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陳六福

陳六福,執業中醫師,中醫經典教研室主任。2015年畢業於雲南中醫學院,現工作於雲南建水縣中醫醫院,致力於中醫經典經方的推廣與臨床運用。


引 子

他是少數民族哈尼族人,偶然間接觸到中醫,便沉浸其中為之迷醉。他勤求經典、廣學明師,雖然資歷尚淺,但用實打實的臨床療效破格成為醫院最年輕的中醫門診醫生。在他的倡議下,所在醫院旗幟鮮明地建立經典教研室,成為省內首家。他也踐行著自己推廣運用中醫經典的純中醫夢想,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年輕中醫人在醫院一樣可以做好中醫事業!


-- 對 話 --

中醫家 VS陳六福

臨近高考中醫退熱,毅然報考中醫學院

中醫家記者:

您第一次接觸中醫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選擇學習中醫?

陳六福醫生:

我以前看過《中醫成才規律研究》等書籍,裡面就談到古代醫家成為中醫的原因很多:一類是因病學醫,比如自己生病或者家人生病激發他去學醫;一類是祖傳中醫世家;一類是其它行業改行做中醫;還有一類是自身很熱愛中醫學順其自然成了中醫。張仲景就屬於這種非常熱愛中醫的醫學家,歷史上就說他是張太守。最近閱讀孫思邈的書,發現他是因為生病而去學中醫,因病學醫。因此,總的來說,可能每個人開始學中醫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於我來說,我是因病學醫這一類。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高三,2009年4月份我生了一場的病,莫名高熱,然後去高中所在地的人民醫院就診,住院十多天後熱象並沒退下來。當時是四月份,接近高考了,所以我非常緊張。後面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在中醫院找一個年輕中醫開了七付葯,那時候我住在學校宿舍,宿舍是不能煮中藥的,因為班主任是我的老鄉,於是去班主任辦公室煮。吃到第三天還是第四天的時候,熱象就下來了。這就是我對中醫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

後面真正報考學校時,填志願也是報了中醫學院。因為臨近高考生病,吃中藥治好了,所以順其自然的這種心理下報考了。但是我的生物老師非常反對我,因為我是學理科的,又是生物課代表,所以他就極力地反對我,他說現在(2009年)中醫環境不是很好,即使要學醫也應該去學西醫臨床,還找我認真談了兩次話。雖然當時自己對中醫的認識也不是很深刻,但就是有一顆心想讓我去讀,最後還是毅然報考雲南中醫學院。

青春痘久治無效,遇良師建立信心

中醫家記者:

您後來如願以償就讀雲南中醫學院,一腔熱情得到滿足了吧?

陳六福醫生:

其實讀大一時我有迷茫過。剛讀大一的時候滿臉長痘,自己也不會看病也不會開藥,甚至對中醫的基本概念都沒有形成,然後我去我們省某中醫院皮膚科看,大概花了9個月,皮膚科的專家基本都找過了,一直就是看不好,甚至脾胃都吃壞了,吃到胃出血。那段時期我很迷茫,正因為這樣我請假回家,也不想學中醫了。說實話,我作為一個患者,對這件事情比較失望。

後來一個師兄介紹省中醫院骨科的謝根東醫生給我,那個老師對我影響非常大。師兄跟我說:「你可以找骨科的謝根東老師看看,雖然他在省中醫院不是專家,也不是看皮膚科的,但是他在院內聲望比較高。」於是我從家裡回去找謝根東老師看了。第一次的時候我還不怎麼相信,吃了3劑葯後,感覺自身體質改善很多,後面就堅持吃,吃了兩個多月,痘痘基本都消了,連痘印都消了。現在我跟很多患者講,以前我滿臉痘,他們都不相信,因為現在基本看不出來,所以我非常佩服謝根東老師。我現在還留有當時的處方,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的。我們校區與省中醫院離得比較遠,那時候也沒機會去跟診,到我畢業實習,還去跟過他一段時間的門診,很珍惜那段時光。

我曾經在大一剛開始的時候迷茫過,大一結束到大二的那段時間找了謝根東老師,把自己的痘痘治好了以後,才又對中醫充滿信心。這件事對我來說印象非常深刻,所以在內心埋下了萌芽。


中醫門診最年輕的中醫

中醫家記者:

