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真的意味著社會轉型嗎?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真的意味著社會轉型嗎?

編者按

本期推送的是Ross Boyd和Robert J. Holton發表在Journal of Sociology上的Technology, innovation, employment and power: Does robo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lly mean social transformation?一文。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在多大程度上預示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和社會變革?本文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評估,挑戰了有爭論的技術決定論,並重新考慮了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方法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的經濟、政治和歷史動態,以及它通過主權和話語權進行斡旋,對就業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本文確定了一系列與轉型主義立場有關的認識論和經驗問題,並強調當代和未來趨勢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這是社論前沿第S840期推送

微信號:shelunqianyan

本文認為,首先,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所帶來的各種變革性影響不能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或史無前例的。其次,激進的技術變革是否會對經濟生活和社會凝聚力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其主題是複雜性和不確定性,而不是技術上的烏托邦主義或世界末日的預言。

什麼是新的?有什麼不同?

當前可以確定兩個主要的立場。一是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只是一系列重大技術變革的最新成果,但並不具有變革性。他們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技術失業,但這並不代表經濟組織的新的分水嶺,也不會對社會生活造成新的規範性挑戰。二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代表無與倫比的變革。

沒有發生真正的改變

經濟學家戈登(2014)和考恩(2011)提出了「無實際變動」的立場。他們認為,信息技術革命已經發生,並沒有產生足夠的生產力,以應對目前的經濟逆風,如人口老齡化,教育水平下降,不平等程度加劇等。他們的結論是,新技術對經濟生產力的影響遠不及蒸汽,電力或內燃機。

認為「無實際變化」論點的一種方法是考慮包括機器人技術在內的新技術的縱向證據,以確定隨著時間推移的趨勢。有關於機器人對生產率和就業影響的研究表明,機器人使用的快速增長對就業會有不利影響。然而,鑒於其所分析的數據主要集中在第一代工業機器人,而不是新一代的物理機器人、社交機器人等,任何這種對於無實際變化論證的支持都可能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更多縱向的證據來理解這種趨勢。

與蒸汽或電力的比較也需要小心處理,因為這些技術只有在成為通用平台後才會產生革命性的影響。那麼機器人/ AI可以被認為是這樣的一個新的平台嗎?

正如Sachs和Kotlikoff(2012)指出的那樣,「智能機器」的大規模擴張對「我們的」生活(或者至少是富裕的西方人口的生活)有著顯著的影響。他們「收高速公路收費......給我們測量血壓......給我們指引方向、傳遞我們的信息、搖動我們的嬰兒、飛行我們的飛機、教導我們的孩......」。這是一個可以從根本上擴展到包括「駕駛我們的汽車」、「參與我們的手術」和「管理我們的電力儲存」等項目的列表,以及在私人消費世界之外執行的功能,例如「監視我們通過的城市街道」或「跟蹤我們的手機和我們的電話流量」。

然而,在這個似乎越來越多的名單的基礎上,人工智慧可以將其業務範圍擴展到曾經被認為是人類智慧的唯一保存區域的關鍵問題? 有沒有什麼是智能機器不能做的? 對於那些聲稱我們確實正在圍繞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進行深刻變革的人來說,答案遠比曾經設想的要少得多。

非常真實的轉變

相對於技術與社會正處於根本性轉變的過程中的立場,「無實際變化」的立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少數人的觀點。前者認為激進的技術變革是非常真實的,而且它的挑戰和反響都是新奇的。

本文開始就提到了機器人/AI對就業的影響,而不僅僅是證明非技術工作中的轉型失業。早期有關計算機技術影響的研究顯示,勞動力市場兩極分化,富裕經濟體對非技術工作的需求減少,對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回報也在增加。儘管在所涉及的技能範圍內有大量服務業就業變化的證據,但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存在普遍的威脅。那麼如何理解這種複雜性呢?

這取決於什麼是就業轉型的驅動因素。雖然技術變革通常侵蝕或破壞一些職業,但是新的職業也是通過轉型過程創造的。在19世紀中後期,農業和一些手工業領域的損失因工業就業、商業和零售服務的擴大而被抵消。最近預測就業擴展領域的例子包括網路安全工作、運動訓練員和個人美容顧問。用自動化和社會機器人來預測未來的職業擴張領域是很困難的。但看似合理的例子可能包括機器人維護和維修工作,或無人駕駛車輛的禮賓服務。

