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膠片 Emulsion Side

膠片 Emulsion Side

2018年伊始,我就透支了上半年購置大件的計劃。若是按我平日的購物傾向,這大件應該是鏡頭或相機,可我偏偏說服自己買了一台掃描儀。

如今這台愛普生GT-X980佔據了我宿舍那可憐的寫字桌面積的四成,把我擠到了僅剩的空間里,和那兒堆積如山的雜物共生。

真正找到自己舒服的掃底工作流程花了不少時日,但好在結果喜人,不至於讓我為花去的五千大洋痛心疾首。不過五千大洋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目,我尋思著應該寫些什麼來紀(悼)念(唁)我被膠片砍去的手和腎,便有了這篇文章。

(富士C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深圳的第一晚)

(富士C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家門口)

膠片與數字攝影相比,已經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但我現在依舊常常以膠片作為拍攝介質。在我煞有介事地開始膠片攝影之前,我曾用兩年的時間拍完了一卷膠捲。

起先只是抱著閑著沒事隨便按兩張的心態,按完了這一卷不知幾年前便裝進了相機的過期膠捲,卻沒想到拿到沖掃的照片時我竟異常欣喜——也許僅僅是膠片帶來的新鮮感罷了。

(第一卷柯達 ColorPlus 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

真正認真地拍完一卷膠片是僅僅八個月前開始的。悅悅姐的生日在六月,去年五月,她獨自在美國備受煎熬,我和盧欣琢磨了許久送啥禮物為好,最後兩人一致通過,叫上悅悅姐的親妹妹拍一些照片,再寄到大洋彼岸。

數碼太過平淡了一些,還是膠片比較厚重——它是實實在在的物體,也能一直留作紀念,不像曾經的3.5英寸軟盤,膠片不會因為科技的進步而變成難以讀取的信息,只要有光,就能看見。

翻了不少論壇,看了不少視頻,最終決定用柯達的電影膠片。我那時的相機早就不能正常測光,給出的讀數和實際曝光相距甚遠(少說也有6檔),為避免意外我帶上了我的微單用來測光,誰知那才是一切意外的開始。

(富士C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沒圖放了,我的故鄉)

(富士C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沒圖放了,家門口)

當時使用的膠片是柯達5203,感光度50,而我的a6300最低感光度都有100,因此應該將測得的快門速度降低一檔,才能在膠片上獲得正確曝光。然而由於我是智障這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把快門速度加快了一檔,並拍完了一整卷膠捲。直到晚上回到宿舍拿筆紙演算之後,我才意識到這一卷膠片的每一張都欠曝了2檔,找來柯達提供的數據表,發現5203中性灰以下只有5檔動態範圍,這樣一來,這一卷的每一張都只有3檔暗部信息,怕是救不回來了(後來發現我找錯了數據表,其實一共有6檔)。懷著悲痛的心情,我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另外兩位,好在大家也都願意再出來補救。為避免再一次意外我痛下決心買了一台二手測光表——這一次沒有出現意外。

(富士C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我的測光表)

送去沖掃,一卷電影卷就80,算上第一天怕是廢了的,三卷電影卷的沖掃價格令人生畏。原本打算放棄第一卷,隨其自生自滅,最終還是被盧欣慫恿一起寄了去。哈蘇掃描出來的文件,一卷3.6G,光是裁剪就把Lightroom折騰得夠嗆,要是再用Photoshop一張一張調色怕是要調到天荒地老,於是便被我扔進達芬奇調教,哦不調色。最後把膠片和印出來的照片一同寄給了悅悅姐,快遞在路上的時候我們三個人都憋得不行,強忍著發圈的慾望,想給她一個驚喜。

我也得到了一個驚喜。那捲想是廢了的,沒廢。

(想是廢了的柯達 Vision 3 50D 5203,哈蘇X5 掃描,達芬奇調色)

(柯達 Vision 3 250D 5207,哈蘇X5 掃描,達芬奇調色。妹妹和盧欣)

(柯達 Vision 3 250D 5207,哈蘇X5 掃描,達芬奇調色。尷尬的自拍)

這種失而復得的驚喜是數字攝影很難帶來的,除去存儲卡損壞數據丟失,也沒什麼好失去的,錯誤立刻就能被發現並改正。

膠片攝影帶來的驚喜總是源源不斷的,最新的驚(意)喜(外)就發生在上個星期,當時我正幫助另一位同學做攝影課作業,勉為其難地站在鏡頭前充當了一回模特。在鏡頭前沖洗膠捲的我內心顯然是沒有任何波動的,除了把顯影罐用來轉動膠捲的手柄連同廢水一同倒進馬桶里之外,還成功地把溫度計泡壞——不過這還都不要緊,畢竟,我都把顯影液打翻在了水浴的臉盆里了,也就微微染紅了臉盆里的水,稀釋不了多少吧。