也正因為這次經歷,讓您對中醫有更深刻的了解,畢業後走上了純中醫的道路。現在貴院單獨設置「中醫經方診室」,您是「中醫經方診室」主診醫生,非常難得,一般是要有一定的資歷才可以出門診的,您得到醫院的認可一定是在住院部的期間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病例,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陳六福醫生:

我是2015年從學校畢業來到我們建水縣中醫醫院,我確實是非常喜歡中醫,經常在醫院的百草園晨讀,就是現在我們教研室活動所在的地方,我當時住在醫院的職工宿舍,只要早上有空,我就會下來背書。很多老師跟我說,說從來沒有在醫院見過年輕人早上下來背書。所以說,在醫院裡面,大家都知道我比較喜歡中醫。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分享一個案例,我們醫院有一個大我三四屆的老師,也算師姐,因為來自同一個學校。她得了多囊卵巢綜合症,結婚三四年,沒有懷孕,找過我們省很多婦科專家,也找過其他婦科醫生。當時我剛去醫院,剛好輪轉到她們科,她接觸到我,知道我喜歡中醫,於是找我讓我試一下。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病急亂投醫。不過師姐非常好,她找我開方,按時服中藥,一直不停地吃。吃了大概三個月,果然懷上了。

中醫家記者:

當時您都用的是哪些方子?

陳六福醫生:

受老師的影響,我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臨床從來不會專病專方,我還是非常強調辨證論治。根據這個病人具體情況,我是從厥陰去論治,在這個治療的過程中,她的厥陰病從深層次到表淺一直在變化。如果你用方有療效,它就會從深往淺走,一層一層地出來,就會治到最表淺的。我第一次用的方是烏梅丸加減。我看過她以前的那些去找婦科專家的方子,基本都是五子衍宗丸加減,加一些化痰的葯,斷斷續續吃了幾年,沒有效果。後面我從烏梅丸用到了柴胡桂枝幹薑湯一直到桂枝湯、逍遙散,就沒有一個一直固定的方子,但是治病是一個過程,只要方子對證,病情必定往好的方向。我現在治的多囊卵巢綜合症的病人很多,可能會有自己的一種思路,但是確實沒有固定的模式來治這個病。


提議組建雲南首家經典教研室

中醫家記者:

貴醫院重視人才,您不但出診中醫專家門診,而且還是中醫經典教研室的負責人。請問中醫經典教研室目前主要進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陳六福醫生:

我喜歡經典,從2015年到2017年,我一直想讓更多的年輕醫生加入到學經典、做臨床中來,向醫院提議組建一個經典學習小組。醫院也非常支持我,下發文件組建經典中醫教研室,任命我為教研室主任。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對於中醫經典教研室,你可能會有疑惑,中醫經典教研室為什麼會建在基層醫院?它應該存在於高校,或者其他教學地方?我們醫院也不是學校的附屬醫院,或者三甲醫院。在雲南,我們醫院是首家旗幟鮮明地提出建立經典教研室的,所以我覺得醫院讓我當教研室主任,剛開始我的壓力確實是比較大,我才畢業不久,對很多事情思路不是很清晰。當然,通過這一年的建設,慢慢地形成了一些規範。我們經典教研室與雲南中醫學院簽署共建的協議,周邊的縣市也是受到我們的影響在籌備類似的。

從我看來,在基層醫院建立中醫經典教研室,它的目的是什麼?是讓我們醫院重視中醫,很多醫院,尤其基層醫院,西化很嚴重,我們醫院組建經典教研室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我們非常重視中醫。重視中醫,那要重視什麼?就是重視中醫的根源——「四大經典」。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經典教研室現在主要的工作是宣傳中醫的文化內涵,我們在門診設立中醫經方診室,平時做的宣傳比較多,很多患者對中醫經方都有一定的認識。臨床上主要進行中醫經方教學查房,我們醫院去年成為雲南中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有很多實習生或者見習生會來我們醫院,每星期六都會定期教學查房。每個月還會辦一些針對實習生的中醫經典講堂,或者每三個月會舉辦經典沙龍,邀請學校的老師講課,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我們教研室主張研發經方製劑,希望把經方製成醫院的院內製劑,我們醫院有完備的製劑室,可以幫助我們把經方形成一種成品。我就覺得應該把經方做成一些讓大家方便使用的成品,我們去年研發了一些,今年還要研發,根據我們臨床的情況,先是開湯藥,看療效怎麼樣,最後用原方把它做成成品。


中醫求學路上的良師們

中醫家記者:

據了解,雲南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王寅教授的木桶短板理論讀經典的方法對您影響很深,您在中醫家發表了《木桶短板理論解讀吳鞠通醫案》的系列專欄文章,另外,從您的醫案記錄中也可以看到受到了江西姚氏的疾病分類和辨證體系的影響。在中醫求學路上,有哪些老師是對您影響至深的?

