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該被父母打死嗎?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該被父母打死嗎?

前幾天有個新聞,說的是2018年1月5日,泰興黃橋一個9歲小男孩,因為丟了手機,被母親打死了。

孩子母親跟媒體微泰州承認:「孩子丟了手機,確實讓我很生氣,再加上他不好好做作業,我就動手打了,用木棍。」

於是,她用膠布把孩子的手腳、身體捆了起來,不讓他反抗,從傍晚六點打到深夜十一點,中間停歇了幾次,還給孩子餵過幾口水,共打了五次。

救護人員透露說:「孩子頭上、臉上都是傷,雙手雙臂青紫發腫,屁股以及雙腿更是慘不忍睹,連成片的青紫觸目驚心。」

媒體穀雨報道稱:「皮膚上有幾處不易察覺到的小孔,法醫推測這是由類似牙籤、繡花針等尖細物戳入造成。」

這樣的死狀,何其慘烈。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會因為丟了手機把孩子打死。

其實,過去的幾年,他沒少挨打。

因為他的母親覺得,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她崇尚棍棒教育。

在上海工作過的孩子母親,非常重視孩子教育。

不想在村裡讀書,就讓孩子父親在鎮上買昂貴的學區房,給孩子買書,給孩子報補習班,一學期買2000多元的書籍……

這一切都可以看得出,她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跨越自己本身的階層。

孩子上小學之前,是爺爺奶奶在家裡帶,後來要入學的時候,母親辭掉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家陪孩子讀書。她對孩子的要求很苛刻,要求孩子必須考第一。

如果寫作業錯了字,就要打和罰抄,打的次數多了,孩子卻不再哭,乖乖趴好等著被打。

這個對外人客客氣氣的母親,到了家裡,就成了孩子的惡魔。

補習班的老師就見到孩子在補習班被母親打和恐嚇。所以,補習班的老師說,也許孩子死了反而是一種解脫。

而之前,這位母親跟媒體說的,孩子父親常年不回家,不給一分錢生活費,後來被媒體穀雨和媒體每日人物爆出,並非如此。

但明顯這樣的收入用來消費,遠遠不夠。她多次提到孩子在家裡太孤單,也許,她想在家全職陪伴孩子,可是,卻要對現實屈服,老公收入不高,自己還得貼補家用,養孩子哪一樣不是錢?

一邊是缺錢,一邊是培養孩子需要花錢,這也是她對孩子如此嚴厲甚至到了變態的原因罷。

這也是多數母親的心聲,不是嗎?我們在對孩子咆哮的時候,不也是喊著:「我花了這麼多錢在你身上,你特么給我考這麼點兒分數?!」

有人也說,男人不在身邊,自己撐起一個家,這個女人在形同喪偶的婚姻里是多麼委屈。

「你在婚姻里所有的委屈,終將由孩子幫你買單。」說的一點沒錯。

這一次,孩子買單的代價是,被一位委屈的母親,暴打致死。

她賴以生存的工作,工資每月2000元,在木工廠當庫管。隨手拿回的木棍,就成了打孩子的工具,自己手握的那頭纏了膠帶,打孩子的那頭稜角分明赤裸著啥也沒有。

奶奶偷偷拿走,母親就再拿回來一根,絕不手軟,鄰居說,孩子還曾經被罰寫作業寫到凌晨四點。

是不是,很觸目驚心?

是不是,很感同身受?

自從孩子上了學,無數家長在孩子身上施展拳腳功夫。

很多父母都在此列。

打死孩子的,又何止這一位父母。

網上隨便一搜,大把大把的案例。

成績不好,13歲女孩被親生母親打死

2015年11月13日晚,一個13歲的女孩因為成績不好,被親生母親打死。送醫時已經翻白眼,人已經不行了,但家長要求極力搶救。據媒體採訪得知,孩子成績未達到母親預期,母親就對她進行「教育」,沒有想到,孩子就這麼沒了。

不專心寫作業,小女孩被媽媽暴打致死

2014年4月20日晚,陽曲縣一個小女生寶寶(化名)回到家寫作業,可始終不專心。媽媽曹某打了兩下手心之後,又在孩子屁股上踢了一腳又一腳,後來,對寶寶又是一通暴打,甚至抓住寶寶的頭往牆上撞,一連撞了好幾次,撞得牆「咚咚」作響。次日送醫,女兒瞳孔散了沒法救了。

