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智慧:性善仁愛萬古長(1)

哲學智慧:性善仁愛萬古長(1)

公元前372年,也就是孔子謝世約100年後,在戰國的鄒地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這個象徵著自由的男人將怎樣在今後的歲月里(即孔子之後),重振儒家的風采呢?

他就是孟子。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公子慶夫的後裔,曾跟隨子思——也就是孔子的孫子(也有說孟子實際師從子思的弟子)——學習。學成之後,孟子信心滿滿,以仁政方略遊說諸侯。然而當時的諸侯可都是驍勇好鬥的,哪裡認得孟子這個白面儒生?而後來,孟子的學說也被司馬遷貼上了「迂遠而闊於事情」的標籤。經過一番碰壁,孟子最終還是打消了他為官做宰的念頭,回家寫書去了。

孟子雖然是魯國的貴族,可到了父親這一代便已經家道中落了。孟子小的時候很調皮,他的母親仉(zhǎng)氏好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喂大,在對兒子的教育上自然沒少花功夫。孟子的父親早死,家最開始住在墳場邊,孟子每天便學著前來弔喪的人,玩起了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母親覺得,這不是我兒子住的地方,便領著孟子搬到了集市旁。然而,孟子在集市看到人們叫賣、屠宰牲口,情不自禁地和鄰居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孟母又想,這也不是我兒子該住的地方,於是她決定再一次搬家。這次,他們搬到了一所學校旁邊。漸漸地,孟子模仿著學校里的孩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進退的禮節。孟母看到兒子小有所成,欣慰道,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

有一次,孟母正在織布。孟子在給她背書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才接上來。孟母知道他是有所分心才會背不上來的,就叫住他問:「為什麼背到一半突然停了下來?」孟子回答說:「有一段書不記得了,後來卻又想起來了。」只見孟母抓過一把刀來,手起刀落,把織機上的布全部割斷了。她鄭重其事地問道:「這布斷了,難道還能夠再接上嗎?」孟子十分慚愧,從此之後,再也不在背書的時候分心了。

這兩個故事便是著名的「孟母三遷」和「孟母斷織」。俗話說得好,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身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看來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如此偉大的哲學家,靠的不是拼爹,而是拼媽。正是因為孟子在早年受到孟母這樣的言傳身教,才使得他在後來的歲月里時時刻刻不忘記關心百姓、推行仁政,並最終被後人授以「亞聖」的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驥超驤 的精彩文章:

TAG:騰驥超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