陳六福醫生:

在我的求學路上,有五個老師對我影響比較深刻,每個老師都對我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從認識老師的時間先後順序詳細地介紹一下。

第一個老師是葉冰老師,我是在治完青春痘後認識她的。那段時間已經對中醫有點信心了,想好好學一下。葉冰老師是2009年來我們學校,她是成都中醫藥大學鄧中甲的博士生,拜雲南吳佩衡的嫡孫吳榮祖的門下,專門研究扶陽醫學,我是在選修課上認識她的。當時我還在吃謝根東老師開的方子,但從學校到省中醫院距離有點遠,所以我就找葉冰老師看。我看她開的方和謝根東老師非常像,就是黃芪桂枝五物湯合四逆湯加減。不同的老師怎麼開出來的方子差不多一樣?那時候我就覺得中醫雖然講可能是千人千方,但有時候辨證準確的話,可能會有比較一致的處方。那時候第一次就對葉老師有好感,後面認識了就慢慢接觸下來,跟著她門診。葉冰老師也是非常喜歡《傷寒論》,她非常熟悉關於扶陽學派鄭欽安的醫書。很多人知道桂枝湯為萬方之祖,但是臨床上基本不會用,而葉老師擅長用桂枝湯,以前還介紹一本江爾遜的《桂枝湯的運用》給我。大學五年,我跟診葉老師前前後後差不多有三年,葉老師從生活、讀書、臨證對我關心有加。比如,我讀大二的時候,跟著葉老師去義診,葉老師讓我先獨立應診,開具處方,之後她又具體的跟我講她的辨證思路,並在我書寫的處方上作出修改,這些資料我一直都珍藏.......

第二個老師——王洪老師。王洪老師和葉冰老師是博士時的同學,也非常年輕,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才33歲。王洪老師病人很多,看的病種也比較多,婦科、內科、兒科等,每天挂號限號100個,要提前挂號才掛得到。王洪老師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點是他對方劑的把握很好,對課本非常熟悉。很多同學都會講我們學校的中醫教材不好,但是王洪老師他看病時,他開一個方子,就會告訴你這個方子在課本第幾頁,怎麼加減。在我跟診的時候,他會這樣跟我講,基於課本加減,效果非常好。一般情況下王洪老師每次開方不會超過三劑,不會像其他醫生一樣七付、十付這樣開。我覺得他對方劑的把握是非常厲害的,我對方劑的思考與運用的切入點,有時候跟很多同仁不一樣,受王洪老師的影響很多。

第三個老師是王寅教授,王寅教授是在我大二上《金匱要略》課時認識的。王寅老師對我臨床思維的鍛煉、影響是非常深遠。他是我們學校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的主任,平時是教《金匱要略》比較多,但在大學五年里我完整地聽過他講授的《金匱要略》、《傷寒論》、《溫病學》,甚至他還跟我講過一些《黃帝內經》,現在回想起來,他對我理論的建立是影響很大的。一般我們對四大經典是有偏好的,比如說有些人天天就拿著一本《傷寒論》讀,或者有些人就會拿著一本《金匱要略》,或者很多人連溫病他都不願意去學。王寅老師教《金匱要略》,又教《傷寒論》,又教《溫病學》,在他的體系里能從理論到臨床把這些四大經典很好地融在一起。我跟王寅老師關係非常好,至今都聯繫非常緊密。他說對經典不能偏頗,不能每天都只拿著一本《傷寒論》讀而不去讀其他的書,這個對我現在的臨床或者學習思考的方式都影響很大,我現在在臨床上沒有偏激的觀念,比如只用經方,我沒有這種觀念。受到王寅老師的影響,所以我在畢業的時候,對四大經典的基礎體系的把握還是比較好的。

