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參:搭便車的名將?不折騰的名臣

曹參:搭便車的名將?不折騰的名臣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太史公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史記·曹相國世家》

譯文:

太史公說:曹相國曹參的戰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為他跟淮陰侯韓信一起共事的緣故。等到韓信被消滅,列侯成就的戰功,唯獨曹參據有其名。曹參作為漢朝相國,極力主張清凈無為,這完全合於道家的學說。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統治以後,曹參給予他們休養生息的時機,所以天下的人都稱頌他的美德。

1

作為一個武將,他身經百戰,卻被認為是搭了便車。

作為一個文官,他不標新、不立異,成為不胡亂折騰的典範。

他是一個武將,卻成為王朝第二任文官之首的丞相,因為一個成語,他名揚天下,在《史記》中獲得「世家」的待遇。

他就是西漢名臣曹參。

注意了,這裡的「參」讀作「cān」,不讀「shēn」、「cēn」或者「sān」。

把人家名字念錯是很不禮貌的。

2

《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在彌留之際,呂后問劉邦,「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劉邦說:「曹參可。」

可曹參是個武將啊?劉邦是不是腦子糊塗了?

《史記?蕭相國世家》中,蕭何病重時,少年皇帝劉盈在病床邊問蕭何;「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蕭何出人意料地首肯了曹參。

可曹參和蕭何的關係一向不怎麼樣啊?蕭何是不是胡言亂語?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邦和蕭何的眼光極其準確。

3

讓曹參名揚天下的成語就是「蕭規曹隨」。

蕭何和曹參之間的關係很有趣。

想當年,蕭何算是縣一級的幹部,曹參則是縣裡看守所的所長,算是上下級關係,私交很不錯,都屬於一開始就跟著劉邦外出打工的兄弟。

以後,曹參往軍界發展,蕭何主持後勤工作,交流溝通不多,關係就慢慢淡了。

《史記曹相國世家》里說,聽說了蕭何去世的消息,時任齊國相國的曹參就告訴他的門客趕快整理行裝,「吾將入相」。過了沒多久,朝廷果然下達調令,把曹參調往中央,接任丞相。

曹參繼任之後,對前任蕭何的政策一無改動,全盤照搬,不標新立異,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好地保持了政策的延續性。

真正的知己就是有這樣的默契,不需要成天一起胡吃海喝。

4

曹參作為文官之首的宰相,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名將。

劉邦統一天下之後,論功行賞,蕭何排名第一,曹參排名第二。因為蕭何是文官,所以曹參實際上是武將第一。

雖說《史記?曹相國世家》中並沒有對曹參參與的某個戰役詳細描述戰役經過,但大段大段的文字都是「攻之」、「擊之」、「破之」、「取之」、「大破之」這樣的字眼。

從一系列的戰鬥中,曹參從最初跟隨劉邦舉事時的「中涓」,一路升遷,「七大夫」、「五大夫」、「執帛」,從一個一般的參謀發展成為一個鎮守一方的大將。

曹參身先士卒,進攻時帶頭爬城,在歷次戰鬥中,先後負傷七十多處。

曹參的戰績很是輝煌,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曹參名列其中。宋朝為七十二位古代名將設廟,曹參依舊榜上有名。

5

不過,司馬遷對曹參有些鄙視的意思。

司馬遷在《史記?曹相國世家》的最後評論說,曹參之所以戰功赫赫,其實都是因為跟著韓信的緣故,韓信被扣了一頂謀反的帽子死於非命,所有的戰功就都便宜曹參了。

司馬遷的評價既有道理,也沒道理。

曹參在劉邦打天下的中後期,一直和韓信在一起,的確沾了不少光,曹參有不少軍功是靠著韓信的指揮拿下的,但不管怎麼說,曹參並不是坐享其成,還是靠著一刀一槍拚命廝殺積累自己的戰功。

更可況,曹操是身負重要使命,而且完成得很出色。

作為最早和劉邦一起鬧革命的一批人,曹參深受劉邦的信任,把曹參放在韓信身邊,其實是把監視韓信、掣肘韓信的重任交到了曹參的肩膀上,免得韓信尾大不掉。

事實真是如此,韓信雖然屢建奇功,但對軍隊的掌握並不牢靠,前後至少四次被劉邦奪走兵權,特別是有一次,劉邦只帶了老司機夏侯嬰,直入韓信軍營,輕鬆奪取兵權。

這裡面,曹參的存在以及他對軍隊的實際掌握髮揮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曹參,楚漢相爭演變成三國演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6

事實上,在戰爭基本結束之後,在繼任蕭何的丞相位置之前,曹參已經棄武從文,在劉邦大兒子齊王劉肥的領地當上了諸侯國的相國。

這次轉型,既遠離了軍界,有急流勇退的意思,也有轉型發展,適應時代的前瞻性。

正是在這九年齊國相國的執政生涯中,曹參遇見了對他影響極大的蓋公。(這個「蓋」念gě)

齊國地盤很大,有七十多座城池,剛剛從軍界退出接手地方事務的曹參沒有經驗,有些束手無策,於是,他請來了蓋公。

蓋公是當地著名的學者,黃老學說的倡導者,他對曹參講,治國之術在於重視清凈,這樣,老百姓自然會安定,曹參按照蓋公說的辦法來治理齊國,果然政績卓著。

剛剛經歷戰亂的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定,曹參的這段地方執政經歷,對之後主持全國工作影響很大。

7

曹參「蕭規曹隨」,老百姓歡迎,可是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這些人之中就有少年皇帝劉盈以及曹參的兒子曹窋(讀作zhú)。

年輕的皇帝希望可以在父輩的基礎上開創新局面,可是碰上曹參這麼個宰相,很少彙報工作,也沒有什麼新的措施,幾乎啥事也不操心。

鬱悶的皇帝通過曹窋向曹參婉轉地表達不滿。

結果,曹窋被打了屁股。不但如此,曹參還振振有詞地在皇帝面前說了一番保持政策延續、不折騰的話,把年輕的皇帝說得啞口無言。

雖說曹參整日喝酒,還邀人一起喝酒,但是他酒而不醉。或者說,生活上的醉酒並沒有掩蓋他政治上的清醒。

曹參對國家形勢、經濟狀況有著極其清醒的認識。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上來說,人心思定,需要休養生息。

曹參認為既然自己不如蕭何,而且蕭何「法令既明」,自己有何必出台新的法令、制度、規章呢?是要顯示自己才能?還是要折騰老百姓呢?

喝著小酒,就把國家大事安排得妥妥的。

8

曹參的戰術和「蕭規曹隨」的戰略保持著高度一致。

曹參選拔官員,只挑選厚道人,對於信心滿滿希望大展拳腳、出人頭地的人,一概敬謝不敏。

對於別人的小過錯,曹參很大度地能遮掩就遮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對於別人的勸說,曹參一概是「喝酒喝酒」,打著哈哈,愣是不讓人家開口。

應該說,曹參的做法效果很好。

老百姓稱頌他說「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

以曹參的能力,他也的確想不出更好更全面的政策。

一方面,曹參沒有折騰的能力,另一方面,實際情況不需要折騰。

也許,劉邦和蕭何正是因為這兩點,才選中曹參的吧。

人生在於折騰,人生又在於不折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曹參:搭便車的名將?不折騰的名臣(武廟七十二將)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