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都是回憶!那些年背誦過的古詩文,你還記得多少?
近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並於2018年秋季開始執行。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從14篇增加到72篇。
之前需要背誦的篇目
《勸學》、《逍遙遊》、《師說》、《阿房宮賦》、《赤壁賦》、《詩經·氓》、《離騷》、《蜀道難》、《登高》、《琵琶行》、《錦瑟》、《虞美人》、《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
現在需要背誦的篇目
文言文32篇,其中必修10篇
《論語》十二章、《勸學》、《屈原列傳》、《諫太宗十思疏》、《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答司馬諫議書》、《赤壁賦》、《項脊軒志》。
選擇性必修10篇
《論語》、《過秦論》(上)、《禮記》、《陳情表》、《歸去來兮辭》、《報任安書》、《種樹郭橐駝傳》、《五代史伶官傳序》、《石鐘山記》、《登泰山記》
選修12篇
《老子》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八十一章、《論語》季氏將伐顓臾、《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孟子》一則(敢問夫子惡乎長......)、《莊子》逍遙遊、《蘭亭集序》、《滕王閣序》、《黃岡竹樓記》、《上樞密韓太尉書》、《古代文論選段》、《諫逐客書》
詩詞曲40首(選摘)
《靜女》、《無衣》、《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擬行路難》、《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燕歌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陽樓》、《琵琶行》、《李憑箜篌引》、《錦瑟》、《桂枝香·金陵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登快閣》、《書憤》、《臨安春雨初霽》、《念奴嬌·過洞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長亭送別》、《朝天子·詠喇叭》。等
在童年記憶里,這些背誦篇目一直陪伴著我們的成長,從這些名詩名句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詩詞的優美,更觸摸到了古人的智慧。今天,多彩貴州網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追憶那些年我們背誦過的部分古詩文。
《登高》
作者:杜甫 唐朝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錦瑟》
作者:李商隱 唐朝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宋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蜀道難》
作者:李白 唐朝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師說》
作者:韓愈 唐朝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是不是滿滿的都是回憶,陪伴了我們整個學生生涯。那些年背誦過的古詩文,你還記得多少?
來源:多彩貴州網


TAG:莫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