把顯影液倒進顯影罐之前,我已經開始說髒話了,不免顯得有些自暴自棄。沒有了溫度計,漂白和定影的溫度只好憑感覺,最近好像有個流行的說法,叫佛系,那我就是佛系沖膠捲了。

這一卷,也沒廢。不過掃描的時候發現色偏有些厲害,大概或多或少受了些影響。

(富士 C200,稀釋了的C-41沖洗,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

(富士 C200,稀釋了的C-41沖洗,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

第一次自己沖洗膠捲是今年年初。和幾個好友一起去跨年的時候,帶上了膠片,也帶上了微單。到後來硬是用膠片拍完了全程,因為年底的時候下單了沖洗套裝,心裡痒痒得不行,總得有點什麼東西才能動手吧,所以就把微單晾了一夜,抱著膠片機跨了年。

跨完年回到寢室的時候,還剩小半卷沒拍,於是大家正補覺的時候,我灌了一杯咖啡,出門去拍照了。後來想想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決定,睡眠不足還喝了咖啡正是手抖的時候,一個新手就這麼洗了自己的頭兩卷膠片,沒出岔子也算是福氣了。

(AGFA Vista 4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跨年)

(AGFA Vista 4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魏公村社區沒了)

為跨年採購食物的時候,方才知道下圖中的老鄉賣掉了自己的6D,一心只拍膠片(不過正在考慮買一台微單哈哈哈),從超市回來的路上聊了一路,同車的另外兩位同學一路都沒插上話,只好靜靜聽我們兩個裝逼。

她對於膠片的熱愛是超越了我的,她對於膠片的熱情是溢於言表的。她有一本巨大的文件夾,裡面裝著她放大的照片,她已不知第多少次翻開文件夾了,卻依舊難以遮掩她的喜歡。

(富士 C200,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

開始自己動手沖掃膠捲之後,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在暗袋裡摸黑和瘋狂地糾纏在一起的膠片作鬥爭,在水槽前擺弄著瓶瓶罐罐,盯著計時器站上那麼一陣子,再打開顯影罐,用手指颳去膠片上的水,對著光裝模作樣地審視一會兒,然後便掛起來,等它風乾。幹了之後,便要剪開成條,用氣吹猛吹一會兒片夾,把膠片放置妥當,塞進掃描儀,坐在電腦前聽掃描儀機械的聲音。

現在,於我,膠片更大的意義在於其過程,而非其結果。

(柯達 Vision 3 500T 5219,愛普生 GT-X980 掃描,Silverfast 調色直出。ZHUSS本人)

(柯達 Vision 3 500T 5219,哈蘇X5 掃描,達芬奇調色)

除去這些,最一開始將我推入膠片的深淵的其實是另外兩個原因。四年多前,我開始接觸數碼單反,之後又轉為微單用戶,對於曝光的控制非常依賴實時的畫面反饋。出於鍛煉自己更好掌握曝光,減少對實時反饋的依賴,做到不需要在屏幕後就能完成布光的目的,我開始通過膠片迫使自己改變。

於是現在,我開始依賴測光表,也不知道是好是壞,但至少,是改變了一些。

(富士 C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后街,機身是佳能的EOS 7)

(富士 C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后街,要不是用的騰龍70-200 G2有防抖,這張照片有十成就廢了)

第二個原因是膠片迫使我做出選擇。膠片不同於數碼,一卷135負片只有36張(或者24張),所以拍攝時必須做出選擇:拍還是不拍,怎麼構圖,如何取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的優先順序列表,在其他拍攝中也能直接條件反射一般參照優先順序。

(富士 C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富士 C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夜裡住在銀行里的人)

如今,我已經不在乎這些實際的利好了,對於一個買了荒野求生但一共只玩了三四局、手機上王者榮耀一次都沒有裝過的遊戲不沉迷者來說,攝影對我而言就是樂趣的來源,而膠片就是其中能帶來最多成就感和滿足感的。

不過膠片帶來的也不僅僅有喜歡,有時候是徹徹底底的打擊。這種打擊在依靠他人為你沖掃膠捲時特別明顯,我曾經收到了某店家給我發來的這樣一張圖:

(富士C200,富士 SP-3000掃描,鬼知道什麼調的色)

這不是黑夜裡的月亮。這是大中午的太陽。可我無可奈何。還有這張同一批次的圖:

