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CC涉嫌傳銷,惹怒中國黑客,老闆被曝光

BCC涉嫌傳銷,惹怒中國黑客,老闆被曝光

區塊鏈理財平台 Bitconnect 剛剛宣布關閉,其發行的加密代幣 BCC(BitConnect)24 小時內下跌超 92%,投資者損失慘重。Bitconnect 自上線以來,指控其「傳銷」、「旁氏騙局」的聲音一直不斷。

與各個互聯網理財平台相似,投資者在 Bitconnect 把錢借給需要的公司,以獲得回報。不同的是,必須使用加密貨幣投資,以及奇高的收益率。

目前仍能用搜索引擎找到 Bitconnect 的中文推廣文章。他們的套路並不新鮮,只是披上了區塊鏈的外衣。100 美金起投,周期 299 天,月收益率可達 40%。Bitconnect 還有一個多層分銷機制,可推薦新用戶獲得酬金,這使其看上去更像一個傳銷平台。

區塊鏈社區許多人曾公開指責 Bitconnect 是一個龐氏騙局,包括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但其高收益率仍吸引到不少用戶。Bitconnect 自稱使用了交易機器人和「波動性交易軟體」來取得如此高的投資收益。聽上去,似乎傳統金融機構的交易員都是白痴。

在其官網的申明中,Bitconnect 表示平台關閉的原因是「持續的負面報道」、來自德克薩斯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的證券董事會的兩封禁令,以及平台受到連續的拒絕服務攻擊。

BCC運行機制

BCC在建立初期時,就告訴了全世界他們開發了一種智能的量化交易機器人,它會幫你管理你的個人賬戶,用你的虛擬貨幣在市場進行高頻交易,實現低買高賣,賺取價格差,並且每天都可以有參差不齊的若干回報。BCC投資門檻低,利息穩定又高,三個月以前,他們的虛擬貨幣市場總值已經達到了11.49億美金!!!實際上虛擬貨幣量化系統的確有這個東西,也的確能賺錢,但是並沒有達到BCC所說的年利潤400%,基本保持在基本在50%至100%左右,而且存在風險。

BCC理財月收益在30-40%之間,收益每天到賬

幣種96.54%的交易集中在自家平台,第三方平台的交易量微不足道

Bcc exchange是該傳銷組織自有的交易網站,其交易量佔全網交易量的96.54%。下面幾個第三方平台交易非常小,而且是不知名的小平台。

而另一種則是多層次轉診功能。在這個金字塔結構里,參差不齊的社交網路用戶瘋狂的分享他們的推薦代碼來驅動新用戶註冊。新用戶有一定的優惠,而那些分享推薦代碼的人可以獲得一定利益。

團隊背景

通過各方面的信息收集,我們找到了BCC在英國的公司註冊文件。公司名稱叫做Bittconnect,公司於2016年7月14日成立,註冊人是Ken Fitzsimmons,來自英國,1978年5月份出生,目前39歲。

但是在文件中,我們查詢到他的僱員數量無、收入無、電話無、郵箱無……感覺就像是個空殼公司一樣。不,它就是個空殼公司!雖然它的公司是註冊在英國,但是為什麼每個人看起來都是亞洲面孔???

BCC團隊可能來自印尼

在YouTube上我們找到了一段BCC官方發的視頻,但是用戶名中出現了一個非英文單詞 。

Google自動識別語言翻譯發現是印尼語。

所以,BCC運營團隊地點可能是在印尼而並非在英國,而在視頻里一個個都是生龍活虎的亞洲面孔而並非金髮碧眼。

我先去到了BCC的官網,希望發現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此找到BCC的幕後黑手。於是先查看了BCC域名的whois信息,該信息已經匿名,查詢不到什麼,域名和伺服器之間直接也做了CDN防護,隱藏了真實的IP地址。

不過在官網最下方,我發現了BCC還註冊了其它的域名用作國際站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BCC雖然大部分域名都做了WHOIS保護,但是在印度的域名上沒做個人信息防護。

BBC的創始人叫做Satao Nakamoto,但是等等!Nakamoto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本聰,難道,BCC的創始人是中本聰?!真相肯定不是這樣的。

通過手機號,我並沒有找到相關信息,但是通過Gmail郵箱查詢到了它的facebook賬號。

在他的好友裡面發現了大量的印尼人,而且有很多印尼人目前在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在這個Facebook賬號裡面,我也沒發現太多有價值的照片,但是根據這些好友信息,爬蟲下來後應該可以分析出這個假中本聰的真實身份。

創始人基本信息

BBC創始人昵稱:satao nakamoto

臉書賬戶:www.facebook.com/people/Satao-Nakamoto

註冊地點:美國舊金山balboa大街305號

伺服器供應商:DreamHost

伺服器真實IP地址:208.97.190.132,221.179.46.194,208.113.200.129

結尾

ETH的創始人去年11月在Twitter上說道:「如果BCC每天有1%的回報,那麼它就是一個騙局。」與此同時,英國公司管理機構也在去年11月份警告過BCC,讓他們停止在網站上的運營。

早在7個月前,就有老外爆料BCC創始人在互聯網上的信息基本為零,什麼都查詢不到,不建議大家購買BCC,但是大家還是被BCC高額的收益沖昏了頭腦。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至此。

BCC 的暴跌給了我們一個警示。發幣的門檻很低,而一旦相關平台停止運作,加密貨幣的價格必然會暴跌甚至清零。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缺乏信息獲取的渠道,更沒有監管平台的能力,貪心入場,最後只能成為被收割的「韭菜」。從這個層面講,中國對於加密貨幣的強監管措施,確實保護了一些人的權益。

文章參考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之道 的精彩文章:

Linux源程序代碼安裝

TAG:黑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