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女丹十則》,第一則最基礎!

《女丹十則》,第一則最基礎!

第一則

養真化氣

(攖寧曰:道家工夫,貴在口訣,至於文章之優劣,殊無足重輕。故嘗有理論不圓者,或字句欠通者,或見解卑陋者,或夾雜迷信者,皆能使人生鄙視之心,遂致其真口訣亦湮沒而無聞,甚可惜也。余今編輯此書,蓋欲度中材以上有學識之女子,若慨依原本錄之,未免貽譏於大雅,茲特撮拾其精華,削去疵累,雖未盡臻純粹,然已較原本為可觀矣。)

女子修行,與男子有別,男子陽從下洩,女子陽從上升。男子體剛,女子體柔。男子常保守丹田之陽精,不使外洩,積之既久,用身中真火鍛煉,使精化為氣,氣化為神,神化為虛,而證道矣。女子乃陰體,須用乳房靈脂,變化氣質,久久運煉,自然赤反為白,血化為氣,血既化氣,仍用火符進退,亦能氣反純陽,了道歸真。故女子初工,先鍊形質,後煉本元,不似男子之工先煉本元,後鍊形質也。

何謂養真?凡人之心,最易搖動,若使其常守於內,便生厭煩,故起手先教以養真之法,自然厭煩少釋,四體安和,方能再求進步。

平日坐煉之時,必須從丹田血海之中,運動氣機,照著心內神室,覺有一縷清氣,自血海而出。定久之際,其氣必動,隨其氣機鼓舞,向上飛騰,衝到泥丸,復轉下降,斯時微以意引之,隨著氣機從泥丸降下重樓。此時切不可用意,恐傷形體。即隨氣機自重樓下至兩乳間,內有空穴,凝聚良久。若有動機,照前行持,不過四五十日,其氣已透,血化為氣,赤反為白,斯時丹元已露,道心已誠。若能堅持靜守,朝夕不懈,時刻用功,何患大丹不結,女仙不成者哉?此乃女修第一步工夫,果能行到極玄極妙地位,以後工夫,皆從此前進。學者勉之。

(攖寧按:當氣機從泥丸下降時,既曰:"微以意引之"。又曰:"不可用意。"究竟用意乎?不用意乎?蓋此時動作,是有意與無意之間。因要順其自然,故曰:"不可用意。"又不能置之不理。故曰:"以意引之。")

第二則

九轉鍊形

鍊形者,是謂調攝之義。血液屬陰,凝居於下,藏於血海胞里,化於五蘊山頭,灌溉一身,榮養百脈,循環不已。游溢諸經,變為渣滓之物,去而不用。直到二百四十刻漏三十時辰已周,那時鎔華復露,先天化形,留為生人之用。此即所謂氣之清者,上升於乳,氣之濁者,下流為瘀。生人生仙之機,實分於此。故女子之修鍊,預先認得清濁,方能煉得真形。

夫形何以煉?當其坐時,用神機運動,候口中液滿,微漱數遍,俟其清澄,然後用鼻引清氣,隨同玉液,咽下重樓,入於絳宮,下降黃房,至關元血海而止。略一凝定,從血海運至尾閭,升上夾脊,透頂門逕入泥丸,仍從泥丸復行下降,至兩乳間而止。停聚良久,使津化為氣,是為一轉。如是者三三轉。既畢,方用兩手運兩乳,迴轉三十六。轉畢,以兩手捧至中間,輕輕運至血海而止,仍又依前運煉。一番三轉,三番共得九轉。倘女子沉潛莊重,根深器厚者,行之不過百日,而形已煉成,長生有路矣。從此再求上進,大丹可期。

第三則

運用火符

男子先煉藥,後鍊形。女子先鍊形,後煉藥。因其體相攸分,故前後工夫差別。學道女子,照依前段口訣,用心行持,若行到丹田血海之中,氣機溫暖,自然有清氣一縷,上衝心舍,直至兩乳,此時切不可動念。仍舊行工運轉,自然復行下降,仍舊歸於血海。斯時氣機已動,真氣已生,赤血之陰,變為白氣之陽。若不用火行符,其氣仍然化為赤血,白者復變為紅,枉費工夫。到此時當用真火以煉之,又用真符以應之。符到火足,其氣必凝。當此氣凝之候,別有景象,倘不分明講出,恐用火符差失,有壞丹元。修士至此,切宜細心熟記,毋自忘失。若此刻工夫一誤,不惟前工枉費,後工難修,而且有傷身命,防有血崩之患。

