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神秘色彩最濃厚的古代帝王陵墓——秦始皇陵

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神秘色彩最濃厚的古代帝王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神秘色彩最為濃厚的古代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開始修建的時間是在滅六國的戰爭開始以前,大規模的修建則是在滅六國之後。不過,一直到秦始皇死,其陵墓仍未竣工,後來是由其子秦二世完成的。秦始皇陵的修建時間,前後長達38年。 』

秦始皇陵位於今陝西臨潼縣城東面大約五公里之處,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陵墓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部分是高大的封土堆,呈方錐體狀,中腰有兩個緩坡狀台階,形成三層階梯,全部為人工夯築而成。據《史記·秦始皇本紀》集解引《皇覽》記載,秦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余」。摺合今長度計量為:高不低於120米,底邊周長不小於2000米。另外,經現代實測,原封土底邊東西長485米,南北長515米,面積為249 775平方米。如此高大的墓冢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今秦始皇陵地上封土尚高76米,底邊東西長345米、南北長350米,面積120 750平方米;頂部東西長24米、南北10.4米,面積249.6平方米。儘管較之兩千年以前低矮、縮小了許多,但其宏偉壯觀之勢仍不遜於任何現代之物,其巍巍之勢常令見多識廣的今人驚嘆不已。

雄偉壯麗的地上封土,儘管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它不過是秦始皇陵整個工程中最簡單、最容易完成的部分。秦始皇陵墓中最精彩、最複雜、最不可思議的部分在地下的宮殿中,這裡是放置盛裝秦始皇屍體的棺惇和大量隨葬物品的地方。關於秦始皇陵的地宮,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詳細描述,其文曰:秦始皇陵「穿三泉,下銅(堵塞地下水)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北魏酈道元在其名著《水經注·渭水》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其文曰:秦始皇陵「斬山鑿石,下錮三泉,以銅為槨。旁行周回三十餘里。上畫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宮觀、百官、奇器、珍寶充其中。令匠作機弩,有所穿近輒射之。以人魚膏為燈燭,取其不滅者久之。」從內容分析,酈道元是抄襲司馬遷之文。另外,在《漢書·劉向傳》、《漢書·賈山傳》、《漢書·楚元王傳》以及其它一些歷史典籍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儘管這些典籍部力求給世人詳述秦始皇陵地宮的情況,但是由於它們的作者誰也沒有親眼見過裡面的樣子,包括司馬遷記載的也是傳聞,所以是真是假,無從考證。葬秦始皇時,秦二世胡亥為防修建陵墓的工匠泄漏地宮的機密,在葬禮結束後把所有的工匠都封死在陵墓里;,從此再無人確切知曉秦始皇陵地宮內的情況。

對司馬遷等人的文字記載給予強有力佐證的,是包含濃厚科技成分的現代考古學。經過現代科學工作者的實測,在秦始皇陵12 000平方米的面積內,發現了強烈的汞反映,由此可知陵墓內部確實存在大量的水銀,這樣至少可以證明司馬遷記載這方面的內容是正確的。

現代考古工作者已經探明,秦始皇陵的地下宮牆在距地面2.7米一4米的深處,牆體的高和寬都是4米,宮牆東西長392米,南北長460米,是用未經焙燒的磚坯砌成的。宮牆的四面每面有一到五座門,門道呈斜坡形,寬約12米,用夯土填實。地宮面積為180 320平方米。

秦始皇陵的地上部分除了封土之外,還有佔地面積廣大的陵園。明人都穆在其《驪山記》中曾對秦始皇的陵園有如下描寫,其文曰:「始皇陵內城周五里,舊有四門,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丘並峙,人曰: 『此南門也。』南門石樞猶露土外。」由此可知,明朝時秦始皇陵園的內外城和南門遺址尚存,現如今則早巳湮沒。現代考古發掘證實,秦始皇陵園的內外城均呈長方形,構成「回」字形,顯然是模仿咸陽城建造的,體現出不願離開人世的秦始皇仍希望在陰間繼續他統治的「美好」願望。

經勘測,秦始皇陵內城面積為785 900平方米,外城面積為2035100平方米,內外城垣的四面均辟門。內城的南區就是巨大的封土。封土北側是寢殿,用以祭祀秦始皇。在陵園內設立寢殿,秦始皇也為中國歷史第一人,以前的君王陵內都沒有寢殿,而是設在另外的地方。自秦始皇以後,陵園內設寢殿成為定製,一直持續到近代,所以陵墓又叫「陵寢」。在陵區內,還發現了多處大型建築的遺迹,可以想見,當年這裡壯觀雄偉的亭台樓閣一定是鱗次櫛比、金碧輝煌的。

秦始皇陵的地下最主要的部分地宮至今沒有打開,但從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出土來看,肯定恢弘得不得了。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屬於秦始皇陵的從葬區,在秦始皇陵的整個工程中,它是比較次要的部分。但是,就是這麼個比較次要的部分已經令全世界震驚不已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從1974年至今在這裡一共發掘出四個兵馬俑坑,另外還發現了一個未建成的俑坑。在其中三個兵馬俑坑中一共出土了8000件武陶俑和陶馬,都與真人、真馬一般大小,同時還有大批青銅兵器和車馬器。第四個俑坑是最近發現的文陶俑坑。整個俑坑的面積(不含未建成的那個俑坑)約兩萬零七百八十平方米。這麼一個較為次要的工程就如此宏大,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情況可想而知了。

從秦以後,兩千年來不斷有人發現秦俑。譬如,在這裡發掘出的西漢、東漢人的墓穴,有的就建在兵馬俑的俑坑內,被打碎的陶俑和陶馬等都堆放在墓穴的一角。這說明,到漢代時這裡地下的情況已不被人們所知,因而才會在俑坑上建墓,並且對挖到的陶俑等不明就裡,於是把它們當作地下的神靈而堆放在墓穴的一角以求得庇護。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明清和近代,其時這裡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墓地,在今天出土眾多的墓穴中時常能見到秦俑的殘片,它們或被堆放在墓穴的一角,或被用作堆墳丘的封土,可是,就沒有一個人將它們與當年那個大名鼎鼎的秦始皇聯繫在一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東大郎 的精彩文章:

蘇洵為何給兒子取名蘇軾蘇轍?

TAG:江東大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