第四個老師是姚梅齡老師。2015年5月份在我要畢業的時候,在網上看到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劉觀濤老師發起了一個志願者活動,參加一些名老中醫的資料整理。當時我報了名,剛好分到姚梅齡老師,我是無意間接觸到姚老,但是姚老對我在臨床上進一步深化,影響很大。2015年8月份時,姚荷生研究室讓志願者去江西免費學習,那時候我就去了,真正接觸江西姚氏對一些疾病的學術思想。從2015年到現在,我們整理過很多姚梅齡老師的講課錄音和書籍,我們編輯組是分層次的,初級、中級、高級,我從初級現在已經到精英組,精英組只有幾個人。江西姚氏學術上是「寒溫統一」,姚荷生先生以前說過好幾次這樣的句話,「入傷寒出溫病」,就是要將傷寒溫病很好地融在一起,這個對我臨床後期影響非常大。在前期還沒接觸姚老之前,王寅老師就給我打下比較好的基礎,這也是我在志願者群進級比較快的原因。現在很多同學或者朋友都在學習姚老的一些學術思想,有時候學不懂,因為姚老講很多東西是把傷寒和溫病融在一起講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基礎,確實是比較吃力。

最後一個老師是劉英鋒老師。劉英鋒老師也是姚荷生的學生,姚老是姚荷生的兒子。姚老和劉英峰都是姚氏這一派的。他們兩個比較不同的一點是:姚老講課會有一種發散性思維,他講一個東西會通過很多舉例讓你明白這個事情。然後劉英鋒老師的特點是什麼?劉英鋒老師他邏輯性很強,條理性很強。以前我系統地聽過劉英峰老師一些《傷寒論》的課,他在網路上講一些辨證思維的課。去年在暑期班的時候,去江西跟過他一天的門診,對學生很好,有大家風範。

中醫路上影響我的人很多,包括我的同事、我的患者,然而這些老師對我不管是理論或者臨床上都是影響非常深的。


追蹤不同老師治療的同一患者

中醫家記者:

能否分享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跟診這些老師過程的遇到的病例?

陳六福醫生: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事,在大三的時候,我跟著葉老師的門診,又跟著王洪老師的門診。有個病人剛開始是找葉老師看病,陽虛體質比較明顯,一直在葉老師這裡吃中藥,吃了一個多月,有好轉。但有一天葉老師沒坐診,去找王洪老師看了。我跟著兩個老師同時看一個病人,印象非常深刻。

葉老師是一直給他用桂枝湯合四逆湯加減,轉到王洪老師這裡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堅持吃了一段時間葯,效果越來越好。那時候一直追蹤病人的病情,我現在都還有那些病案。所以我開始思考,治病應該是分層次、分階段的,患者剛剛找葉老師的時候,陽虛很重,葉老師給他用這些補陽方法,轉去王洪老師這裡可能陽虛不是很重了,他就健中焦之氣。從兩個老師的治療,看他的治療層次,從深層次到淺層次。

你看現在很多醫生會在網路上發這種醫案,比如他在前一個醫生那裡看的怎麼樣,其實在否定前面醫生,很多都是這樣。醫案增加了我們對治病過程的把握,有時候你前一個醫生可能給你打鋪墊,當然也有可能說,前一個醫生確實把病治好了,我們要正確看待診療過程。

哈尼族特色中草藥,巫醫一家說歷史

中醫家記者:

您來自雲南,是少數民族哈尼族人,請問哈尼族有什麼特色的治療方法,在學習傳統中醫理論時,是否產生過思想碰撞的火花?

陳六福醫生:

我是非常純正的哈尼人,我說普通話發音不是很標準,因為摻雜著我們的民族特色。哈尼族非常有民族情結和民族情懷,作為哈尼族人,我深愛著我的民族。哈尼族以前是游牧民族,因為戰亂或其他原因,從內蒙古來到雲南滇南、寮國、緬甸等,這些地方都有我們哈尼族的支系在。我從小接觸過一些哈尼族草藥,在哈尼族的發展歷史上存在一些對疾病預防、保健、治療的方法,但沒有文字記載,從古至今都是口口相傳,很多歷史上的東西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少。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在我的家族裡,我有一個堂叔是巫師。有個假期我跟著他調研過一段時間,然後我發現他會背一些「巫師經」,我仔細一聽,他不是在背經文而是在背我們民族的歷史。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巫師是哈尼族最有智慧、最有文化的人,以前村民會請巫師來家裡,巫師背誦民族的歷史,翻譯成漢語是「遙遠的時代,哈尼族人……」。哈尼族醫生一般是巫醫,巫、醫是不分家的,一般我們生病都會去找一些巫師,所以我現在對巫師的看法可能跟別人不一樣。

