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風口行業轉瞬即逝,價值窪地還會有嗎?
騰訊《一線》 作者 李思誼 江曉川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用生活在工業革命晚期作家狄更斯的這句名言,來描述移動互聯網紅利消退後的中國創業市場,似乎頗為準確。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各式初創企業越來越多地在談論人工智慧和區塊鏈,他們試圖讓手握資金的投資者相信:他們是新一輪技術浪潮的弄潮者,憑藉手中技術,能幫助投資機構獲得高額回報。
這些花哨的故事,就如同三年前的O2O、兩年前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以及不到一年前的共享單車和充電寶租賃一樣:大部分初創企業在曇花一現後迅速消亡,只剩下少量公司繼續堅守。
不過,資本在2017年正逐漸復甦。這麼說的原因是,投資機構較從前更容易募到資金,一改所謂「資本寒冬」時的觀望態度,他們更願意向市場競爭中的強者「裝備彈藥」。
市場機構VC SaaS的數據說,2017年中國國內共發生了超過一萬件融資交易,比上一年迅速增長。這些資金,多數被投到了文化娛樂、電子商務、醫療健康及出行領域。
無樁單車租賃領域一度被視為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退後的線下流量來源之一,其競爭也很快經歷了從百花齊放到雙雄爭霸的戲劇性變化。從2014年4月摩拜單車正式在上海運營開始,一共有30家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為用戶提供出行服務。然而,一年多過去,包括酷騎、小藍在內的第二梯隊單車運營商,先後難以為繼,拖欠用戶押金事件頻出。此外,市場主要競爭者之一的小黃車ofo還傳出了內鬥消息。
2018年,共享單車領域的兩強爭霸格局仍將繼續。伴隨小黃車主要投資者之一的滴滴出行開始直接投放單車,這一競爭激烈的市場將變得更加複雜。
除單車外,其他掛著「共享經濟」大旗的產業也遭遇到挑戰。同樣被視為線下流量來源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也經歷了部分廠家關門歇業的窘況。
至於其他充斥在生活各個角度的租賃產業,在被掛上「共享」之名後也紛紛粉墨登場,如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和共享衣服,更多情況下這被視為「蹭熱度」的炒作方式,甚至有人開始質疑共享經濟是偽命題。如何辨別痛點與偽需求,這給創業者和投資者提出了挑戰。
此外,在這個迅速發展的國度中,藍領們的資金需求依舊旺盛。當銀行機構因缺乏足夠信用數據而拒絕提供貸款時,更多人將目光轉向了消費信貸企業。
儘管這一時間點上獲客成本較此前已經提升了許多,但現金貸公司依然能夠利用到正在消退的移動互聯網紅利:他們最大限度地從各式網路廣告和移動應用分發市場中獲得用戶,這看起來的確比在電線杆和立交橋上刷上搜索引擎關鍵字獲客要靠譜得多。
2017年,共有6家消費信貸類企業赴美上市,他們是信而富、趣店、拍拍貸、簡普科技、和信貸和樂信,佔據了該年度所有赴美上市中國企業的四分之一。
上市本應是企業成長的一個重要標誌,但趣店上市後,市場掀起了對有關消費信貸產業底線問題的廣泛談論。這些討論引起了監管者的注意,結果是,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已經或即將施行。
因此,上市後,眾多消費貸企業的股價未能維持光鮮。趣店、拍拍貸等上市後不久,股價隨即快速下跌,並跌破發行價。這些企業能否繼續得到華爾街的認可,還需要更多時日加以驗證。
另外,在這一年同樣遭遇到行業監管後,數字代幣卻仍然呈現了爆髮式增長。一個身邊的例子是,去年6月份投資10萬元的炒幣者,如今身價已經上億。
在人們的瘋狂與貪婪中,數字貨幣猶如過山車一樣時而普漲、時而普跌。但一個眾多人士關心的問題是:這些去中心化的數字代幣真的能替代貨幣當局發行的傳統貨幣嗎?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說,行業整合與重組使得市場份額更向有產品和技術的企業集中;消費升級帶來體育、休閑、旅遊和定製化產品興起——這些都是未來投資機會的尚存之地。
2018年,很多人在觀望、等待風口,而還有一小部分人,已經一頭扎入行業,力圖成為風口。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