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三個合作社為致富保障,義縣七里河村148戶貧困戶摘「窮帽」

以三個合作社為致富保障,義縣七里河村148戶貧困戶摘「窮帽」

「現在我們村不僅有花卉大棚,還有養牛場與果樹種植基地,靠打工和分紅,我家每年能掙三萬多元。」1月12日,錦州義縣七里河村已經脫貧的村民袁寶蘭說。

七里河村曾經是貧困村,全村有148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通過開展「三社幫一村」活動,如今,七里河村已是「偏坡土嶺變良田,朝來忙碌不見閑」,全村14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而脫貧的源頭來自於七里河村成立的義縣存仁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

2014年以來,七里河村以合作社的經營形式,在村民手中以每年36萬元的價格流轉了24公頃土地,建成了24棟高效花卉大棚種植良種扶郎花。如今,每棟大棚的年純收入達12萬元。同時,利用政府支持的扶貧互助金,七里河村的花卉種植合作社將全村148戶貧困戶吸納成了股東,靠土地流轉費用和股東分紅,全村不僅實現了整村脫貧,一些貧困戶還因此富裕起來。

「靠合作社的股份和每個月在花卉大棚打工的工資,我和老伴兩人一年能掙3萬元,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真沒想到,種花也能讓我們村富裕起來。」袁寶蘭說:「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過上了富裕生活!」

受限於土地等因素,靠花卉種植僅能讓七里河村的貧困戶脫貧,怎樣才能帶領大家致富呢?國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七里河村黨支部書記畢純仁看到了商機。他帶領村民在原先存仁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又先後成立了寶柱肉牛養殖專業生產合作社與老庭溝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存仁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分給貧困戶的分紅與扶貧基金為股本,讓剛剛脫貧的148戶村民全部加入新的合作社成為股東。

「如今,肉牛養殖專業生產合作社第一批50頭肉牛已經出欄,每頭牛的利潤有2000元,一共能掙10萬元。」畢純仁告訴記者,肉牛養殖專業生產合作社的主要作用是杜絕脫貧的貧困戶返貧。「這是我們村給貧困戶的第一道保障。」

讓大夥致富的另一個希望在果樹上。七里河村成立的老庭溝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種植了1.3萬棵果樹。「銀白杏、水蜜桃、紅袍李子、錦繡海棠,我們選擇價格較高的果樹種植,2019年果樹進入盛果期後,每棵果樹的利潤將達50元,一年總共能有65萬元的利潤。」畢純仁說。

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百姓脫貧、肉牛養殖專業生產合作社防止百姓返貧、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領百姓致富。七里河村的三個合作社環環相扣,幫助全村百姓實現了脫貧致富。「現在三個合作社每年能給每戶貧困戶分1500元左右,等肉牛養殖和果樹種植擴大規模後,分紅會更多,大夥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畢純仁堅定地說。

在義縣,不僅七里河村靠合作社脫了貧。2017年,由義縣政府主導、重點實施的農業「111工程」,推動流轉貧困家庭土地656公頃,5700名貧困人口受益於農業「111工程」項目,實現脫貧。同時,為了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義縣結合光伏產業扶貧優惠政策,籌建16個村級電站,惠及5300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每年發電收益達3000元以上。通過特色產業發展,義縣扶貧工作開展得精準高效,據統計,2017年實現24537人脫貧、61個貧困村銷號,超額完成既定的節點目標。

新媒體編輯:李小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京沈十餘位著名學者十年著書「唐詩三百首鑒賞辭典」

TAG:遼寧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