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既要講究,也能將就!
最近讀到很喜歡的一句話:孩子,願你能驕傲地帶著皇冠做個講究之人,更能放低身段做個踏實堅毅之人。特有感觸,於是寫了今天這篇文章。
1
這是我朋友的真實故事。
她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人一直給她灌輸讀書改變命運的思想。
雖然學習成績不算特別拔尖,至少高中去了省會城市讀書,再然後考上了大學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倆個人都有著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靠著自己的努力也在當地買房買車。
因為小時候受的苦太多了,所以生了女兒後就一直堅持富養。
吃的,進口的;用的,最貴的;穿的,時髦的。
從孩子一歲開始就帶她去各種各樣的地方旅遊,出門能坐飛機堅決不坐高鐵,能打車就堅決不坐公交。
直到有一天,夫妻倆人都要出差,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出生至今第一次回去,小傢伙一開始興奮啊,可是到了晚上開始嚎啕大哭。
晚飯不是她想要的披薩意麵,電視不是能點播的小豬佩奇,睡覺的床上沒有她最愛的小毯子,空調也是時好時壞,一到晚上整個村落都黑漆漆一片.....
孩子哭鬧著要回家,說村裡太破了,這使得她陷入無比憂傷。
是啊,我們卯足了勁給孩子最好的,卻忘記教會孩子也要承受不好的。
2
這也讓我想起前兩天回娘家,老爸正在看一檔節目,說的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文學家和書畫家蘇軾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蘇軾少年得志,二十歲中進士,可到了中年以後,卻是接連被貶,最遠到達荒蕪的南海。
外人形容他的一生跌宕飄零凄凄慘慘,蘇軾卻把如此日子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曾經的蘇軾,寫詩作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硯台,但他被放逐的海南島地處蠻荒,又悶又熱,連一個像樣的書房也沒有,於是,他汗流浹背自己手抄書。
以前為官可以吃羊肉,被貶之後加之拖家帶口,生活十分拮据,只能吃豬肉了,甚至要自己做飯。
蘇軾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廚藝——寫了一首《豬肉頌》,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東坡肉」的做法。
他可以在京城揮毫潑墨,也可以在林間扶犁耕田;
他可以在得志時觥籌交錯、歡歌笑語,也可以失意時泛舟江面、吟詩弄簫;
他可以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黃州做他的豬肉;
他能用最好的硯台,也能用最壞的書房;
他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命運的打擊。
無論好的壞的,他都能變成生命里的風景。
其實養孩子不也要這樣嗎?
3
在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的時代,會講究是一種生活追求、生活品味。
我們可以在不同場合給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教會他們儀錶體面;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帶他們交際,教會他們言行舉止的大方;
我們還可以拿到一瓶高檔紅酒,專業的看其色、品其味,讓孩子知道這也可以成為一門興趣。
但我們更希望,他們可以不為外在的光環所困惑,同樣享受內在的一種感悟。
拿旅行來說,我帶孩子去過很多地方,在國外住過高檔的古堡酒店,在國內也住過條件簡陋的家庭旅館。
幾千元的五星酒店和一兩百的家庭旅舍,這差距,孩子當然能感受得到。
他們會埋怨
住的環境又吵又鬧
洗澡的地方不夠寬敞明亮
睡得大床又擠又硬
就連早餐,也那麼寡淡無味
但我會告訴他們,並不是所有的在路上,都是享受。
慢慢的,他們好像也懂了。
你看,在草原的帳篷里,什麼都沒有,卻睡得很香。
在內蒙古,零下十幾度的戶外,凍手凍腳地和大人一起吃著水餃解決午餐。
在哪裡,都可以玩出自己的心得。
4
曾經有人問,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我想,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讓孩子仍保有一顆堅毅吃苦的恆心吧。
未來的他,能頭頭是道的品嘗滿漢全席,也能大快朵頤路邊餐;
能與成功人士大談商業模式戰略文化,也能和普通百姓家長里短;
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五星酒店,也能在快捷酒店悍然入睡;
配得上專車接送,又能大汗淋漓擠公交車......
「會講究,能將就」。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過如此了吧。
5
前段時間,賭王兒子何猷君火了!
標準高富帥一枚,要家世有家世,要長相有長相,要才華有才華。
大家都說,比你好看比你有錢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還比你努力。
是啊,在勤勉自強的家風熏陶下,賭王的孩子們都養成了自力更生的品質。
何猷君12歲離開家出去留學,會自己做飯,打掃屋子;出門習慣性地坐地鐵,乘飛機出行也坐經濟艙。
如今,他在上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何猷君告訴我們:
人既要講究,也要能將就;
人既能享受,也要能承受!
多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如此!