(富士C200,富士 SP-3000掃描,鬼知道什麼調的色)

我深受打擊,因為我清晰記得我用區域曝光法對畫面進行了測光,最後挑選了能將高光和陰影都保留下來的曝光值,但結果啥都沒留下。直到前些日子,我親自重新掃描了所有以前的膠片,方才重見天日。

某寶的商家們大多使用諾日士或富士的工業級掃描儀和軟體掃描調色(去色罩),掃描速度快,但是質量卻不一定比得上家用的平板掃描儀和悉心的調色。

(富士業務卷 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富士業務卷 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更有甚者,就在剛才我為了推送找膠片掃描時,發現我的一卷還未來得及自己掃描的膠片,被賣家從一張圖片正中一刀剪開,由於他們是先用工業掃描儀掃描整卷之後再剪開,所以拿到文件時壓根就沒有發現。我平時說話也比較克制,但是這次——敲里嗎!聽見沒有!!!敲!!!里!!!嗎!!!

右三分之一處清晰可見的一刀。敲里嗎。

這樣的例子簡直不勝枚舉——說到這裡我又一次撫慰了我因為買了掃描儀而疼痛不已的心靈,以後再也不用找坑爹的某寶了,手動再見。現在鼓勵我繼續在膠片的道路上前行的,除了驚喜,除了樂趣,大概也只有「不能白白買了一台掃描儀」了。

(富士 C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富士 C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為了不辜負我的掃描儀,我決定嘗試一下黑白負片(並不是這個邏輯)。暫時拍得不多,只拍了兩卷 Fomapan,主要是因為Fomapan價格便宜,本來也想試試柯達Tri-X和Ilford HP5+,奈何人窮志短,40多一卷的價格讓我望而卻步。

可以說黑白攝影和黑白膠片是膠片攝影最獨特的領域,因為數字攝影大多都是彩色感測器,黑白感測器不多,限於才識,我只知道Leica M Monochrom、RED Dragon Monochrome和Phase One IQ3 Achromatic三款使用了大尺寸黑白感測器,但是價格……膠片的選擇則多得多,也便宜的得多。

(Fomapan 1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Fomapan 1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1/8s快門時間,麒麟臂是怎樣練成的)

說到價格,我買下現在使用的EOS 7也是出於這樣的考量。我的微單通過適馬MC-11轉接環轉接佳能EF卡口鏡頭,因此如果膠片機能統一卡口,那我的鏡頭便不必多次投資,公司也有不少EF卡口的鏡頭可以借用。買下騰龍70-200 G2之後,因其防抖功能而受益頗多,可惜由於兼容問題,無法自動對焦。

好在這支鏡頭竟是parfocal(百度翻譯:等焦面的?)設計,於是每次都在200mm端對焦,再回到想要的焦段,雖麻煩些,但也不是無法使用。如今最常用的就是適馬35mm 1.4 Art和這支騰龍A025了。上面兩張是用的適馬A35拍攝。

(Fomapan 4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Fomapan 4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上面兩張照片是佳能24-70mm f/2.8 L II USM拍攝的。

這無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我又很懷念我已經損壞的鳳凰相機。每次把EOS 7拿在手裡的時候,總是會懷念鳳凰的小巧,一支太苦瑪55 1.8掛在上面,一點也不唬人。

適馬35mm龐大又沉重,騰龍A025更不必說,裝在又大又丑的EOS 7前面,一點也不惹人喜愛。鳳凰的裂像對焦屏也許不是最明亮的,但總比佳能沒有的好;鳳凰雖然要手動過片,但是全機械快門不需要電池;太苦瑪雖然老舊,但它的對焦手感我一直在懷念。但是鳳凰壞了。我不是一個喜歡講情懷的人,但是老機身和老鏡頭總是有些特質讓人無法忘懷——過片手柄帶動齒輪卷片、上弦的聲音,裂像和微棱給手動對焦帶來的自信,以及帶著它們出門的愉悅,好像已經僅僅留存在記憶里了。

(Fomapan 1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小翔鳳衚衕)

(Fomapan 1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後海)

直到前不久,我又將它帶到後海,拍了幾張照片——暗帶是沖洗時膠捲和外圈的另一層膠捲粘在了一起因此顯影不充分導致的。我打算把它送去修好。或者,也許,大概,可以新買一台?等還完花唄的時候,再想吧。

最後放兩張ZHUSS本人……的背影。

(富士業務卷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富士業務卷200,愛普生GT-X980掃描,Silverfast調色直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fias 的精彩文章:

TAG:Sofi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