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克里希那穆提經典作品《點亮自性之光》出版

克里希那穆提經典作品《點亮自性之光》出版

克里希那穆提經典作品《點亮自性之光》出版

《點亮自性之光》,(印)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著,胡因夢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7年11月

開本: 32開 頁數: 192頁

裝幀: 精裝 定價:42.80元

書號:ISBN 978-7-5520-2081-6

分類號:Ⅰ. ①點… Ⅱ. ①克… ②胡… Ⅲ. ①人生哲學-通俗讀物 Ⅳ. ①B821-49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181129號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親切態度,為讀者循序漸進地探索應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徹光明自性。克氏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透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才是真正的解脫行動。不論他人有多麼老練、聰明、博學或是神聖,也不能點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過自己的領悟和冥想將它點燃。

【作者簡介】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語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闡述東方哲學智慧的印度哲學家。對西方哲學和宗教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為「中觀」與「禪」的導師,而印度教教徒則承認他是徹悟的覺者。他一生走訪全球70多個國家,他的演講被輯錄成超過80本書,並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包括美國、印度,歐洲和澳洲等全球範圍內都設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及學校,致力於推廣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

【編輯推薦】

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了。」

——紀伯倫

他是我知道的唯一能完全摒棄自我的人,和他相識是人生最光榮的事!

——亨利·米勒

他是我所見過的最美的人類。

——喬治·蕭伯納

與哲人一起冥想,找出真實的自我。

因為我們心中無光,所以才總是依賴他人,仰仗權威。

而光不是他人能給予的。唯有深入探索自我的真相,才能點亮你自己的光。

本書結集了克里希那穆提過去未曾發表過的演講錄。在書中,克氏揭露了理想、準則、依賴、執著和渴求經驗的真相,不厭其煩地引領我們探索思想的本質。我們所受的教育總是在制約我們,讓我們朝某個特定的方向思考,從而讓我們的心失去了空間。但是,我們的心需要空間,而全心全意地覺知,就是一種沒有任何方向感的空境。

譯者胡因夢(台灣著名影星,放棄演藝事業、用幾十年的時間來譯介克氏的著作)認為,這本頁數不多、平易近人的作品是她閱讀和譯介過的克氏著作中體大精深的代表之作。書里沒有瑣碎的對談,沒有寫景的散記,從頭至尾都是追根究底式的洞見與推理。讀者若想精選出一本克氏思想入門書,本書可謂上乘之選。

克里希那穆提經典作品《點亮自性之光》出版

【目錄】

第一部分 具足自身的能量

3 / 不要以人類的思維方式思考

6 / 心的寂靜

11 / 全心全意地傾聽

16 / 活在善意里

21 / 為什麼人類無法徹底良善?

25 / 點亮自性之光

30 / 潛意識的問題

34 / 秩序意味著美

38 / 探索實相

42 / 美德之美

47 / 彙集所有的能量

53 / 時間的超越

57 / 生活的秩序

62 / 冥想的來龍去脈

68 / 何謂宇宙創生?

73 / 從慈悲中產生智慧

第二部分 光明自性的照徹

81 / 不通過意志力而行動

94 / 已知與未知的和諧

103 / 神聖的人生

112 / 從空寂中觀察萬物

120 / 開悟並非不變的狀態

131 / 追尋的終點

140 / 純然的觀察

151 / 他人無法帶給你光明

165 / 思想的局限

【精彩選讀】

我們可以無止境地一直講下去,一個結論接著一個結論地探討下去,只要能從這些枝詞蔓語之中生出清明的解脫行動,就算是說上一萬句話也是值得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害怕行動,因為我們充滿著困惑、失序、矛盾和不幸。不過我們衷心地希望,即使充滿著混亂,某種清明的品質還是會出現:這種清明的心性不是從外面得來的,它永遠不會被遮蔽,也不是由別人促成的、引發的或隨時可以被奪走的。它不必通過意志費力地達成,也沒有任何意圖。它不會結束,所以也沒有開端。

如果我們能稍微意識到內心的混亂,或許我們都會渴望擁有這份清明的心性。現在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看看我們是否能頓然發現它,以至於你的心智及情緒都變得非常清晰,毫不混亂,沒有任何問題或恐懼。能夠發現自性之光,可以說是一件最有價值的事,因為有了這份光明,你就不必再仰賴任何人,那時你就徹底自由了。內心的困惑或失序,即使通過多年的層層分析和探索,也未必能理清。你可以從因果的角度進行理性分析,也可以完全跳出因果,直接面對它,而不必假借任何高智力的權威來解析它。

克里希那穆提經典作品《點亮自性之光》出版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學會冥想。「冥想」一詞早已被濫用,如同「愛」一樣,它早就被玷污了,不過它仍然是個美好的詞語:它蘊藏著豐富的涵義。我指的不是這個詞本身,而是它背後蘊含的大美。我們將進一步探索,看看那個一直處在冥想狀態的心是什麼樣子的。為了替冥想奠定基礎,我們必須先了解生死是什麼。了解生與死的非凡意義即是冥想。冥想並不是去探索某種深層的神秘經驗,也不是重複誦念咒語,不管這個咒語有多麼神聖、古老。持咒雖然可以靜心,但也會讓心變得遲鈍、愚笨並進入催眠狀態。那還不如服用鎮靜劑算了。重複誦念咒語、自我催眠、依循某種修行體系或方法,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冥想。

「經驗」一詞暗示著一種發現的過程。我昨天有一個經驗,它帶給我的可能是快樂,也可能是痛苦。要想完全和那個經驗貼近,你就必須先發現它。但凡是能夠被發現的東西,勢必是已經存在的,因此,經驗從來都不是新鮮的。實相則是永遠無法被體驗的:這就是它的美之所在,因為它永遠都是嶄新的,不可能是昨日已經發生過的事。昨日發生過的事必須徹底遺忘,或者整理清楚之後立刻放下。一味地從成敗的角度一再回顧它,或是把那份特殊的經驗拿出來炫耀,企圖說服別人,都是件很愚蠢的事。你對「經驗」這兩個字必須十分小心,因為凡是能夠被你記起來的經驗,都是早已在你身上發生過的事。這意味著必須有一個思想者、觀察者在那裡保留住已經發生過的經驗。

只要有一個充滿著記憶的「我」或思想者存在,實相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他已經體驗了實相,不要輕信他的話,不要接受他的權威掌控。我們都很樂於接受能帶給我們承諾的人,因為我們自己的心中無光。但是沒有人能賦予你內在之光—沒有任何宗師、老師或救世主能做得到。過去,我們已經接受過許許多多的權威,我們把信心放在他們身上,而他們不是剝削我們,就是徹底失效。所以不可輕信,甚至要謝絕所有精神上的權威掌控。沒有人能賦予我們永恆不滅的內在之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我是凡人愛這慾望一生」——楊慶祥詩集《我選擇哭泣和愛你》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