回到「真實的變化」這個觀點,反對「無實際改變」立場的最有力的反駁論據是,相互關聯的一批技術變革正在接近一個轉型的起點,從中將出現一個通用的平台。包括數據存儲容量,計算能力和無線數字通信的驚人增長,以及將技術創新,機器人和擴展形式的AI相結合的更大能力。互動式或社交機器人正在擴展到醫院、護理機構、教育機構和家庭。許多人依靠人工智慧的發展,通過視覺感知和語音識別等認知領域進入「深度學習」。

機器人/AI 平台可能是了解新功能的最有效方式。此外它們擴展到社會生活更廣泛的方面的列表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然而,大部分文獻都揭示了大量工作的實驗性,以及測量具體機器人應用實際工作的方法困難,也沒有任何確切的方法來確定這些舉措的就業後果。顯然,與製造業中使用的機器人一樣,機器人技術不適用於所有行業,或者以工藝為基礎或人為解釋的就業形式也不會被損害。

理解技術變革所涉及的關鍵變革平台的另一種方法是「物聯網」的理念,這些通過數據交換實現相互通信,無需人與人或人機交互。這個過程正在迅速創造一個高度自治的人類活動萬億節點的網路,不像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這種環境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見的,但是它的推動者認為它能夠持續地改變社會生活。

本文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局限性變革的論點。變革確實會發生, 但並不完全像他們的支持者計劃或期望的那樣。即使沒有真正改變的立場是站不住腳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是變化,或者說變革的潛力是前所未有的。

改變立場的另一個困難是, 它所闡述的誇張程度與已有的證據不相符。本文認為,這與確定各種就業趨勢方面的困難以及評估近期機器人開發形式實際運行的問題有關。當我們從一個不清楚、模稜兩可的證據基礎推斷未來的願景時,這些問題中的許多會引起理解未來的內在困難。鑒於這些考慮,本文勾勒出第三種替代分析方法來認識當代的技術變化,以承認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複雜性與不確定性:社會學視角

「不變」和「全變」立場的第三種選擇使得分析的核心是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出現經驗問題是因為很難確定實驗報告的現狀。他們是否真的工作,他們是否能夠成功克服各種障礙——技術,監管或社會可接受性?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實驗性的,因為無人駕駛的汽車,或者醫療和教育機器人已經被使用了。然而,技術在多大程度上以及以何種方式擴散?回答這些問題進一步說明了技術傳播的範圍和限制。這是因為它將社會、政治和經濟過程納入技術和社會變革的分析之中。

1999年至2010年期間義大利外科手術機器人擴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縱向案例研究為技術變革的範圍和限制提供了詳細的社會科學記錄。這個案例研究證實,技術創新的應用既不是不可避免的。與創新相關的明確的單一理性效率也不能說明技術擴散,有時在工作中還有其他合理的成本收益計算。但在其他情況下,即使不清楚採用新技術是否有實質性的好處,也可能會出現擴散。因為資源持有者(如醫院所有者或地區政治家)的政治壓力太大。但也可能是通過高層「模範用戶」的「話語說服」而產生的。換句話說,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影響在工作中是一個高度複雜和不確定的過程。

目前的縱向和定性研究不足,無法對技術擴散的限度提出綜合說明。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機器人與這裡所討論的物理機器人的區別。然而,即使沒有進一步的經驗,對於「這個時代是不同的」爭論仍然存在著嚴重的認識論、理論和經驗上的問題。基於這個原因,未來在這方面的研究可能會更好地制定一個更廣泛的研究計劃,而不是集中在激進轉型的單一假設上。沒有一個多維度的研究方案,就很難認識到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進而認識到各種技術變革的範圍和局限性。

結論

同以前一樣,技術變革具有潛力以及不確定性和局限性。然而,在公開辯論中,技術決定論的背後是商業和政策制定中的誇張勢頭。本文認為社會科學和社會學觀點提供了權力和不確定性敏感的非決定性分析方法。雖然我們不能直接解決規範問題,但是這裡勾勒出的第三個分析視角具有規範性的意義,因為它提出了另類未來的可能性。除了激進變革論題的烏托邦分支以外,未來的可能性允許以多種規範觀點來闡述和評估一系列有關未來趨勢的競爭性假設。如果以新的技術來進行民主協商的討論,這種做法是至關重要的。

文獻來源:

Boyd, R., & Holton, R. J. (2017). Technology, innovation, employment and power: Does robo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lly mean social transformation?.Journal of Sociology(1), 144078331772659.

文章整理:夢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論前沿 的精彩文章:

20年後還是一條「好漢」?——AI革命下科技公司的成功關鍵

TAG:社論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