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歡樂喜劇人》能不能不要再做下一季了?

《歡樂喜劇人》能不能不要再做下一季了?

如今的《歡樂喜劇人》已不再是第一季那個單純想做一檔逗觀眾笑的喜劇節目了,而是淪為了一種新的廣告形式,一檔專門供廣告主自娛自樂、自我狂歡的節目。這樣的節目觀眾也註定不會喜歡

文魏建梅

你們知道嗎?《歡樂喜劇人》第四季已經播出兩期了......

歷經三季,第四季《歡樂喜劇人》首播收視破1,感覺還不錯的成績,但與之相對的是節目從宣發到開播的「默默無聞」,要不是偶然刷到節目開播的消息,我這個死忠粉還以為節目早就脫離「綜N代」行列了。

而且截止到目前為止,《歡樂喜劇人4》在網路上僅有一億多播放量,豆瓣評分也還一直處於「暫無評分」的狀態。這不免讓人驚嘆,這還是那個曾經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歡樂喜劇人》嗎?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歡樂喜劇人》一季比一季差,一季比一季難看的呢?

翻炒老梗,強行煽情,「喜劇人」的創新性、歡樂性雙雙喪失

回想起《歡樂喜劇人1》的盛景,喜劇大咖集結、段子新鮮搞笑、煽情處也盡顯感動,一點沒有矯揉造作之態,雖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瑕不掩瑜,第一季還是很良心的。

但是現在呢?

先不說別的,首先在喜劇演員的選擇上,《歡樂喜劇人4》就比第一季差遠了。

當然,你可能會說,第一季都是當下喜劇界精英式的人選,後來者自然比不上。但難道我們的喜劇以後都要靠這些人撐門面嗎?短時間內可以,那等幾十年以後呢?每個行當都要有後起之秀,喜劇界同樣,每一個喜劇大咖也都是從菜鳥成長起來的,現在的喜劇新秀,像沈騰、賈玲這些,實力也不比老一輩喜劇演員差。

此外,當下綜藝市場喜劇節目泛濫成災,喜劇演員更是少得可憐,所以這就形成一個很無奈的現象,既,多個喜劇節目,一批喜劇演員。

看一下《歡樂喜劇人4》前兩期的參賽選手,孫建宏、賈冰等,他們哪一個沒有在《喜劇總動員》、《笑傲江湖》這些類似的喜劇節目中現身過?

曝光次數多還不是主要問題,最主要的是這些喜劇演員在不斷曝光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喜劇套路,然後就是不斷翻炒老梗。孫建宏「模仿易中天」,賈冰「跳舞」,喜劇演員們一言不合就開始表演自己的套路。這樣的套路其實跟岳雲鵬動不動就說「你幹什麼呢」、「討厭」,宋小寶「瞅你那損色」一樣令人尷尬無比。

這些梗第一次看,第一次聽確實很好笑,一點沒問題,但每個節目都是一樣的梗,都是用相同的包袱逗觀眾笑,觀眾難免會產生疲勞。而且看一下當下的綜藝喜劇市場,一樣的喜劇節目,一樣的喜劇演員,一樣的包袱笑點,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能笑得出來嗎?

比炒老梗更讓人忍受不了的是強行煽情。

仔細看一下《歡樂喜劇人4》前兩期的節目,孫濤、麻花雙驕等,其大多數都以煽情結束,結尾處都哭得稀里嘩啦,好像現在的喜劇節目最後不把觀眾整哭就不算是正經高檔的節目。我就想問,喜劇本來就是娛樂觀眾的,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以「哭」為最終目標了?

