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葡萄病害圖譜及防治辦法——田優客制

葡萄病害圖譜及防治辦法——田優客制

一、葡萄白腐病

1、發病部位:

病害主要危害果穗和枝梢,葉片也可受害。

2、病害癥狀:

常在枝梢上先發病,病斑均發生在傷口處,開始呈水浸狀淡紅褐色邊緣深褐色,後發展成長條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點。當病斑環切時,其上部葉片萎黃枯死。後期病枝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呈絲狀縱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軸上形成淺褐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擴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乾枯。發病果粒先在基部變成淡褐色軟腐,逐漸發展至全粒變褐腐爛,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以後干縮呈有稜角的僵果極易脫落;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形成近圓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後期也產生灰白色小粒點,最後葉片乾枯很易破裂。

3、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2)減少初次侵染源:冬季修剪徹底剪除病枝蔓和其上的干病穗,生長季節摘除病果、病蔓、病葉,盡量保持葡萄園內乾淨、通風和排水良好。

(3)藥劑防治:

一是清園時用30%鹼式硫酸銅800倍液對土壤均勻噴霧消毒,可有效減少翌年白腐病的發生

二是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80%戊唑醇6000-8000倍液或者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

二、葡萄黑痘病

1、發病部位:

病菌主要危害葡萄綠色幼嫩部分。

2、病害癥狀:

幼葉發病時,葉面初生針頭大小紅褐色斑點,後逐漸擴大形成中部淺褐、邊緣暗褐色並伴有暈圈的不規則形病斑。後期病斑中心組織枯死並脫落,形成穿孔。葉脈上形成長梭形病斑,病斑凹陷開裂,致使葉片扭曲、皺縮和畸形,甚至枯死。

新梢、葉柄、卷鬚感病後,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小斑點,漸成暗褐色,中部凹陷並易開裂。幼果被害時病斑初為圓形深褐色小斑點,擴大後直徑可達2-5ml,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外部深褐色,周緣呈紫色,似鳥眼狀。

3、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擇栽培園藝性狀好的抗病品種。

(2)清楚菌源,冬季葡萄落葉後及時清除枯枝、落葉、病果穗,剪除病枝梢和殘存病果,刮除病枝老皮,並集中銷毀。再用30%鹼式硫酸銅800倍液噴部樹體和周圍土壤,可減少後期噴農藥的次數。

(3)農藥防治:葡萄黑痘病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展葉後到果實著色前。在多雨年份或地區應做到早防、勤防、巧防。在萌芽後一周即開始防治,一般7-10天噴一次,可用藥劑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80%戊唑醇6000-8000倍液或者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對枝蔓、葉片、果穗均勻噴霧

三、葡萄霜霉病

1、發病部位

葡萄的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其次是新梢、花序、幼果和卷鬚。

2、癥狀病徵

葉片被害初期產生不規則形、淡黃色、半透明、邊緣不明顯的病斑,後期病斑變成黃褐色,在葉片背面相對應的部位產生白色霜狀霉層。由於病斑的擴展常受葉脈限制而成多角形,多個病斑可聯合形成不定形大斑。

新梢、卷梢和幼果受害時,初產生油漬狀斑點,病斑逐漸病為褐色、凹陷、不規則形。受害嚴重的病梢扭曲變形,病果乾縮脫落。潮濕時也產生白色霜狀霉層。著色後的果實一般不受感染。發病嚴重的植株提早落葉,果實產量和品質均降低,花芽不飽滿,枝蔓不充實甚至枯死。

3、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在病害易流行地區應種植抗病性強的品種。

(2)清除越冬菌源:冬季修剪病枝,掃除落葉,並集中銷毀。萌芽前結合黑痘病的治理噴一次葯,以減少初次侵染源,保持田間通風透光良好,降低濕度。

(3)農藥防治:86.2%氧化亞銅800倍液或30%烯醯醚菌酯1500倍液或甲霜錳鋅800倍液或25%精甲霜靈對植株莖稈、葉片和果穗進行均勻噴霧。

四、葡萄炭疽病

1、發病部位

主要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實,所以也稱「晚腐病」病菌,侵害果梗和穗軸

2、發病癥狀

近地面的果穗尖端果粒首先發病。果實受害後,先在果面產生針頭大的褐色圓形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並凹陷,表面產生許多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天氣潮濕時湧出粉紅色膠質的分生孢子團是其最明顯的特徵,嚴重時,病斑可以擴展到整個果面。後期感病時果粒軟腐脫落,或逐漸失水干縮成僵果。果梗及穗軸發病,產生暗褐色長圓形的凹陷病斑,嚴重時使全穗果粒乾枯或脫落。

3、防治方法

(1)秋季徹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殘體枝、病果和葉片,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摘心、綁蔓和中耕除草,為植株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

(2)在冬季清園時,用30%鹼式硫酸銅10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1500倍液對葡萄枝蔓以及周圍的土壤均勻噴霧消毒。在葡萄萌芽至花前用86.2%氧化亞銅800倍液+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或30%溴菌咪鮮胺1000倍液進行均勻噴霧;花後用30己唑醚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或80%戊唑醇6000-9000倍液進行均勻噴霧。

