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包工頭回村養牛年入300萬,「投母換子」帶動村民致富

包工頭回村養牛年入300萬,「投母換子」帶動村民致富

今年40歲的全恆坤是湖北省十堰市人, 20年前他去江蘇南京一家建築單位打工,勤奮的他一直做到了年入30萬的包工頭。2012年,他了解到國家對於農業的扶持,毅然回鄉創業,用全部積蓄養殖鄖巴黃牛。在養牛階段性成功後,他用「投母換子」的方法為當地貧困村民無償提供母牛,母牛生的第一頭小牛歸貧困戶所有,第二頭以後利潤各一半,幫助3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如今全恆坤的牛場產值2000多萬,年收入300萬。

全恆坤從小生在湖北十堰的鄉下,小時候日子過得很苦,97年出去打工後,憑著努力做到了年收入30多萬的包工頭,但是再好的遠方也不如故鄉好,他心裡一直裝著要建設故鄉的夢。2012年初的一天,全恆坤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看到了惠農政策,他想到了自己家鄉山場面積大,水草資源豐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全恆坤毅然放棄了建築工作,帶著他所有的積蓄200萬回到家鄉,養殖鄖巴黃牛。

2012年7月,全恆坤回鄉後,得到了縣畜牧獸醫局局長張道欽的支持,租賃了9000畝山場,建了養牛場,全恆坤仔細研究養牛的書籍、資料,經常和有養殖經驗的人交流,掌握了一套科學的養牛技術。能吃苦又聰明的他經過一番嘗試,養牛階段性成功。

接著他主動採取「投母換子」 的方式:為貧困戶無償提供母牛,生的第一頭小牛歸貧困戶所有,第二頭以後利潤各一半,貧困戶用母牛幫別人犁地還可創收,幫助300戶貧困戶靠『投母換子』脫貧致富。

現在,他又對稻草、玉米稈、麥稈進行回收,變廢為寶,建成日產沼氣100立方米左右的沼氣池,不僅防止了農場養殖污染,而且為周邊40餘戶農民提供清潔能源。此外他還養了8畝魚塘,成立態養殖農場。

今年,全恆坤的鄖巴黃牛達到1600多頭(現存欄526頭,合作社社員養殖1107頭),他最初投入的200萬變成了2000萬的資產,年收入300萬,帶著300戶村民奔小康,成為名副其實的「牛人」。 「我要帶動群眾大力養殖鄖巴黃牛,力爭三年內實現2000頭的目標。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全恆坤信心滿滿地說。這是一位農民的兒子說出的最美的中國夢。(圖:朱本雙,文:解鯤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師密談 的精彩文章:

張小雯生日晒照,賈玲大呼騙子說一點都沒胖!

TAG:攝影師密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