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遊古北口,登野長城,品細歷史

冬遊古北口,登野長城,品細歷史

冬遊古北口,登野長城,品歷史

古北口,古代,北面,關口。素愛文史地理的我,在初冬時節,來到古北口,尋野路攀爬,登臨蟠龍山長城,看殘磚斷垣,彈痕猶在,遙想歷史之慘烈,感嘆歲月之滄桑。

古北口東側蟠龍山,西側卧虎山,山勢險不可登,長城蜿蜒峰頂,目力所盡,綿延不絕。潮河從蟠龍山、卧虎山中間流過,沖刷出一條狹長的平谷,於是這平谷便成為交通要道,也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從西周開始,延至春秋戰國便在古北口築墩設防。自漢武帝時開始在古北口築城布兵防備匈奴後,古北口便成了中原政權與北方游牧民族屢次交戰的必爭之地,數不清的戰爭都以攻佔古北口為第一步,古北口成為北方游牧民族進攻中原的橋頭堡。秦時的長城遠在古北口更北處,古北口最早於北齊時始築長城,至明朝時先後由由名將徐達、戚繼光大規模重築,成為今天的古北口長城遺址。史載,明弘治十年(1427年)韃靼王子率兵入侵古北口,因明軍守備森嚴,使侵略者無功返;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人又率騎兵近萬人攻打古北口,也是大敗而歸。

↑古北口離北京很遠很遠,自駕需要兩個半小時,但路況還好。我們到達古北口,隔著河看到長城就在對岸的山頂,卻找不到登臨的路。開車沿河向東而行,終於找到一條跨河的小橋。果斷開到對岸,向著山腳方向前進,在一片無人居住的新建四合院別墅區,走到路的盡頭,發現一塊栗園,試探著往山上爬,終於找到登臨長城的小路。古北口的長城未經現代修葺,槍痕彈坑猶在,更能看見部分北齊時的古長城正在風化成為土堆,極具滄桑感。在長城上,偶爾能遇到三五登臨者。與之交談,方知另有正規登臨處,票價25元。我這個從貴州遠來的遊客,卻在跌跌撞撞的無意中躲了一次票。

↑古北口長城抗戰紀念館。1933年,古北口長城抗戰在此爆發,日軍由此威逼北京。面對軍事強極一時的日寇,中國軍人慷慨赴死,在古北口打響北京抗日戰爭的第一槍,是長城抗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戰役,斃傷敵五千餘人,自己也傷亡八九千人。戰後,當地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將抗日將士屍骨背運至古北口南門外掩埋,一層屍體一層蘆席,整整埋了360多具,形成直徑18米,高10米的大墳,俗稱「肉丘墳」。1934年,國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為紀念犧牲的抗日將士,設立「古北口保衛戰陣亡烈士之墓」。1997年,時任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為古北口戰役紀念碑題寫輓聯:大好男兒光爭日月,精忠魂魄氣壯山河。2010年4月8日,位於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西側的北京古北口抗戰紀念館開館。

↑古北口帽山下的七勇士紀念碑。1933年,古北口開戰之初,第145團團長戴安瀾向一個叫帽山的高地派出了一個7人的觀察哨,7名士兵攜帶一挺輕機槍據守在一座小山頭上,封鎖著日軍前進的必經之路。三月十二日下午二時許,由於師指揮部被敵機炸毀,前線失去指揮和支援,中國軍隊被迫全線後撤。部隊撤至「帽山」山下時,被佔領「將軍樓」的日軍發現。日軍即用重炮轟擊,並調來飛機反覆轟炸和掃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此時,大批日軍從北山湧來。駐守帽山的七名戰士立即奮勇阻擊,掩護部隊撤退。日軍即調重兵圍攻,進攻數次均被打退。日軍前後傷亡100餘人,而七勇士巍然屹立。一直到13日下午,日軍仍未攻下帽山。惱羞成怒的日軍,遂以五架飛機助戰,後又調十門大炮狂轟,空炮步兵聯合進攻,帽山小小的山頭幾乎被削平,陣地成為一片火海,硝煙嗆得七勇士喘不上氣,烈火燒著了他們的衣服,但這7名壯士緊握機槍,沒有後退半步。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用刺刀、槍管、槍托和衝上來的鬼子肉博,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日軍指揮官原以為帽兒山上至少應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守軍,但到山頂一看,只有7具中國軍人的屍體,大為「震動」,下令在山坡南面挖了個大坑,將7人遺體排放在裡面埋好,又在墳前立了一個木牌,上面寫著「支那七勇士之墓」。然後率領全體士兵鞠躬致敬……

↑古北口的楊令公廟。 在宋初的伐遼戰役中,傳奇將門楊家將的楊老令公因寡不敵眾,在山西雁門陳家谷被擒三日絕食而亡。澶淵之盟後,遼宋和好。為了表示對楊繼業的崇敬,太平五年(1025年)遼朝特意在宋使經常通過的古北口修建了一座「楊令公祠」,以備宋使祭祀、觀覽和激勵遼朝將士效忠本朝。這座楊令公祠歷時近千年,經後代多次重修,至今猶矗立在古北口鎮東山坡上,祠山門東西兩側牆上書有「威鎮邊關,氣壯山河」八個遒勁的大字。

↑長城腳下的古北口村,號稱北京市最美麗的鄉村。或許是未被過度開發,或許是因為旅遊淡季,民風尚算純樸。我們在村裡停車,沒有人收停車費。找一農家小店炒菜吃飯,價位與安順相仿,但口味稍差。

關注徐祥個人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祥 的精彩文章:

TAG:徐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