當然,並不是說「哭」不能加入到喜劇當中,「笑中帶淚」確實是一種高級的表現手法,但強行、刻意地把煽情元素加入節目中,未免顯得太假情假意。

第一季有多好看,第四季就有多難看。節目出現這麼多問題還是因為喪失了創新性,沒有新的實力強悍的演員、沒有新的打動觀眾的內容、也沒有好笑的包袱,所以,即使有一個好的節目IP,即使節目在賽制上出現了一些改變,但治標不治本,這還是拯救不了第四季的慘淡命運。

質量、口碑、熱度三下降,節目存在的價值只剩廣告招商

《歡樂喜劇人》內容質量的下滑,直接帶動的是節目口碑和熱度的直線下降。

自從第一季以後,《歡樂喜劇人》的播出效果就一季不如一季,口碑也越來越差,這在豆瓣評分中就表現的很明顯。從第一季的8.1分,到第二季的7.9分,到第三季的5.5分,再到現在的「暫無評分」,《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似乎再難達到第一季時的巔峰了。

在熱度上,《歡樂喜劇人》也從之前的全民狂歡式追捧淪落到了現在的悄無聲息,很難預測節目如果還有下一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是會繼續下沉還是會觸底反彈。

但是從目前來看,《歡樂喜劇人》這個強勢IP的品牌價值算是命懸一線了,而與之相對應的,其廣告價值卻在不斷上漲。

眾所周知,《歡樂喜劇人1》是完完全全裸奔出來的,沒有任何冠名;第一季的一炮而紅使得節目在第二季的招商會上吸引了眾多廣告主的目光,最後鏈家網成功拿下冠名權,雖然官方沒有透露具體冠名數額,但是不少業界人士猜測可能達到「億」級別;到了第三季,這一冠名費用再度上漲至2.5億,由金立M2017拿下。

在2018年東方衛視招商會上,《歡樂喜劇人4》的獨家冠名顯示還在洽談狀態,但是其「特約贊助」相比於上一季上漲了1500萬,達到了現在的7500萬,所以,即使獨家冠名費用沒有上漲,節目的廣告價值還是增加了,而且,通過已播放的節目來看,這一季的獨家冠名權被拼多多承包,相信這樣的品牌,其冠名費相比去年,也會只多不少。

由此,我們便可以得出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結論:「歡樂喜劇人」這一喜劇綜藝大IP的品牌價值在觀眾口碑的逆向發酵下不斷下跌,但是其廣告價值卻在各大廣告主的推波助瀾下不斷上漲。

顯然,如今的《歡樂喜劇人》已不再是第一季那個單純想做一檔逗觀眾笑的喜劇節目了,而是淪為了一種新的廣告形式,一檔專門供廣告主自娛自樂、自我狂歡的節目。這樣的節目觀眾也註定不會喜歡。《歡樂喜劇人》正在很認真地砸自己招牌。

喜劇節目替代品層出不窮,電視喜劇綜藝已不再是觀眾的剛需

演員沒有實力,內容沒有新意,節目喪失口碑,這其實都算是「歡樂喜劇人」系列不斷走下坡路的內因,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外因,即,電視喜劇綜藝已不再是觀眾的剛需。

早些時候,由於觀眾娛樂方式、消遣渠道的匱乏,人們只能通過電視來打發無聊時間,因此電視喜劇綜藝也深受觀眾追捧,但是現在,這一現象被完全打破。

首先,如今市面上一點都不缺喜劇節目。拿電視喜劇綜藝來說,除了《歡樂喜劇人》,還有《笑傲江湖》、《喜劇總動員》、《喜劇班的春天》等等一系列類似的節目。

此外,《吐槽大會》等新型網路喜劇節目的出現,也開始與原有的電視喜劇綜藝搶市場、搶觀眾,而且從反饋上來看,這類節目也更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年輕觀眾。應當說,現在市場上最不缺的就是喜劇節目。

另外,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以及直播、微博等碎片化娛樂渠道和方式的普及也在逐漸佔據觀眾的娛樂時間。相比於喜劇節目中十幾分鐘一個的小品或相聲,這些新興的娛樂方式不僅短小精悍,而且其呈現出來的段子也更加好玩有趣。

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喜劇綜藝如果做得好,還可以與這些新興勢力搶佔一下市場,如果做得不好,那觀眾根本就不會care了。

內外夾擊,「歡樂喜劇人」系列以後的日子通過第四季的反響便可見一斑,但說到底,還是自身內容不過關佔大頭,如果質量過硬,何愁引不來觀眾?所以我在這真誠地奉勸節目,就此打住吧,放過觀眾,也放過自己,你好,我好,大家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提問楊腓力:我是如何寫作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