5歲女孩不會用普通話念唐詩,被80後媽媽打死

2010年3月29日下午,5歲小姑娘小香(化名)在背唐詩,因為發音不標準,「床前明月光,『你』是地上霜」里的「疑」總念成「你」。貴州籍母親譚某一直給女兒糾正,但總是糾正不過來,這位80後媽媽竟然狠心拍打小香的後腦。打了幾十下,後第二天發現孩子已經沒有呼吸了。

4歲兒子不會寫數字5和8,狠心父親將其打死

2011年9月10日晚,一個4歲男孩因為不會寫數字「5」和「8」,被親生父親狠心抽打臉部,又從室外掃帚上折下一根竹枝抽打,後又用拖鞋和手抽打,後來孩子被抽打過程中頭部撞到了餐桌,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父親打死小兒子打傷大兒子,只因二人未寫作業

2014年10月19日,離婚後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的李某發現兩兒子一夜未歸,找到之後才知道是因為未完成作業不敢回家,李某在房外過道內撿來兩根電線對摺,在兩個孩子的腿上、胳膊上進行毆打,後又用木板、濕毛巾對孩子進行毆打。救援醫生到達現場後檢查發現,小兒子已經死亡。

慘不忍睹。不忍直視。

這些悲劇的發生,絕非偶然。

這些父母,也不是第一次打孩子就把孩子打死了。

在他們的教育觀念里,打孩子是一種習慣。

之前在粉絲群里討論一個話題,#你是否打過孩子?#

結果,很多媽媽都說,自己也打過孩子。真的是愛之深責之切,一看到孩子不寫作業,火就來了。

「哪有不打孩子的父母?現在的熊孩子,打死不寫作業,不打怎麼行?」

打孩子也會傳染。

「比你學習好的孩子都被父母打過,我為什麼不能打你?」

而他們的手段,也大差不差,打腦袋、打屁股、打後背、打臉、擰耳朵、捏鼻子……

卻不知道,這些手段背後,是多麼的危險。

真的不想再看到這樣的新聞了。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可是,卻從未想過,自己都沒有拿到「父母資格證」。

一味的看成績,孩子成績不好,就焦慮萬分,甚至動手打罵。

在騰訊節目《@所有人》中,演講者張釋文提到:

「我們的家長和孩子,正在被畸形的焦慮包圍」。

「我們對孩子的焦慮,有些時候,是將對自己生活的不滿意,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我們認為我們自己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不希望孩子重複自己的生活,把這種對自我生活的否定,以焦慮的方式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在成為父母的那一刻,甚至剛剛知道懷孕的那一刻,很多人已經自動進入焦慮狀態,因為生怕自己做的不好,做的不夠,讓孩子低人一等。

其實,這些焦慮,全部是來自我們自己。

「許多家長說的和做的完全是兩回事,甚至有些家長都沒搞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跟得了傳染病似的盲目焦慮起來了。」

上了小學,更是如此,孩子每天寫作業的表現和平時的測驗成績,都成了家長的焦慮指數表。

焦慮的結果就是:輕則硝煙四起,重則拳打腳踢。

快要期末考試了,請各位家長守住內心的「魔鬼」,放下手中的「工具」,清楚的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確立教育目標,而不是盲目的非要把孩子都送進清華北大。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節奏都不一樣,我們不能逼著他們長成我們想要的「別人家的孩子」的樣子。

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情況,確定相對更容易實現的目標,達到良性的互動,不盲目攀比,學會「適度焦慮」,更不要把過度焦慮傳遞到孩子身上。

精神科主治醫生徐凱文在主題演講《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中說道:「教育幹什麼?我覺得我們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去做值得學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們要身體力行,做出榜樣。我們要給他們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不是權力,是尊重,責任,是愛,是發自內心的持久美的體驗美,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請許給他們——我們最珍愛的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

讓我們一起做「適度焦慮」的父母吧。

給孩子更好的陪伴,讓他們知道,無論學習這條路多苦多難,喜樂參半,都有我們在這裡,陪伴他們,支持他們。

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好的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好好的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