哈尼族也有一些草藥。我聽父親講他年輕時當過赤腳醫生,對我們草藥都比較熟悉,像我們最常見的七葉一枝花,它其實也是我們哈尼族醫藥裡面的,我們有自己的名稱。還有一種叫臭靈丹,到處都有,還有雞肝散、回心草等等,這些是我們哈尼族的特色草藥。而且很多是葯食同源的,比如回心草、雞肝散,它們都可以葯食同源。雞肝散它有清虛熱的作用,類似於菊花的功效但沒有菊花那麼強。在以前,我們村子裡婦人產後會用回心草燉雞蛋吃。因為我對回心草好奇,所以當時單獨找一些回心草來煮著吃,發現它有養心安神、清虛熱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研究哈尼族醫藥的書上並沒有提及。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哈尼族每家每戶都會有一些治療手段,像我父親和母親他們都會一些方法,最常見的是火療。因為我們在高寒山區,會有很多風濕類的疾病,我們就會用火療,把米酒點燃了,然後用手塗抹在疼痛的地方,平時我們哪裡扭傷了也可以用火療。這些是我在上學前就知道的關於我們民族醫藥的一些知識。

我們醫院有一個哈尼族醫藥研究中心,以後可能我會更深入地去研究我們民族醫藥。在雲南這邊,少數民族比較多,每個民族其實它都有一些特色的東西,所以作為哈尼人,我還是想去整理一下哈尼族醫藥。

對中醫學子的建議:不同成才路,同一中醫夢

中醫家記者:

中醫成長周期長,還得在醫院接受規培,從您對中醫成長經歷來看,您會給在校或者是給剛畢業的中醫學子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陳六福醫生:

建議不敢說,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像剛剛第一個問題說的,每個人可能成才的途徑都是不一樣的,前段時間我剛開始負責經典教研室時,很多人也問過這個問題,我怎麼建設經典教研室,醫院為什麼會讓我負責。我覺得中醫的成長、成才是離不開你所在的環境。

第一點:立足於自己的平台。首先不要去想別人給你什麼機會,先做好我們自己,尤其是我們中醫,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讀幾本書,多看幾個病人,比如我在醫院,很有歸屬感,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跟患者打交道,盡自己力,做年輕中醫人能做好的事。比如我好友在醫館,他每天起早貪黑,卻樂此不疲,在醫館盡心儘力的實踐中醫。

第二點:掌握課本。我平時也會帶一些學生,在經典教學查房或者在門診時,我經常跟他們講,不是課本不好,我覺得課本是入門級別的東西,如果你連入門級別的都不能掌握,尤其是四大經典課程,可想而知,你以後的臨床怎麼走?

第三點:立足經典。我有一些很好玩的朋友,他們基本都有點偏科,專門研究某一門,比如《傷寒論》,現在經方都很熱門,很多醫生一上來就講經方。我覺得學生時期或者年輕的中醫人,自己處於積累時,不能過於去追求學術上的專門性。尤其是我們作為基層中醫,每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內、婦、外、兒等等,這一年來我在門診上看了很多病,分享了各科的病例,我覺覺得單純地用經方,比如《傷寒論》或者《金匱要略》的方,很多問題是解決不了的。讀經典的目的不只是單純地去使用這些處方,而是去學會經典中蘊含的辨證思維。有很多人會跟我說,六哥,你天天講經典,但是為什麼從來不見你用原方?我會告訴他們讀經典的目的,不是局限到去用某個方,而是去學習這個方的經典的辨證思維。所以我經常建議學生有時間還是多看看四大經典,還要結合著看。如果真的能做到四大經典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那其實是非常好的。

第四點:要努力,有追求。現在很多人詬病醫院裡當不成中醫,從大環境來講,我算是比較幸運的。像我們這種基層醫院,平時住院部很繁忙,不像省級大醫院有很多研究生、實習生、規培生,醫生可能不是很忙,但在我們基層醫院就不一樣。我畢業這兩年,我認為不管是在醫館或者是在醫院,平台是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自身要努力,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能看病的中醫人,這就是最簡單的追求,也應該是最基本的能力,尤其是我們年輕的中醫人,要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我前幾天問實習生什麼叫老中醫,讓他們對老中醫下個定義。我們老中醫就是滿頭白髮,經驗豐富?我告訴他們在我的印象中老中醫是什麼,首先是技術老道。單純地講,看病是一種治病救人的技術,在臨床上病人求診於你,你首先要去解決他的病痛,而不是給他講中醫文化多麼深遠。現在在網路上很多年輕中醫開課,愛講故事,我覺得首先應該掌握一些技術,尤其是我們年輕醫生,要去學一些技術性的東西,就去學這個方怎麼用,什麼時候用,我覺得這個是比較實際的問題。

