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玩具丟的滿地都是,如何學會收拾?寶媽試試這樣做吧!
許多孩子都有扔東西的習慣,即便教訓了他,他也還是屢教不改,玩的樂此不疲。扔東西是寶寶獨有的學習方式,同時也能看作是一項運動。
孩子扔玩具,是以動求變的心理需求,這是正常的。玩具丟起來有響聲,這是他的心理需求,不是有毛病。
家長可以教孩子做一個遊戲,叫玩具回家。先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做這個遊戲,逐漸家長退到幕後,讓他做這個遊戲,他就形成了玩完了玩具,就收拾起來。
寶寶的巧手在每日擺弄玩具中與大腦的思維共進,很快就與環境「和諧相處」了,在某些方面甚至進步到了成人的水平。
媽媽也是在稀里糊塗中突然發現,寶寶居然能夠幫忙收拾玩具了。
擬定情景:「把球遞過來」
時間:玩耍時
地點:家裡
人物:寶寶、媽媽(媽媽在準備午餐;寶寶坐在地墊上,身邊堆滿了玩具,拿起這個,放下那個,越玩周圍越亂。)
媽媽:(把專用的放置玩具的箱子拿過來。)寶寶,這裡太亂了,把玩具收拾好了吃飯去,好嗎?
(把小鴨子先放進去。)小鴨子,放進箱子里。
寶寶:(看看媽媽,看看玩具。)
媽媽:(繼續收拾玩具,看見球在寶寶身側。)
寶寶,把那個球遞給媽媽。寶寶:(轉頭看球,雙手捧球,把它遞給媽媽。)
媽媽:(接過球,把球放進去。)把球放進去。(給寶寶一個吻)寶寶能給媽媽幹活了,太棒了!
寶寶:(很是欣喜呢。)
寶寶對物品的認知與語言的理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掌握的。
媽媽甚至無需特意去教,完全是在日常必要的交流與潛移默化過程中完成了教授的目的。
放手寶寶能根據媽媽的要求,有意識地將手中玩具放置在指定的地方。
完成這個動作,需要媽媽給予示範,讓其模仿。並反覆地用語言示意他,比如邊做邊說「把小熊放下,放在小椅子上」。
寶寶由握緊到放手,手的動作開始受自己的意志控制,手、眼、腦協調又進了一步。
科學育兒,每天陪寶寶成長一點點!關注寶寶研究所,伴你養娃。歡迎留言哦~~~
(圖片來自網路)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