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子時好時壞,即使低到塵埃里,也要向著光亮前行

日子時好時壞,即使低到塵埃里,也要向著光亮前行

他是鞏高峰,人稱「魚叔」,

他讓無數學子哀嘆「十年寒窗苦讀,敗給一條草魚」,

也是無數學子逢考必拜的「錦鯉」。

他以《一種美味》橫掃高考戰場,難倒莘莘學子,

又以辨識度極高的文風俘獲數十萬粉絲。

十年熬煮,他端出的不是一碗人生雞湯,

而是讓人回味無窮的現實主義力作《父親的黑魚》

本周六下午,新經典邀您在山東煙台足品木重力文化藝術區,參加「魚叔」鞏高峰的閱讀分享會,與大家近距離互動,講述人生故事和文學創作經歷。在活動開始之前,先來聽聽「魚叔」自己的故事。

我爸的創業史

文 | 鞏高峰

我還沒出生呢,我爸就騎著自行車倒騰貨,從我們安徽往江蘇運棉花,回來時再從江蘇帶回花生。這樣來回倒騰,一斤能掙一毛多錢的差價,但一趟要好幾天。

也就是在江蘇,我爸從大棚蔬菜得到啟發——蔥、姜、蒜是每家必吃的,挺貴,但種這些是不用蓋大棚的,純屬投資小見效快!於是我爸很快就把家裡一半的地都種上了這三樣。

那年,我爸整個夏天都躊躇滿志,每天在飯桌上吹噓即將到來的小康生活。直到蔥姜蒜可以上街賣,我爸傻眼了——蔥姜蒜的確很貴,可買的人特別少。想想也是,調味而已,一天賣不了幾斤。眼瞅著地里的蔥開滿了蒲公英一樣的白花,大部分的姜爛在地里,蒜倒是收回家了,我媽熬了好幾夜編成大辮子掛滿了院牆,最後也只能在發芽之前分給親戚鄰居。

我爸在地里的第一次創業,失敗。

我爸當然不服氣,在地里跌倒的,要在地里捲土重來。跟我媽吵了好幾架,第二年依舊拿出一半的地,種辣椒。我爸的理由是,我們那兒的人嗜辣,而且最要緊的是種辣椒不怕爛在地里——辣椒新鮮的可以賣,賣不完的話可以晒乾了,即使干辣椒也賣不掉,還能磨成辣椒粉做成辣椒醬。

我爸就是靠這個說服我媽的。

那一年,風調雨順,辣椒長勢喜人。我至今還記得我爸雄心壯志的情景,他雙手叉腰,站在地頭志得意滿。

可結果是我爸再一次慘敗。品種、產量、運輸,都很順利,問題出在辣椒的價格上。老天的風調雨順又不是單為我爸準備的,我家的辣椒大豐收,別人家的自然也是。而且要命的是,那一年不知道怎麼那麼多種辣椒的,最後只能拼價格。沒幾天,大街上的辣椒已經便宜到不用論斤賣,而是論麻袋。有一天從街上回家,我媽一直發牢騷,我爸一生氣,把大半車的辣椒就倒在路邊溝里了。據我媽說,連撿都沒人撿。沒辦法,辣椒又不是青菜,人吃不完還能餵豬喂牛。

第三年,我爸中邪一般,翻遍了赤腳醫生文章大爺訂的幾十份報紙,之後決定再賭一把,種西瓜。可無論我爸怎麼解釋他對行情、風險和收益的研究,我媽都不為所動,堅決不同意。最後我爸賭咒發誓,說如果還不能翻盤,這輩子都再也不折騰了,死心認命。

我爸這次的理由只有一個,科學。信息是科學的,種西瓜投入最少,幾斤西瓜種子,畝產上萬斤。方法是科學的,種西瓜的技巧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就說完了。市場是科學的,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夏天是天天都要吃西瓜的。這麼一想,除了人工,這個生意簡直稱得上一本萬利。可人工是最不值錢的,種地嘛,幹什麼不是淌臭汗出力氣呢。

我媽沒辦法,只好默許。

種西瓜的那年,應該是我爸人生中最苦的一年,直到現在我爸提起這事兒還搖頭嘆息,指著膝蓋,「那會兒這裡整天都是青紫淤黑的!現在天一冷兩個膝蓋還颼颼冒涼氣。」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爸我媽在地里給西瓜壓秧的姿勢——這是種西瓜里最有技術含量的一步:要挑選出最有可能結出又大又多的西瓜枝蔓,用土塊壓在地上讓它匍匐生長,順便把杈掐了,集中養料。這個過程要一直彎腰,所以背上兩三天就能曬脫一層皮。腰疼難忍,只好跪著,身後是兩道膝蓋跪出來的凹槽。

我爸的信息科學戰也的確見出了效果,西瓜地里長出一排一排西瓜蛋子時,那年夏天第一批外地西瓜上市了,不僅價格奇高,而且很快就一搶而空。我爸很高興,不止一次感嘆,看來還是要信科學,因為科學太厲害了。

我爸當時也沒有想到,科學有時也有不太靠譜的時候,比如天氣預報。

我爸從春天開始就關注天氣,各種報紙和電視里的說法都是少雨偏旱,這是最適合種西瓜的天氣,天旱瓜甜。可就在我家西瓜要熟的那幾天,天氣預報說的是晴、多雲、晴,可事實上一直烏雲翻滾,暴雨不停,一連下了七天。別人家在地里放水,捉魚,我家的地里則漂著一層花花綠綠的西瓜。

等到大水退去,西瓜們都還在,可是打開一個,壞的,再打開一個,還是壞的。在污水裡泡了七天,估計污水是防腐劑都沒用。

我爸我媽當場就抱頭痛哭。後來我爸信守諾言,地里的一切都交給我媽來做主,他老老實實地重操舊業,繼續倒騰棉花和花生的差價,給我們姐弟幾個掙學費。

其實,我爸很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疼,之後他一直也沒停止過折騰,不過換了方向。他先是偷偷四處借了一筆錢,買了一台收割機,那是我們縣第一台收割機。我爸四處拉活,割麥子一畝地二十塊錢。當然,這個他也沒成功,因為大家都更捨得花力氣而不是花錢來收麥子,所以我爸的生意一直很慘淡。

有事後諸葛亮的行家分析,買收割機的方向是對的,可是我爸太超前了,大家的意識沒跟上。後來我爸把收割機賣了,跟著鎮人大代表、著名養殖戶——我堂哥養雞,第一年養了幾百隻,嘗到一點甜頭後第二年養了兩千多隻,沒想到那一年疫苗竟然是假的。雞瘟橫行時,我們家的雞舍里一多半的雞都病死了,我爸再一次把家底賠個精光……

不過直到現在,我爸七十多歲了,創業之心仍然沒有停息。每次給他打電話都是喜報不斷,這次說老母豬又下豬崽了,一窩二十四隻,破了村裡的紀錄,下次又改養羊了,說是因為豬養多幾頭就老生病,只好都處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經典文庫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要勉強所有人都吃素,做素食是我愛他人和愛自己的方式

TAG:新經典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