五、葡萄白粉病

1、發病部位

葉片和果實。

2、發病癥狀

果實受害:先在果粒表面產生一層灰白色粉狀霉,擦去白粉,表皮呈現褐色花紋,最後表皮細胞變為暗褐色,受害幼果容易開裂。葉片受害:在葉表面產生一層灰白色粉質霉,逐漸蔓延到整個葉片,嚴重時病葉捲縮枯萎。新枝蔓受害,初呈現灰白色小斑,後擴展蔓延使全蔓發病,病蔓由灰白色變成暗灰色,最後黑色

3、防治方法

(1)清楚菌源:秋季後剪除病梢,清除病葉、病果及其他病菌殘體,進行集中銷毀

(2)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及時摘心,綁蔓,剪除副梢及卷鬚,保持通風透光良好。雨水季節注意排水防澇,噴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和根施複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3)藥劑防治:在葡萄未萌芽前,用30%鹼式硫酸銅8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1000倍液對枝蔓及其周圍的土壤噴霧消毒,減少後期用藥次數。發病初期,在葡萄的花前可用8%氟硅唑1000倍液、80%戊唑醇5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對葡萄枝蔓、葉片及周圍土壤進行均勻噴霧。

六、葡萄灰霉病

1、發病部位

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實,有時也危害葉片和新梢。

2、癥狀病徵

花穗多在開花前發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熱水燙狀,呈暗褐色,病組織軟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層,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極易脫落;果梗感病後呈黑褐色,有時病斑上產生黑色塊狀的菌核;果實在近成熟期感病,先產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實腐爛;發病嚴重時新梢葉片也能感病,產生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時出現不規則輪紋;貯藏期如受病菌侵染,漿果變色、腐爛,有時在果梗表面產生黑色菌核。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擇抗病品種,如玫瑰香、黑漢等;出現徒長的葡萄應控制氮肥,輕剪長放,噴生長抑製劑,增強抗病能力;暢通排水,清除雜草,避免枝葉過密,及時綁紮枝蔓,使架面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溫度,以減少發病;塑料大棚中空氣濕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當棚溫升至33℃時開始放風,下午棚溫保持20~25℃,傍晚棚溫降至20℃左右關閉風口;上午盡量保持較高棚溫,使棚頂露水霧化;夜間棚溫應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盡量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陰天也應注意通風;採用地膜覆蓋,膜下暗灌,用噴粉或熏煙方式施藥,採用無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在南方改籬架為棚架,對減少葡萄灰霉病及其他病害的發生有顯著效果;葡萄園不宜間作草莓,以免該病交叉感染。

(2)藥劑防治。花前10天及始花前1-2天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間,常用藥劑有70%嘧霉胺1000倍液,50%啶醯菌胺1500倍液或者用25%異菌脲懸浮劑500-600倍液進行噴霧。

七、葡萄穗軸褐枯病

1、發病部位

穗軸、花梗受害

2、發病癥狀

初為淡褐色水漬狀病斑,擴展後漸漸變為深褐色、稍凹陷的病斑,濕度大時斑上可見褐色霉層。若小分枝穗軸發病,當病斑環繞1周時,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也將萎縮、乾枯、脫落。發生嚴重時,幾乎全部花蕾或幼果落光。幼果受害,病斑呈黑褐色、圓形斑點,直徑約0.2毫米,僅危害果皮,隨果實增大,病斑結痂脫落,對生長影響不大。

3、防治措施

(1)冬季修剪後徹底清潔田園 將病殘集中燒毀或深埋。並把果園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清除乾淨,減少越冬菌源。

(2)葡萄芽萌動後,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或40%福美砷200倍液,重點噴結果母枝,消滅越冬菌源。

(3)在花序伸長至幼果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3000倍,連噴2~3次,把病害消滅在初發階段,並可兼治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

八、葡萄大褐斑病

1、發病部位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

2、發病癥狀

其癥狀常因葡萄品種不同而異。病斑直徑一般為3~10毫米。在美洲種葡萄的葉片上,病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紅褐色,中部暗褐色,有時病斑外圍呈黃綠色,病斑背面為淡褐色,後期產生灰色至褐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多時,易乾枯破裂,引起早期落葉。

3、防治措施

(1)消滅越冬菌源秋季落葉後,徹底清除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2)加強果園管理及時綁蔓、打副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施磷、鉀肥,提高樹體抗病力。

(3)噴葯保護 一般結合防治黑痘病、白腐病進行防治。注意噴布下部葉片和葉背面。勿需專門噴葯。生長期結合防治黑痘病、霜霉病等可噴的波爾多液和7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800倍液便能控制住該病的發生蔓延。20%苯醚甲環唑3000~5000倍、40%氟硅唑(穩殲菌)8000~10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80%戊唑醇6000~10000倍都有良好效果。

