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監測數據造假:現代版的「掩耳盜鈴」為何頻繁上演?
環保監測數據造假:現代版的「掩耳盜鈴」為何頻繁上演?
枯木
最近,寧夏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變「冰雕大樓」的圖片在網上熱傳,其原因是該大樓設有一處空氣監測站,環保局為了「改善」數據,便用自家的霧炮車對著自家大樓噴霧降塵,沒想到那幾天夜晚氣溫下降到零下10度左右,操作人員「用力過猛」,就把大樓噴成了「冰雕」。
在央視電話採訪時,該局工作人員依然是嘴硬,把原因歸結到「暖氣水管壞了」,事後,相關責任人被「處分」。這則新聞,讓人「啼笑皆非」,如此明目張胆的造假,如此自欺欺人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何現代版的「掩耳盜鈴」頻繁上演?
漢中市環保局
關於環保數據造假,石嘴山並不是個例,就拿網路熱點來說,2015年1月陝西省漢中市環保局用洒水車對自己院內空氣監測設備噴水,從而影響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事後只是操作人員寫檢查;2016年陝西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分局給空氣採樣器「戴口罩」,用棉紗堵塞採樣器,事後相關人員被判刑;2016年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某路段貨車被保安阻攔,其原因是因為該路段上有一個大氣環境監測站,並且是「國控點」,不好作假,只好攔阻車輛;2017年9—10月,江西省新余市飛宇、河南省信陽市南灣水廠兩個國控監測站點附近有霧炮車噴霧作業 ,水霧直接噴淋空氣質量監測採樣口及周圍局部環境,干擾了正常的空氣質量監測,相關責任人被處分。
以上的事例是在網上被人熟知的,有的是被環保部點名通報的,但是可以肯定,類似的數據作假並不是這幾個環保局的「獨特創意」,為此,在2016年年底,全國1436個國控站點的環境監測事權全部上收,但是就這樣,還出了寧夏石嘴山這種「冰雕」的奇葩事,不能不說,造假的觀念在不少人的心裡已經根深蒂固。
造假以前是在生產流通領域比較橫行,主要是為了謀取暴利,但是對一些官員幹部來說,造假就是一種提拔和應付考核的捷徑。我們瀏覽一下新聞,就會發現,造假就像一顆毒瘤,在不少行業都存在,而且相當普遍,比如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職工的失業率,大型交易會的成交率,各地招商會的簽約率等等,都成了造假的溫床,就拿不久前來說,「全國超過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這則新聞廣受質疑,而遼寧和內蒙古兩省自曝家醜「GDP造假」成為熱點,這不能不讓人反思,為何這些機關單位頻繁造假?
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受質疑
我們要承認,過去一個時期,由於某些地方盲目追求發展,因此忽略了環境治理,最終導致近年來霧霾沉積,污染嚴重。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國家有關部門也是已經痛定思痛,要切實治理,而不是用虛假的數據欲蓋彌彰,自欺欺人,可是為何這些人員還這樣冥頑不化?
《呂氏春秋?自知》上的「掩耳盜鈴」的故事是個小孩子都知道,本來就是一個荒謬的故事,可是,在我們現實中,類似的例子卻頻繁上演,不是因為他們傻,而是他們知道,「瞞上不瞞下」,只要糊弄了上級,自己就可以平步青雲,下級和平民百姓沒權沒勢,說也白說,這就是他們明目張胆的依仗所在。
他們知道,自己的官職前途和數據有莫大關係,如果數據好了,哪怕上空是烏煙瘴氣,畢竟巡視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要把監測點的那點小環境「偷梁換柱」,反饋出去的數字漂亮就可以,因此不少「聰明人」絞盡腦汁,窮思冥想,各種招數頻繁上演,而他們絕對不會考慮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治理污染,因為,說不定那些排污大戶就和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較真就會影響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走捷徑成了首選。
說白了,就是他們從來沒有從大局出發,從來沒有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職業使命,而是利字當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更有甚者,藉機斂財。就拿「霧炮車」來說,據媒體披露,不少地方都在採購這種「高科技」玩意兒,可是,這些「霧炮車」真的能防治霧霾嗎?
媒體調查,「霧炮車」在八十年代就是噴洒農藥滅蟲用的,後來作為工業除塵,近些年經過簡單改裝,就成了高科技,不少城市環保部門都在購買。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指出,霧霾形成於2000米的高空,而霧炮車平射尚且達不到200米,大多隻不過20米射程,即便是「霧炮車」能降霾,作用也不大。
那麼,為何還有這麼多城市單位招標購買?動不動幾百萬的採購額,而車輛成本很低,中間利益自然不好說。再加上買了「霧炮車」幹什麼?霧霾高,射不到,治不了,但是對著監測儀器卻是很容易,因此「霧霾車」成了「頂風作案」的工具,於是,就出現開頭一幕讓人「啼笑皆非」的「世界奇蹟」。
如果把這些資金用到植樹造林,用到城市綠化上來,那麼還有長久效果,可是,對這些官員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的「鼠目寸光」決定了自己的行為,一則可以從中獲利,一則可以藉機升遷,一舉兩得,因此不惜以身犯險。
環保數據造假,也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說明了整體國民有關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加強,國家反對腐敗、懲治造假的決心很堅定,對瀆職行為的懲戒也越來越嚴厲,因此這些下級官員才惶惶不可終日,本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來,可是偏偏有些習慣了造假的「南郭先生」們,以為還可以糊弄過去,沒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樣「鳩佔鵲巢」的「害群之馬」早就應該清除出去,還職能部門一個清凈。
如何遏制環保部門作假?中央收回了監測點的事權,可是,並不能控制他們搞小動作。要想切實防範類似事件出現,可以從增加採集點、加強群眾監督和嚴懲三方面相結合著手。就像這次「冰雕事件」,給予披露者重獎,並且對於責任人加重處罰,那麼,作假將無處可逃。
2018-1-22榆木齋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