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懼、不憂、不惑

不懼、不憂、不惑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自信給人力量,自覺讓人修養,自省讓人改過。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自信、自覺、自省。

長按掃碼聽語音哦~

我是文字版

印安說

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自信、自覺、自省。我們之所以要具備這種精神,是因為自信者不懼,自覺者不憂,自省者不惑。

印竹說

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覺者由心生律,以律制心;自省者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行無過矣。

02

經典誦讀

《千字文》

江河湖海,飛鳥游魚,上古聖王,文明演進,推位讓國,唐堯虞舜。聽雷磊老師《千字文》為你講述上古文明……

長按掃碼聽語音哦~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千字文》。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三遍: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今天《千字文》說的是海水是鹹的,河水是淡的,魚兒在水中潛游,鳥兒在天空中飛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這些都是上古時代的帝王。倉頡創造了文字,嫘祖製作了衣裳。唐堯、虞舜英明無私,主動把帝位禪讓給賢德之人。

海水其實最早和江河水一樣,也是淡的,為什麼後來變咸了呢?因為海洋表面大量的水分蒸發,上升到天空,再變成雨落回地面,沖刷土壤,破壞岩石,把陸地上的各種含鹽分的物質帶到了江河中,最後百川歸海。每年大約有30億噸鹽分被帶進海洋,因此海水越來越咸。

鱗潛羽翔,「鱗」是鱗片,指代魚,「羽」是羽毛,指代鳥。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中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跟這句話意思相同。

相傳,伏羲氏因為受到黃河中龍馬河圖的啟發,創立了先天八卦。於是,他就用龍來命名百官,像掌管禮儀祭祀的春官叫青龍官,掌管軍隊的夏官叫赤龍官等。所以,「龍師」指的是伏羲氏。炎帝以火德統治天下,所以用火給官員命名,掌管禮儀祭祀的春官叫大火,掌管刑獄的秋官叫西火。所以,「火帝」指的是炎帝神農氏。少昊氏用鳥來命名百官,所以「鳥官」指少昊氏。中國民間神話里的「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人皇掌管九州大地。

上古時期,人們沒有文字,只能結繩記事,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時間長了,很容易出錯,也不方便。黃帝手下有一個叫倉頡的官員,決心創造出代表世間萬物的符號來,他雲遊天下,觀察蟲魚鳥獸、山川河流、草木器具,終於完成了各種符號的創造,倉頡把這些符號叫做「字」。相傳,倉頡造字成功之日,白天天上下起了稻穀雨,晚上聽到了鬼的哭泣。所以,倉頡造字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發明,讓人類開始走向了真正的文明。

黃帝的正妃嫘祖,在黃帝成了部落聯盟首領後,負責各部落的衣冠製作。她為各部落首領用獸皮等材料都做了衣冠,自己卻累倒了,不想吃飯,一天比一天消瘦。守護在嫘祖身邊的幾個女子,決定到山上去摘些野果給她吃。她們上山忙了一整天,找到了好多桑樹上結的白色果實。回來卻發現這白色果實沒什麼味道,而且咬不爛,她們就開始用火煮這些果實,煮了好久,還是咬不爛,有個女子用木棍在鍋里攪動,一會兒,木棍上纏繞了好多像頭髮一樣細的白線。她們發現,所有的白色果實都變成了雪白的絲線,晶瑩柔軟。她們就把這件奇怪的事告訴了嫘祖。嫘祖看完,又問她們這些果實是在哪裡採的。自從這件事後,嫘祖慢慢康復,後來她親自上山,觀察了好幾天,才弄清這白色果實是一種蟲子吃了桑葉以後,口吐細絲編織而成。嫘祖回來後,建議黃帝全國栽種桑樹,養吐絲的蟲子。嫘祖後來稱這種蟲子叫「蠶」。嫘祖用蠶絲織布,為人類做出了衣裳。所以後人尊稱她為「先蠶娘娘」。

中國古人習慣用封地加人名來稱呼人。堯帝最早封在陶地,後來封在唐地,所以堯帝稱為「唐堯」或「陶唐氏」,舜封在虞地,舜帝被稱為「虞舜」或「有虞氏」。

推位讓國,指的是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禪讓,指把帝位傳給賢明之人,而不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堯帝把帝位傳給了舜,而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丹朱;舜帝把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也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商均。

今天的《千字文》講述了江河湖海,飛鳥游魚,上古帝王,文明推進和堯舜禪讓。視角已經從天地宇宙慢慢轉向人類文明。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今天所學的知識: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歲寒知松柏》

《論語》有云:「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大寒時節,聽雷磊老師為你講述黃庭堅的《歲寒知松柏》。

長按掃碼聽語音哦~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松柏屹立於呼嘯的北風中,四季常青,千百年來都被中國人所歌頌。今天我們要賞讀的詩歌,就是一首冬日裡吟詠松柏的詩,來自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一首《歲寒知松柏》。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這是一首節選詩,原詩總共有十二句,我們只節選了前四句。

詩人黃庭堅說,松柏天生獨立,超然不群,它青翠的顏色從春到冬,貫穿四季。松柏的內心裏面懷有著在所有草木之後凋零的節操,一年之中只有那最為寒冷的大寒時節才能夠知道它的品格啊!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他和杜甫、陳師道、陳與義並稱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與秦觀、張耒、晁補之都遊學於蘇東坡門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與蘇軾並稱「蘇黃」。在書法上,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論語·子罕篇》裡面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思是,只有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操守。松柏為什麼能後凋呢?因為松柏長期在寒冷的環境中生存,葉子逐步進化成針形,線形或者鱗片形,這樣大大地減少了水分的蒸發,而且葉片上還有厚厚的一層蠟質,有效地阻止了水分的散失,所以松柏能後凋。松柏也因為這樣的品格,與竹子、梅花並稱「歲寒三友」。

黃庭堅年少聰穎,後來高中進士,被蘇軾所賞識,名揚天下。他與蘇東坡亦師亦友,為官關心百姓生活,了解百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他是朝廷中的另類,與當時貪腐的官員格格不入,所以他借松柏來勉勵自己,他黃庭堅也要做一棵在嚴嚴寒冬中挺立的松柏!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請大家注意保暖防寒。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體會黃庭堅的歲寒松柏心: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進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通達人生,莫過於做好這三件事!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