去年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從我們醫院裡辭職,對此我感觸很大,那段時間我內心都動搖了。他的想法跟我們很多人是一樣的,在醫院裡面想搞中醫很難。我那時候和他說,你在醫館做中醫,我在醫院做中醫,一同努力。我堅持大力推廣經典的目的,是想告訴我們這些同齡人或者比我們小的那些人,在醫院裡你還是可以做中醫。但身邊一定要有病人,病人是怎麼來的?很多病人不會來找年輕醫生看,但是,當他來找你看時,你一定要給他解決問題。所以說,在醫院就是去想方設法去解除患者的病痛,而不是整天在那裡抱怨,我怎麼做不了中醫。我現在在住院部得值夜班,肯定有很多繁瑣的工作,但這些都不影響我做一個鐵杆的中醫人。

我現在除了坐門診,也在住院部用純中醫治療一些疾病。在住院部用純中醫治療,應該是很多中醫的理想,所以我一直往這方面在努力。我去年用純中醫治療過一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效果很好。剛開始時很多人是反對我的,畢竟年齡擺在這裡是不是?他們也是為我考慮,保護我,害怕我失敗,想讓我更穩定地走這條路。

這是我第一例純中醫治療。對於這個病例,他關節疼痛很明顯,我們上級醫生告訴我,先給他用上芬必得這種西藥的止痛藥,止痛了再給他看中醫。他們這種建議也是對的,為病人著想,也為我贏得時間。我當時認為中醫也可以立馬止痛,我就給他中藥加上針灸。扎完以後疼痛減輕一半,第二天直接就是不痛了,後面從癥狀到指標完全恢復,現在都沒有複發。但是作為醫生,不管怎麼樣,我們不能違背倫理學,不能自負,始終要客觀的看待疾病、看待醫學,甚至看待生命。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我們經常會在講課時說對療效我提出過「五效」原則第一:無效。我們一定要重視無效的病例。第二:速效,就是立馬見效。第三:高效,可重複性;第四:穩效,穩定的療效。第五:長效,也就是遠期療效。年輕醫生對療效一定要有客觀的指標。像治療類風濕病,我為什麼說療效很好,首先我是有依據的,對於西醫診斷明確的疾病,我們全方位去治療時除了減輕癥狀外還要去追求指標降為正常,不然你怎麼去說服人家中醫有效?所以,我們要搞純中醫不能排除西醫的診斷,可以參照公認的這些診斷指標。

我們年輕醫生更應該把正視無效的病歷擺在第一位,我們的成長和臨床療效的提高是基於自己去正視無效的患者。怎麼去正視無效的患者?我覺得隨訪很重要。比如說,有時候我們看病人,覺得自己的思路很好,100%拿得下,可以方子開出去了,病人沒有效果,自己就蒙了。所以我一般都會留患者的號碼,定期做隨訪。年輕醫生在成長的時候不應該害怕丟臉,肯定有患者會罵你,這個我也是經歷過的,我們不能保證100%有效,如果能取得50%、60%、70%,這已是很好的療效。通過隨訪,你可以動態地觀察你的療效,它這個是速效嗎?還是穩效,還是長效?所以有些病人我會長達半年去隨訪。

我剛才跟你講的類風濕的病人, 從2017年3月份就出院了,為了真實性,所以我剛才就隨訪了,他上個月去複查指標都是正常的。所以我覺得年輕醫生一定要去做隨訪,然後觀察效果怎麼樣。我們臨床醫生首先追求效果,要敢於橫向的比,比如說一個老中醫治和你治,會怎麼樣?要敢於這樣比,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

中醫家記者:

感謝您接受中醫家的採訪,今天受益匪淺!也非常感謝您分享給中醫學子和年輕中醫朋友的經驗和信心,謝謝您。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 本文為中醫家獨家採訪,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現中醫|陳六福:立足基層,做好一代中醫人

記者 | 洪婷婷

編輯 | 朱麗莉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4。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