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集鄉肖庄行政村,村名由來、姓氏族譜、民間傳說……

王集鄉肖庄行政村,村名由來、姓氏族譜、民間傳說……

下方有「大美王集」微信群哦,歡迎王集鄉親們入群閑聊,杜絕廣告… …

肖庄行政村在王集鄉政府西北部三公里處,東鄰106國道,1783畝耕地,1258人。轄肖庄、宋庄兩個自然村,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和辣椒。

肖庄行政村的來由

肖庄行政村原屬王集公社,李庄大隊,1997年大隊第一次分開,由李庄、兀朮崗、王莊為李庄大隊;宋庄、肖庄、張大夫、耿庄,分肖庄大隊。當時支部書記耿店文,副支部書記宋友勛,大隊會宋傳景。1984年公社變為鄉,大隊變成行政村,第二次分開。張大夫、耿庄為張大夫行政村,支部書記王西珍。宋庄、肖庄為肖庄行政村。當時宋庄村子大,人口多,肖庄村子小,人口少,為照顧小村莊的名聲,故取名肖庄行政村,支部書記宋友勛,村主任王澤恩,大隊會計宋傳景,村室在宋庄。

肖庄村在宋庄東南角,相隔一條團結渠。 村後是直通106國道的柏油路。420畝耕地,258人,村裡有劉、李、王、候等四姓。

劉氏家族,與本鄉田莊、劉老莊為一家族,是從田莊岔出。

李氏是從龍曲鎮料城村岔出,於料城人同譜。

王氏,據王玉珍口訴是從河北遷過來的,多年未續譜,輩字順序只知道應、德、然、是誰、澤、其它不祥。

侯氏,未自商丘,祖輩侯孝生是劉家的上門女婿,現已故,後輩已續在劉氏家譜內,但姓氏未改。

肖庄村的住戶,當時是宋庄村大財主的種地戶,村名的由來不祥。

北宋庄村的基本狀況

北宋庄位於肖庄村西北角,1636畝耕地,1000餘人,村東是南北的團結渠,村北是高賢至馬頭的幸福河,村內有宋、劉、王、蘇姓,李氏姓人已遷至本鄉葛崗行政村了。

宋氏、第一部家譜為「咸豐五年歲次乙卯中秋月望、日吉,由二十二世孫太學生同祁薰沐謹撰」。

公元一九八五年春夏,由城東大宋莊家珍提出續修第三卷,柳河集宋孝堂,柳園村宋孝恩率族眾一致響應,由二十七世孫宋友聯,二十八孫宋傳慶共撰,宋氏家譜現已續到第四卷。字輩順序孝、友、傳、家、詩、書、修。

劉氏姓,來自本鄉劉老莊村,在此處住外公家,於劉老莊同一祖譜。

王氏,來自長葛,祖輩當時在此處給寨主宋源營種地,家譜不祥。

蘇氏,來自北鄉,上輩蘇繼清在此住上門女婿,家譜不祥。

北宋庄的來源和變革

北宋庄,原名柳園宋(有家譜為證)。十一世祖宋國君,從杞縣庄林搬遷於此處,當時此處一片沙鹼地,不長莊稼,祖輩宋國君帶領長子宋天讓,次子宋天性,長孫宋魁成,次孫宋魁良,三孫宋成,二門長孫宋魁廣,次孫宋魁哲,在此處修房建院,並在四周栽了很多柳樹,因柳樹耐旱又抗鹽鹼,柳樹可以砍頭取枝蓋房做板櫞,柳須子又可以食用。柳樹長勢旺,用處多,越栽越多,幫諏名柳園宋村。六十多歲的人都知道,特別是五、六十年代的河南省地圖上標的就是柳葉宋。1998年全國人口大普查,人們的戶籍重視了,特別是第一代身份證的出現,人們外出務工,辦事都離不了身份證。因王集鄉政府南李小橋行政村有一宋庄,王集鄉政府北有一宋庄,這樣兩村同名同姓的多了, 給人們帶來很多不便,後來李小橋宋庄為南宋庄,肖庄行政村宋庄為北宋庄。

歷史悠久的北宋庄

北宋庄早年從杞縣庄林搬遷過來後,發展很快,變成了人多地多的大村莊。二十七世孫宋源營被人們擁為寨主,他帶領人們運土打寨,寨子的形狀為園形,有東、西、南、北四寨門,寨牆高五米有餘,寬三米之多,寨牆外有三米多寬的溝,人們稱海子,海子里有水。說是為防賊之用。現在仍有海子的痕迹可見。寨牆的作用很大,據老年人講,舊社會發黃水時,周圍的村莊都被黃水淹沒了,唯有柳葉宋庄的村莊未被黃水淹沒。因為當時黃水來時,寨門緊閉,老主敲著鑼,滿街的喊著,讓人們回家,有的拿被子,有的拿布袋裝土屯住寨門,因此黃水才沒有進寨子。當時,四周的親朋好友都漂著筏子進駐柳葉寨,因此柳葉寨才遠遠聞名。