能驕傲地帶著皇冠做個講究之人,更能放低身段做個踏實堅毅之人。
如此一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最近讀到很喜歡的一句話:孩子,願你能驕傲地帶著皇冠做個講究之人,更能放低身段做個踏實堅毅之人。特有感觸,於是寫了今天這篇文章。
1
這是我朋友的真實故事。
她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人一直給她灌輸讀書改變命運的思想。
雖然學習成績不算特別拔尖,至少高中去了省會城市讀書,再然後考上了大學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倆個人都有著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靠著自己的努力也在當地買房買車。
因為小時候受的苦太多了,所以生了女兒後就一直堅持富養。
吃的,進口的;用的,最貴的;穿的,時髦的。
從孩子一歲開始就帶她去各種各樣的地方旅遊,出門能坐飛機堅決不坐高鐵,能打車就堅決不坐公交。
直到有一天,夫妻倆人都要出差,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出生至今第一次回去,小傢伙一開始興奮啊,可是到了晚上開始嚎啕大哭。
晚飯不是她想要的披薩意麵,電視不是能點播的小豬佩奇,睡覺的床上沒有她最愛的小毯子,空調也是時好時壞,一到晚上整個村落都黑漆漆一片.....
孩子哭鬧著要回家,說村裡太破了,這使得她陷入無比憂傷。
是啊,我們卯足了勁給孩子最好的,卻忘記教會孩子也要承受不好的。
2
這也讓我想起前兩天回娘家,老爸正在看一檔節目,說的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文學家和書畫家蘇軾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蘇軾少年得志,二十歲中進士,可到了中年以後,卻是接連被貶,最遠到達荒蕪的南海。
外人形容他的一生跌宕飄零凄凄慘慘,蘇軾卻把如此日子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曾經的蘇軾,寫詩作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硯台,但他被放逐的海南島地處蠻荒,又悶又熱,連一個像樣的書房也沒有,於是,他汗流浹背自己手抄書。
以前為官可以吃羊肉,被貶之後加之拖家帶口,生活十分拮据,只能吃豬肉了,甚至要自己做飯。
蘇軾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廚藝——寫了一首《豬肉頌》,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東坡肉」的做法。
他可以在京城揮毫潑墨,也可以在林間扶犁耕田;
他可以在得志時觥籌交錯、歡歌笑語,也可以失意時泛舟江面、吟詩弄簫;
他可以在京城享受羊肉,也能在黃州做他的豬肉;
他能用最好的硯台,也能用最壞的書房;
他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命運的打擊。
無論好的壞的,他都能變成生命里的風景。
其實養孩子不也要這樣嗎?
3
在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的時代,會講究是一種生活追求、生活品味。
我們可以在不同場合給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教會他們儀錶體面;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帶他們交際,教會他們言行舉止的大方;
我們還可以拿到一瓶高檔紅酒,專業的看其色、品其味,讓孩子知道這也可以成為一門興趣。
但我們更希望,他們可以不為外在的光環所困惑,同樣享受內在的一種感悟。
拿旅行來說,我帶孩子去過很多地方,在國外住過高檔的古堡酒店,在國內也住過條件簡陋的家庭旅館。
幾千元的五星酒店和一兩百的家庭旅舍,這差距,孩子當然能感受得到。
他們會埋怨
住的環境又吵又鬧
洗澡的地方不夠寬敞明亮
睡得大床又擠又硬
就連早餐,也那麼寡淡無味
但我會告訴他們,並不是所有的在路上,都是享受。
慢慢的,他們好像也懂了。
你看,在草原的帳篷里,什麼都沒有,卻睡得很香。
在內蒙古,零下十幾度的戶外,凍手凍腳地和大人一起吃著水餃解決午餐。
在哪裡,都可以玩出自己的心得。
4
曾經有人問,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我想,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讓孩子仍保有一顆堅毅吃苦的恆心吧。
未來的他,能頭頭是道的品嘗滿漢全席,也能大快朵頤路邊餐;
能與成功人士大談商業模式戰略文化,也能和普通百姓家長里短;
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五星酒店,也能在快捷酒店悍然入睡;
配得上專車接送,又能大汗淋漓擠公交車......
「會講究,能將就」。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過如此了吧。
5
前段時間,賭王兒子何猷君火了!
標準高富帥一枚,要家世有家世,要長相有長相,要才華有才華。
大家都說,比你好看比你有錢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還比你努力。
是啊,在勤勉自強的家風熏陶下,賭王的孩子們都養成了自力更生的品質。
何猷君12歲離開家出去留學,會自己做飯,打掃屋子;出門習慣性地坐地鐵,乘飛機出行也坐經濟艙。
如今,他在上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何猷君告訴我們:
人既要講究,也要能將就;
人既能享受,也要能承受!
多希望我們的孩子也能如此!
能驕傲地帶著皇冠做個講究之人,更能放低身段做個踏實堅毅之人。
如此一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