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問責「大樓變冰雕」,別僅處罰「小兵」糊弄公眾

問責「大樓變冰雕」,別僅處罰「小兵」糊弄公眾

近日,寧夏石嘴山市環保局大樓被霧炮車噴成冰雕的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網友稱環保局此舉為改善環境監測數據,不料「用力過猛」。1月2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向記者證實了此事,並稱石嘴山市政府已處分相關責任人,分別對大武口區環境衛生管理站站長毛峻峰、副站長蔡天明分別給予警告處分,並公開通報。(1月21日《重慶晨報》)  為了干擾和改變環測數據,竟然用霧炮車向設有一處國家環境監測站點的環保局大樓噴水霧。此舉確實很奏效,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天氣下由於「用力過猛」,使整個大樓一夜間變成了「冰雕」,讓這種等於篡改環測數據的造假醜態終於曝光。儘管兩名直接責任人受到了處分,但卻有「背鍋」之嫌。筆者認為,對干擾環測的不法行為必須嚴肅整治,而導致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還是當地政府部門的懶政思維,不去採取措施下力氣改善當地空氣質量,而是想辦法在「改變」環測數據上下功夫。  霧炮車是利用噴霧系統降低空氣中的顆粒含量,能起到一定的治霾作用,但只能在小範圍的區域內改變空氣質量。國家環保部門在全國各地設置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是為了及時監測各地空氣質量,一方面,能起到監督作用,以督促各地政府部門做好環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運用各地環測數據進行研究、分析,為國家層次在環境管理方面的決策提供參考。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懶政思維,不願意花精力和投入不菲的資金,採取得力措施來改善空氣質量,而是在如何改變環測數據和造假上動起了「歪腦筋」。寧夏石嘴山市用霧炮車「狂噴」國家環測點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事例,如果不是當地天氣連續低溫和「用力過猛」,恐怕這一干擾環測的醜態還會持續下去,國家環保監測部門也將一直被「矇騙」。而這絕非是孤例,其他有類似做法的少數地方政府,應把此事件當作一面鏡子,儘快糾正在環境治理上的怠政和造假行為  不可否認,當地兩名衛生管理站的直接責任人因此被處分,可以說是咎由自取。然而,在網上對此的質疑聲音卻不少,其一,兩人是否在為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領導「背鍋」。衛生管理站或許僅是執行上級領導決定的實施者,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授意或默許,衛生管理站工作人員恐怕也不願意冒著嚴寒,天天夜間對著環保局大樓噴水霧。而當地環保部門對此不可能毫不不知情,不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罷了。因而,在這一事件中,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能用處罰兩個「小兵蝦將」來糊弄公眾。  其二,對事件責任者的處罰是否過輕。環保部《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指出,採取人工遮擋、堵塞和噴淋等方法,干擾採樣口或周圍局部環境的,導致監測數據失真,即為篡改監測數據情形之一。而最高法、最高檢頒布的《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實施或強令、指使、授意他人實施干擾採樣致使監測數據嚴重失真行為的,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論處。可見,按照以上法律法規,噴水霧導致監測數據失真,可能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而石嘴山市兩名責任人僅受到警告的行政處罰,顯然有點輕了,起不到警示教育意義。  環測數據造假,不僅直接誤導環境管理決策,而且嚴重損害環保部門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筆者以為,遏制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有必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並使之成為 「高壓線」。對干擾環境監測和環測數據造假的不法行為,必須一查到底,並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嚴厲處罰,構成犯罪的堅決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養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環測數據造假現象。(丁家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 的精彩文章:

環境大家談訪談第一期

TAG:中國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