歷史悠久的宋庄學校

北宋庄學校,歷史悠久,遠遠聞名。在建國初期,宋庄學校在太康縣北是很有名的,當時方園幾十里的學生都有,當時不說外地的老師在此支教,就本村的就有好多優秀教師,比如:宋友蘭、宋友聯、宋孝順(宋子中)宋傳統、宋傳動、宋炳芝、宋家政、王澤宇等。宋庄學校不但教師過,特別是當時的老校統宋友英,更是工作過硬,在公無私,處事認真,管理嚴謹。經常到縣裡開會,愛到政府的好評。由於宋庄學校辦的好,後來才給國家培養了好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北宋庄人傑地靈

北宋庄,人傑地靈,好客,易做善事,好多年以前,有一位神奇老人在本村做客。臨走時把密方傳授於柳園宋的老少爺們,就是專治婦科病的單方「大風葯」其方主要有「穭芝麻棵、水印花棵為引子」,製作方法:將前五種草藥剪成寸許長為宜,上鍋焙黃,如有糊渣必去掉,因糊渣產婦吃了查奶(斷奶)水印了花棵不 ,與前五種單葯放在一起煮上幾滾,去渣後,用紅糖服下,發汗少許,不易發汗過多,因發汗過多產婦身虛,一產婦服用兩三次即可,「大風葯」不但對產婦好,就是對嬰兒也有好處,對產婦也有催奶的作用。

這位老人對柳園宋的人們說:「此草藥不準收費,只能無償的做善事。」此草藥只有柳園宋的後人才能配製有效,就是宋氏的女兒出婷在外村,在外村配製也無效,她們必須把藥草拿到宋庄來配製才有效。這就是神奇老人的神奇之處。多年來,宋氏家族的老少爺們,謹尊神奇老人的教誨,使行人人採集,家家配製,只做善事,從不收費。由於長年的採集,唯有穭芝麻棵在本村基本絕了,人們一旦發現長出一棵侶芝麻棵來,不讓莊稼長,也得讓穭芝麻棵來,有時怕被別曬人拔走了,就用草蓋上,這就是北宋庄人對「大風葯」的熱愛和執著。有的人跑到幾里地到外村地里去採集,這種人人採集,家家配製,只做善事,從不收費的美德,代代相傳,永不變革。

北宋庄的戲班子

早年柳葉宋庄也有紅班子,況且方園幾十里也很有名,當時唱黑臉的宋友成,唱大紅臉的宋源禮,他們二人最善演的就是「鍘美案」。唱二紅臉宋傳音,唱男旦角的宋傳永,唱花臉的宋家振、宋大同,唱小生的李新征。這個戲班到周邊村莊經常去演出,很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後來在六址年代,北宋庄又組織了宣傳隊。當時司鼓宋傳慶任班子隊長。板胡宋賢臣,二胡宋家珍,嗩吶宋傳新,演員宋傳停、宋傳樓(大紅臉宋源禮之子)、宋友軍、宋愛菊(女)、宋瑞蓮(女)、宋愛芝(女)宋愛花(女)、宋玉蘭(女)、宋翠芝(女)等,當時他們主要以樣班戲為主,其次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多樣化的話劇、小品、快板、三句半等節目。他們有時唱晚會、有時演唱在田間地頭;他活躍在農村的文化陳地上,使農村文化生活多樣化,讓人們的心情更舒暢,品德更高尚,幹勁更高漲,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多做貢獻。

北宋庄東頭,大坑北沿有一奶奶廟,據老人們講奶奶廟也一個神奇的傳說,就是在發黃水的時候,水勢越漲越高,可奶奶廟的土堆也越來越高,水始終沒有漫進奶奶廟內。以前的奶奶廟在文革期間,被造反派扒掉。現在的奶奶廟,是宋家林、李俊英等幾位人主建的,當時有好多人有的兌磚頭,有的兌木料,有的出力建成的。

奶奶廟至建成的,人們逢初一、十五都有燒的,主要是求子,求平安的。

導讀

此稿為首稿,公示版,如有不正確或是漏寫之人或事或姓,請留言更正,編輯後期更正,提交於鄉村文化研究辦公室,更正後重新發布公示,如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太康網(tkw.cc)、太康樂訊、大美鄉鎮系列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康樂訊 的精彩文章:

王集鄉李庄行政村,村名由來、姓氏族譜、民間傳說……

TAG:太康樂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