學者要記清楚,當其氣歸血海時,此氣雖從血中化出,並非是血。如人出外,變相歸家,即家人婦子皆不能識認,安能如前日之相投?故其下降時,血海之中,必如魚吸水一般,斯時四肢若醉,其快樂如夫婦交媾,有莫能自禁之勢。(攖寧按:有人說此時身中快樂之感覺,勝過男女之事若干倍。因為某種女子,生性冷淡,又遇男子身體虛弱者,臨時在女子面前,毫無快感。而修道做工夫的女子則不然,雖獨自一身,清心寡欲,在靜室中打坐。果能如法將自己身內之陰陽配合調和,入於至玄至妙之境,即有特別之景象發現。其快樂不可用言語形容。至於男子做清靜工夫者,雖有時身中亦發現快樂之景象,但比較女子快樂之程度,僅得其十之二三而已。此則關乎男女生理上之不同,非人力所能強為也。)到此地位,必須拿定主宰,切不可放縱。一念凝守中宮,停聚良久,他自然向上沖關,升入泥丸,化為玉液。以意引下重樓,還至兩乳間而止。用凝氣法以混合之,使其聚而不散,久久行之,自能達本還原,以通胎息。若胎息既通,則仙道可計日而至。女真修士,當共勉之。

第四則

默運胎息

女真修鍊者,果能照前口訣,盡心行持,自然真氣日生,血化為液,自兩乳中間,流通百脈,潤澤周身。此液是血化成,必須常用內運元和之氣,以溫養之,方能鎮靜中田,以為超升之本。

何謂內運元和之氣?蓋呼吸由中而生,亦由中而定也。女真修鍊,既得玉液,須運用此氣以凝之,其液方無走失,並可倚此而結成還丹。當其內運之時,其勢不著於口鼻,而又不離於口鼻。雖有呼吸之名,實無呼吸之相。何也?借呼吸以為呼吸之義也。蓋口鼻之呼吸,乃後天呼吸,內運之呼吸,是先天呼吸。此時注重先天,不注重後天。先天呼吸,有名無形,隨後天口鼻之呼吸,一出一入,自然升降。久久行之,則息息歸根,呼吸之氣,不由於口鼻。而胎息已成,仙道不遠矣。

(攖寧按:此段工夫,原文就未成說得明白,余恐後學不易了解,遂力求淺顯。將原文刪改大半,比較容易明了。至其細微曲折,要在為師者口傳面授。並要學人心領神悟,在自己身中實地證驗。功深日久,水到渠成。果能一旦豁然貫通,自然暗合道妙,固不必拘拘於文字之間矣。)

第五則

廣立功行

女子果能潛修至道,已經煉得玉液還丹,認得先天面目,又兼保得住胎息工夫,至此必須借外行以培植道本,方才外無所虧,而內有所助,所以事奉翁姑,宜盡孝思,與人應接,當存忠厚。矜孤恤寡,救苦濟貧,尊敬師長,和睦鄉鄰。舉動勿輕浮,言語勿傲慢,一切行為,皆歸理法之中,自然氣質沖和,不求功行,而功行自立。

(攖寧按:此篇刪去大半,僅此已足。)

第六則

志堅行持

女真修士,若能得明師,知口訣,敦品行,矢志用功,恆久不怠,則神仙指日可成。然女子之性情,易漓易變,遇有不如意事,難保不頓改初心。或為歧途所引,妄起偏僻之見,致令前功盡棄,孽海沉淪,嗟何及矣!

世間傳道者雖多,而得其真傳者蓋鮮,往往自誤誤人。今於女丹口訣,顯明指示,以度有緣。所望跳出迷津,得登彼岸,使黃泉無碎玉之魂,紅粉得駐顏之術,長守不失,享樂無窮,豈不快哉?

