行動——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在線勞動力平台。

但英國法庭可能會沉重打擊優步叫車應用。2017年,總部位於加州的該公司未能讓上訴法官相信,其兩名倫敦司機是獨立的合同工。2018年,這個判例案件將會打到上訴法院,而且還可能打到最高法院。如果優步敗訴,被要求承擔起僱主的責任,那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莎拉?奧康納(Sarah O"Connor)是就業記者

會計和諮詢業

管理諮詢公司自豪地把自己視為針對「變化」提供諮詢的專家,從幫助客戶在併購後實現整合,到幫助客戶置身於新技術的前沿。2018年,世界上最大的一些諮詢機構將不得不好好採用自己的建議,因為它們將迎來多年來首次領導層變動,這將對他們的員工隊伍具有重大潛在影響。

這其中包括麥肯錫(McKinsey)。去年10月,這家諮詢機構的500多名高級合伙人匯聚倫敦格羅夫納豪斯酒店(Grosvenor House Hotel),啟動了神神秘秘的領導層選舉程序。下一階段涉及該公司550名高級合伙人於1月對鮑達民(Dominic Barton)繼任者的候選名單進行投票,之後在2月份對兩名人氣最高的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鮑達民自2009年起執掌麥肯錫。

麥肯錫將於3月宣布當選者,預計此人將對麥肯錫的發展方向產生重大影響。一些內部人士傾向於那些在快速增長領域(比如數據分析)具備專長的候選人,而其他人想要一位可以維護公司品牌的傳統主義者。

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也正處於變革之中,去年11月該公司宣布曼尼?馬塞達(Manny Maceda)將於2018年3月成為其全球領導人,從鮑勃?博切克(Bob Bechek)手中接管這家總部位於波士頓的諮詢機構;馬塞達將是該公司首位亞洲血統的掌門人。專家們表示,馬塞達可能推動該公司開拓新的專長領域,並擺脫業務多而不精的名聲。

54歲的馬塞達已經表示,他希望貝恩被公認為數字專長的首選提供商。問題是,他會通過何種方式來實現這一目標——收購、挖人,或是對現有員工進行再培訓?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競爭對手科爾尼(AT Kearney)也在為領導層變動做準備,計劃於2018年第一季度投票決定接替約翰?奧利格(Johan Aurik)的人選。管理合伙人最多擔任兩個任期,而奧利格已經期滿。預計他的繼任者將專註於讓科爾尼做大,擺脫中等規模參與者之列。

考慮到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管理合伙人理查德?萊塞(Richard Lesser)的第二任期將於10月結束,該公司可能也將引來變化。然而,由於該公司拒絕就其選舉流程及領導人最多可以有幾個任期置評,萊塞的未來尚不明確。

鑒於這些公司都從未有過女性掌門人,整個諮詢行業的領導層變動將尤其引起女性諮詢專業人員的興趣。諮詢公司在口頭上支持大企業改善領導層性別多元化的商業理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些公司會不會踐行自己推崇的觀念。

麥迪遜?馬里奇(Madison Marriage)是會計和稅收事務記者

初創公司

如果你是一名創業家,那麼未來永遠是光明的,基於傳統服務的數字化來創立新企業的機會簡直取之不盡。

教育行業基本上還未受到在線服務交付的影響——但可能會在2018年經歷戲劇性的變化。

儘管可以下載的課程具有較好前景,但在現實世界,得到官方承認的學歷仍然基於課堂教學活動。初創公司採取了這樣一種態度:如果他們無法以新的服務交付方式在高校的地盤上擊敗它們,那就應該與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其結果是,他們忙著爭取考試委員會核准他們的在線課程,使其可以算作學士或碩士學位資格的一部分。

這使得「教育科技」初創公司(比如矽谷的Coursera和倫敦的FutureLearn)在市場上有了立足點。預計它們在2018年將繼續這種模式,或許會與某個實體高等教育機構合併。

在科技初創公司大會上(比如去年12月在赫爾辛基舉辦的Slush),各方都在討論體驗。未來一年可能會看到更廣泛地採用虛擬實境(VR,讓用戶置身於數字化強化的環境中)和強化實境(AR,把數字信息疊加到現實世界中)來創建新的數字企業。

在蘋果(Apple)的蒂姆?庫克(Tim Cook)支持AR後,該技術可能是更大的機遇。蘋果最新操作系統及新款手機iPhone X納入了AR技術。

發展最迅速的初創公司往往具有全球化的視野。未來一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實施的移民限制,以及英國作為退歐的一部分而在考慮的限制措施,可能會對企業招聘形成障礙。

美英所失將是德國、瑞典和加拿大之獲,創始人們將在柏林、斯德哥爾摩和多倫多等國際大都市樞紐創辦新公司。這些大都市在過去一年都在強化對商業開放的信號。

真正具有顛覆性的是區塊鏈(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數字帳簿),該技術近年催生了數百家新企業,其業務大多是支持數字貨幣的買賣,並提供轉賬服務。

譯者/何黎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夢想才有動力 的精彩文章:

又我國又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TAG:有夢想才有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