九、葡萄黑腐病

1、發病部位

該病主要危害果實。也能侵染新梢、葉片、葉柄等。

2、發病癥狀

果粒受害先呈現細小的淺褐色斑點,擴大後邊緣紫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後變軟腐爛,最後失水皺縮、乾枯變成藍灰色的僵果,常掛在樹上不落,表皮下密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發病,病斑近圓形,淡黃色,擴大後為紅褐色、圓形不規則的病斑,中間灰白色、外圍暗褐色。新梢、葉柄發病,病斑橢圓形或梭形,微凹陷,其上也生黑色小粒點。

3、防治措施

(1)清楚菌源:秋季後剪除病梢,清除病葉、病果及其他病菌殘體,進行集中銷毀

(2)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及時摘心,綁蔓,剪除副梢及卷鬚,保持通風透光良好。雨水季節注意排水防澇,噴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和根施複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3)藥劑防治:在葡萄未萌芽前,用30%鹼式硫酸銅800倍液或86.2%氧化亞銅1000倍液對枝蔓及其周圍的土壤噴霧消毒,減少後期用藥次數。發病初期,在葡萄的花前可用8%氟硅唑1000倍液、80%戊唑醇5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對葡萄枝蔓、葉片及周圍土壤進行均勻噴霧。

十、葡萄房枯病

1、發病部位

果梗、果粒、穗軸

2、發病癥狀

果穗發病先在果梗基部接近果粒處呈現淡褐色病斑,後病斑變為褐色並蔓延到穗軸上,當病斑繞果梗l周時,則萎縮乾枯。果粒受害,先由果蒂部失水而萎蔫,擴展到整個果粒並成灰褐色,最後干縮成僵果,掛在樹上經久不落。病果表面產生稀疏而較大的黑色小粒點即為分生孢子器。這是與白腐病、黑腐病病果的主要區別。病葉發病時,出現灰白色,圓形病斑,其上也長分生孢子器。

3、防治措施

(1)清除田間菌源 房枯病多在葡萄生長後期的果穗上發生,高溫多雨的夏季最易流行,因此及時剪除病果並深埋非常重要。另外,病果、病枝是該病菌的越冬場所。冬季修剪後的清園也很重要。

(2)藥劑防治結合白腐病、炭疽病一同兼治。(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7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對水噴霧)

十一、葡萄皮爾斯病

1、發病部位

葉片

2、發病癥狀

明顯的癥狀是出現焦葉或干葉,在單蔓或很少的蔓上發生。患株通常發芽較晚。在生長季節初期,葉脈褪綠,葉片生長緩慢。在夏季中期,維管堵塞而引起水分供應失常,可見到葉緣不對稱的黃化,並逐漸壞死,一直延續到秋天。果穗常皺縮,葉片成熟前脫落,留下葉柄完整地掛在樹上,這種變化是皮爾斯病的一個診斷特徵。秋天蔓成熟不均勻,留下綠色的不成熟的組織

3、防治措施

啶蟲脒或吡蟲啉、或20%殺滅菊酯乳油4000~5000倍等藥劑防治介體昆蟲

十二、葡萄輪斑病

1、發病部位

葉片

2、發病癥狀

葉片病斑初呈赤褐色、不規則形,擴大後為黑褐色圓形斑,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病斑直徑在2~5厘米,背面產生灰褐色的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一片葉上可出現2~12個病斑。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子囊殼。

3、防治措施

(1)前期因防其他病害噴葯次數多,一般能控制住該病的發生。葡萄採收後,應噴等量式或倍量式波爾多液,以防該病發生。

(2)冬季修剪後徹底清潔田園,消滅越冬病源。

(3)葡萄休眠期應噴殺菌力強的剷除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者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重點噴結果母枝。

十三、葡萄根結線蟲病

1、發病部位

根系。

2、癥狀

根結線蟲侵染葡萄植株根系後,地上部的莖葉均不表現具診斷特徵的癥狀,但葡萄植株生長衰弱,表現矮小、黃化、萎蔫、果實小等。根結線蟲在土壤中呈現斑塊型分布;在有線蟲存在的地塊,植株生長弱,在沒有線蟲或線蟲數量極少的地塊,葡萄植株生長旺盛,因此葡萄植株的生長勢在田間也表現塊狀分布。這種分布易被誤認為是被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缺水、缺肥、鹽過多以及其他病原等,其實這正是根結線蟲危害的地上部的整體表現。從病根及其周圍土壤中常可分離到數量較多的根結線蟲成蟲和幼蟲,將這些線蟲回接到寄主葡萄根部,植株表現與田間相似的癥狀。

3、防治措施

(1)檢疫機構負責控制線蟲的傳入和蔓延。果農應檢查果園是否有線蟲,採取嚴格措施把線蟲排除在乾淨土壤之外。種植時應採用無線蟲的帶根苗木,最好是經過檢疫的苗木。

(2)藥劑處理 二溴氯丙烷具有熏蒸功能,乳劑在灌溉水中作用最好,但考慮到對地下水的不良影響,要慎重使用二溴氯丙烷。用1,3—二氯丙烷或溴甲烷處理新園及受線蟲危害過的老葡萄園,是經濟有效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優客小子 的精彩文章:

TAG:田優客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