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手藝,經典泥料,賣一把少一把的紫玉金砂!
宮燈夜明曇華正盛,共飲逍遙一世悠然。
半窗疏影,一夢千年,琴歌蕭蕭笛聲憐。
宮
燈
宮燈又稱宮廷花燈,顧名思義,過去多為宮廷使用。
它是中國彩燈中富有特色的漢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始於東漢,盛於隋唐,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東正15年秋拍作品:清雍正–乾隆詩句款小宮燈壺
從歷史傳器看來,清早期的紫砂茗壺,其造型氣度渾厚,比例協調,僅以器形身線的變化或開光加強裝飾效果,崇尚「不務妍媚而朴雅堅粟」。
此類宮燈以大壺居多,且做工略粗,後來則慢慢演變。諸如這一件宮燈,如此精工而尺寸偏小,頗為罕見。
高文怡 青年陶藝家高級技師
高文怡老師,青年陶藝家,在宮燈古典的壺形上做了進一步的改善。古器之神韻,必然力求還原。
但在使用上,根據現代人的飲茶習慣做到了在線條,與容量上的改良。
出生在宜興的高文怡,初中畢業就開始跟著父輩學做壺,至今30餘年制壺史。
其手工制壺技法夯實,作品風格古樸、線條冼練,一派儒生風雅,不少港澳台的藏家,甚至親自去宜興求取她的作品。
高文怡摹古系列:宮燈
此壺為圓珠鈕
三灣流
圓弧把
造型清新自然
古典優美、氣韻高雅
縱觀此壺,圓器造型,壺身端正,腹部圓鼓,宛如秀梨。
壺頸較高,壺口與壺蓋流暢相接。
壺蓋中央鼓起,邊沿起線裝飾。
壺鈕為一顆豎立的長珠鈕,小巧而秀氣。
紫玉金砂
線條流暢
壺嘴優雅
經典耐用
三彎長壺流與圈把置於壺身兩側,前後呼應,其簡潔精練,纖細苗條,線韻感極強,更襯托出壺身的豐潤。
胎質泥性細嫩光潤,色澤中更泛著一種自然而然朴雅光暈,
彷佛是一盞絢爛的宮燈,正散發著溫馨的光彩。
紫砂光貨素麵朝天、不施粉黛的特徵,將宮燈流光溢彩的意境巧妙而淋漓盡致地傳遞出來。
紫
玉
金
砂
泥料上,則為典型的宜興黃龍山原礦料,含多種礦物質。
原礦老泥料是不可再生的。(自2010年7月開始,黃龍山已限制開採,因此原礦泥料是用一點,少一點)。
高老師制壺30年有餘,自家早有屯料,不需多經周折求泥料,所成之壺也更具性價比。
高老師在工作室制壺中
這次為了燒出一把質感、肌理感強的宮燈紫砂壺,高老師大氣割愛,拿出了陳腐十餘年的老紫泥和段泥。
紫泥成熟穩重,透氣性佳,親茶性強,泡茶易上手,可輕鬆沖壺佳茗。
段泥嬌嫩綿密,質堅而溫潤,適茶性廣,胎輕透氣。
二者相調配,即是「紫玉金砂」泥料。
初制一把壺都需經過「試片」,以觀其成色。縱使經驗豐富如高文怡老師,也是「試片」三五次,才調配出滿意的質感。問其配方,乃是密不外傳之寶。
望壺身,遍布星星點點的顆粒質感,就是「金砂」。
撫之溫潤光滑,手感舒適;觀之,肌理層次感強。
經泡養後,老味兒足,壺色愈加穩重耐看,古韻濃厚,是養壺專業戶的心頭好。
修長而略鼓的壺身,可以包容粗大茶葉;
上緊的造型,則讓整個壺聚香效果更高,對香氣的表達,也會更到位;
壺身小巧,140ml的黃金容量,即使是女生也一手可握,適合2-3人的場景使用。
如此古典雅緻之壺,加以十年老段泥、紫泥調配,還是出自製壺三十年的高老師之手。
所謂經典之選,就是老茶客一看就覺得自己缺這麼一把,新茶友易上手,且耐用的選擇。紫玉金砂——宮燈紫砂壺,屬經典之壺無疑了。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