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的不止萬豪酒店,可一年後還有沒改的?
萬豪酒店的事情一波三折,先是把台灣標稱國家,又點贊藏獨微博,剛道歉了沒幾天又出幺蛾子:英文版網站竟然將中國台灣「併入」了日本……
其實早在去年3月奧迪地圖門發酵之時,筆者就曾經寫過兩篇專欄,揭露了互聯網上泛濫的錯誤中國地圖和跨國企業對「一個中國」原則的陽奉陰違。
將近一年的時間後,隨著萬豪酒店把「台灣」、「西藏」與「中國」並列被抓包,達美航空、ZARA等又一批外企的小手腳也被披露出來。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延伸再次成為熱點話題,並且隨著萬豪酒店推特點贊藏獨,甚至公然將台灣省的部分城市直接劃歸日本而進一步發酵。
看到越來越多的網民加入自覺維護領土完整的大軍,筆者深覺欣慰。並且,筆者也準備對一年前文章中點出來的跨國企業做個回訪,看看他們是否有所改觀。
回訪一年前的「黑榜」企業
黑榜第一位——韓國樂天,考慮到如今韓國樂天已經涼了,從被痛打的落水狗變成吃剩下的狗肉火鍋,所以筆者並不打算在這個公司身上花時間。那我們就看看當年那個把「受中國人民愛戴的企業」寫進廣告的三星公司吧。
一年前,三星的畫風是這樣的:
現在,同樣的頁面已經改成了這樣:
從Country改成Country or Region,從作死企業進化到騎牆企業,這一點進步筆者還是要予以肯定的。
同樣修正自己錯誤的,還有飛利浦,一年前是Country Selector:
一年後,同樣頁面已經修改為Location Selector:
從Country改為Location的,還有筆者曾經提到的醫藥大廠拜耳Bayer:
從做人的角度來說,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還要像萬豪那樣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能夠及時嗅到「風向」,注重自身在潛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及時改進不足,從善如流,才是為商之道。因此,應該給知錯能改的三星、飛利浦還有拜耳公司鼓鼓掌。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跨國企業都能至少做到「騎牆」。
筆者「回訪」過程中還有意外收穫——來自「日本樂天」Rakuten。這個與韓國樂天Lotte中文同名的公司,在薩德事件中也意外地受到關注。為此,該公司還專門發了一條微博澄清:
但是在他們的官網,筆者卻發現了這樣的選項卡——「各國網站一覽」,與日本、德國、美國並列的是:
這算是摟草打兔子,意外收穫。
不過,除了日本樂天以外,類似不註明「地區、區域」而直接將中國與台灣並列的,還有日立公司:
以及一年前筆者就批評過的聯想中國網站:
對於聯想,筆者依然不解的是,為什麼聯想其他地區,包括中國台灣省的區域官網,都能標明「國家/地區」,唯獨中國官網惜字如金,不加額外標註,既不寫明「國家/地區」,也未在台灣部分標明「China」。
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
從持續作死的萬豪酒店身上,筆者彷彿看到了一年前奧迪公司的影子。早在2016年的奧迪全球年會上,奧迪就在PPT中選用了一張嚴重錯誤的中國地圖,當相關人員善意提醒主辦方的時候,他們卻以「該圖僅做銷售業務用途」為由回復,全然沒有改正的意思,直到2017年3月,「地圖門」爆發,號稱「最懂中國市場」的奧迪最終只是飭令其中國分公司發布一則僅80餘字的致歉聲明了事,而在奧迪全球官網上則毫無動作。
那次事件中,奧迪公司的遲緩、傲慢與官僚,給筆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明明是全球年會上用了錯誤的地圖,道歉的部門卻只是奧迪中國分公司。且不說短短聲明誠意幾何,單是奧迪全球官網沒有致歉一事,就足以讓人懷疑奧迪公司的「真心」到底如何,是真誠悔過,還是糊弄中國消費者,糊弄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呢?
可是最終,奧迪地圖門還是這樣草草收場了。在之後的時間裡,筆者常常在想,在維護主權這件事情上,從有關部門到普通網民,我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呢?
在今年的萬豪事件中,筆者欣喜地看到,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更多的網路用戶開始自覺參與到對無良企業的鬥爭中來。每個人就是一個瞭望哨,就是一個火力點,越來越多兩面三刀的企業被曝光,它們正在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相關部門也積極行動了起來。在去年的奧迪地圖門中,政府機關對奧迪的發聲鮮見報端,而這一次,萬豪集團、達美航空等公司分別被網信、旅遊、民航等部門約談,責令其整改道歉,以高壓態勢,絕不姑息任何挑戰法律紅線的活動。
有網民群體自下而上地曝光問題,有政府機構自上而下地解決問題,二者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打擊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企業。讓他們明白,中國人痛恨的是以各種形式搞國家分裂的企業,蔑視的是陽奉陰違心口不一的企業,一邊賺著中國消費者的錢,一邊給分裂勢力當義務宣傳員企業,註定會在中國遭遇徹底失敗。
未來,筆者希望對這種無良企業的曝光形成常態,也希望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企業,能夠由一個統一的政府部門,或者政府下屬的委員會進行統一約談,以更嚴厲的手段對其進行制裁。
2018年1月的互聯網反分裂行動,恰似一股疾風,而筆者相信,這股疾風永不停息。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