戒規列後:

第一戒:孝養翁姑。第二戒:端方正直。第三戒:謹慎言語。第四戒:小心行持。第五戒:尊師重道。第六戒:立志不變。

(攖寧按:原文刪除五分之四,因其無關重要。至於誡規六條,雖每條皆附有解釋,亦未錄。因其大意已明。)

第七則

調養元神

女子之功,比男子便捷。女丹從養真至胎息,其工夫已做完大半,不若男工有許多作用,方能得到調神地步。所以女丹法從養真至胎息工畢,便接錄外行工修,俟其外行有餘,即可煉調神一段工夫。蓋因其前日運煉之時,已將血化為氣,此氣便可化神。到此時候,若不陶冶性情,輔助以外行,恐將來凝之不住,反致前功盡棄。必須照依戒規,嚴遵法度,將心地磨鍊成一塊水晶相似。煉而復煉,磨而復磨,直至內外潔白,表裡玲瓏,體相皆空,纖塵不染,行到此地,自有一片清靈善化之機,照映在腔子里,入定之際,不食不飢,不動不言,此時必須用人保護,不可受驚駭。恐傷神著魔,為害不淺。

女修至此,當留心注意,毋致差失,日夜要人看守,若見他氣息俱無,顏色不改,或一二日,或五七日,或十餘日,皆不可驚動。待他鼻息微微,神光半露,方可低聲呼之,倘彼出定之後,飲食衣服,隨意所適,同志伴侶,必須刻刻堤防,直養到出神以後,方免危險。

第八則 移神出殼?

女子之道,從陰返陽,陽極而神全。直煉至身若冰壺,神如秋水,但亦不可使之久留身中。故瓜熟自落,神圓則遷。此時宜用出神之法,將神移出身外。然不可出之太速,且初出時間亦不宜過久,恐神迷而無所歸。宜將所出之神迴轉於內體之內,一出一入,由近及遠,切記不可放縱,必俟調養老成,方可任其去來,純熟之後,自無畏避。然出神之工,又當詳論,夫陽神未出之前,其性至靜,其工仍同養真規矩,直待神圓方止。若陽神既出而後,其性屬動,便不似前段功修,當用逸神之法,使其神靈通活潑,而無障礙。或游山而玩水,或隨緣顯化,遇有機會,便立功行,苟能行滿功圓,自有飛升之一日。

第九則

待度飛升

女丹修成,養就純陽之體,擺脫拘束,出沒自由。務宜廣行功德,多種善根,切不可因其神出逍遙,便將道果置之度外,多言泄造物之奇,邪僻失天理之正,種種妄為,定遭遣責。只宜暗施法力,護國救民,待到功行圓滿,自有上聖高真前來度脫飛升。上朝金闕,膺受敕封,永住天宮,無邊快樂。

但女真何故必須待度?蓋因其本為弱質,幸得內功修鍊,以成陽體。而陰凝之質尚未消盡,缺少還虛一段運用,未能盡天地之妙化,所以不得超升世外者。悉由體相之不堅也。不若男子之體,煉成金剛不壞之身,還虛功成,神光充滿天地,故不必待度,而可以了道成真,親朝上帝,游晏蓬萊也。

(攖寧按:此條理論,余不敢贊同。姑存其說而已。女子果能有大智慧,具大力量,得大解脫者,則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色空不二,人我兩忘,本性光明,直超無始,方知塵世天宮,苦樂平等,男女陰陽,異名同出。十方三界,不離玄牝之門,仙佛眾生,皆貴求食於母,到此尚有何待飛升之可言耶?異名同出,玄牝之門,求食於母,這三句見於老子《道德經》。其中含有深義。)

第十則 了道成真?

夫修行所貴者,在於轉凡軀而成聖體,不然者猶如井底之蛙耳。終是孽海中物,焉能脫輪迴而超劫運乎?世間女子,果能有一塵不染之心,百折不回之氣,依師口訣,日夜潛修,亦不過三五載功程,便證上乘果位,人又何憚而不為哉。(此條刪改大半,因其純是空言。)

尋道,問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師陪你,懂你!

尋道路上有尋道,尋道陪你去尋道!關注尋道,早日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今天臘八,你吃粥了嗎?

TAG: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