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細數諸葛亮一生中的三大過錯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細數諸葛亮一生中的三大過錯

《三國演義》是雜糅了歷史史實與情節虛構為一體的小說。要說全部是史實吧,靠不住;要說完全虛構吧,還真有些是真人真事。歷史上的諸葛亮,勸客農桑,興修水利,這些不說;歷朝歷代的名人對諸葛亮推崇備至,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本文僅以《三國演義》來分析諸葛亮的三大過失。

三國

過失一、忽視培養武將。

蜀立國數十年,本國竟從未出一員大將。諸葛亮作為軍政一把手,必須負領導責任。蜀國的將領,大致分三類。一是一流猛男類型。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魏延、姜維、夏侯霸勉強入選。二是二流武將,如關興,張苞,馬岱等等。三是不入流的武將,如王平,張翼,張嶷,廖化等等,不一一枚舉了。究其來源,也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劉備自帶的班底。如關羽,張飛,趙雲。二是從各種渠道投降過來的。黃忠、魏延、嚴顏是劉備打江山的時候從本地投降過來;馬超是打不過曹操了跑過來避難的;姜維是諸葛亮伐魏時用計,讓他不得以投降過來的;夏侯霸是曹氏與司馬氏爭奪政權時候,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跟曹家同穿一條褲子的夏侯霸,在司馬懿滅掉曹爽之後,打是打不過的,繼續留在「魏國」只能等著被剁成肉泥包餃子下鍋,只能閃。鑒於吳國根本不想跟魏國作對,而蜀國卻還能屢屢北伐,要報仇,只能投靠蜀國。還有的就是攻打西川和東川之後,留下來的一干武將,是數量又多又沒用的。三是主力武將的「衍生」武將。如關興,關平,關索,張苞,馬岱,廖化等等。都是關係戶。不過當時關係戶是太正常了。封建時代,武將們不就求個封妻蔭子么?老子英雄兒好漢,合情合理合法。還有廖化、周倉這些人,雖然只配提鞋子,傍著個猛男,想不出名都不容易。可惜戰鬥力實在一般。

反觀魏國,拿得出手的猛男數不勝數。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許褚、張遼,張郃,徐晃,龐德,曹仁,曹洪,哪個不能打?就算是號稱戰無不勝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國的武將們,如郭淮,孫禮等,都是惡狠狠地來死磕,磕到死也不怕你諸葛亮。人才輩出的魏國,到後期出現了鄧艾和鍾會兩大超新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介紹鄧艾的時候,他的履歷讓我眼前一亮。這個傢伙是放牛娃出身,比俺還不如,最後居然能當上大將。起於平民,發於行伍,而終有大成就,不能不說,魏國的人才選拔制度更優越。曹操奉行「唯才是舉」,懂軍事,有才能的人,不論出身如何低賤,最後依然能成為軍隊統帥。東吳的呂蒙,也是行伍出身,終為大將。類似事情怎麼就沒有在蜀國出現呢?

第九十二回,寫道,趙子龍年登七十高齡,在經歷一番曲折後奮力拚殺,最後力斬五將。這到底該欣喜呢?還是該擔憂?這件事情告訴我們,蜀國的主力武將已經出現捉襟見肘、青黃不接的局面——「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在軍隊里效力的,能打的就那麼一兩個,還都是老傢伙,新人遲遲未能出現,或者說未能受到栽培和提拔。偌大的蜀國,動不動就二十萬兵馬北伐,可悲的是,立國之後從蜀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輩武將,居然連一個拿得出手的都沒有。所用的武將,要麼是自帶的,要麼是「衍生」的,要麼是投降過來的,自己培養的一個都沒有。新人上不去,這是誰的責任呢?

過失二、統攬大權,不分權。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發生在西漢的著名例子。周勃為左丞相。位第一。平為右丞相。位第二。大將軍灌嬰為太尉。上問勃。天下一歲決獄錢穀出入幾何。謝不知。甚愧之。上以問平。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對曰。……宰相在上佐天子。調理陰陽。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內親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職。上曰善。陳平對丞相的職責有其獨到的見解。每件事情,都有其負責的大臣。要了解一年判多少案例,可以問負責判案的廷尉,要了解一年收入多少錢糧,可以問負責錢糧的治粟內史。而丞相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職」。精闢。太精闢了。

一般說來,工作可以分為三大類:高層決策、管人,中層管事,下層執行。當然這是籠統的說法。丞相應該注重輔佐帝王,提出大政方針,解決向哪個方向前進的問題。再有的就是通過激勵、約束、督導等辦法,使自己的直接下屬們安心工作、努力履行職責。履行好了這些職責,具體的工作,下屬們自會做好。這樣的原則,在現代依然適用。比如,一個大公司的董事長,他所應該做的工作是思考、決策,總經理負責管人、管大事,生產、營銷、財務、後勤、宣傳等部門經理對總經理負責,按照部門分工做好各自的工作。員工主要是執行。

如果這個董事長,把總經理、甚至部門經理的工作都包攬下來,我們說那是越權。諸葛亮就是越權。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諸葛亮事必躬親,事事過問。說好聽點那是勞動模範,其實那樣做貽害無窮。一個大公司可以僅僅依靠董事長努力工作就可以順利運轉,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董事長,他不論多小的事情都要插手,那麼他的手下怎麼開展工作?

這樣做的壞處,就人才方面來說,主要有以下兩點不利:第一,人才無法成長。諸葛亮太強勢,一切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主,對屬下也很不放心,什麼都要親自過問,甚至包辦代替,這種嚴重越權的行為,必然導致人才缺少鍛煉的機會,從而因為缺少經驗而無法成長。人的能力,都是在實踐中鍛煉、成長的。再有能力的領導,也必須給予下屬實踐的機會,而不是怕下屬犯錯誤就全部包攬。在缺乏實踐的情況下,人的能力是沒辦法進步的。諸葛亮一旦去世,他的繼任者能力不夠,怎麼能治理好國家?第二,人才無法施展才能。一切有諸葛亮做主了,其他人瞎操的什麼心?諸葛亮獨斷專行,什麼事情都是他說了算,又不喜歡別人貢獻才智,這樣他的手下,就算有天才,最後也只能淪為唯唯諾諾,一切聽他號令的蠢材。就算有才能,事情都讓諸葛亮一個人定了,都沒有發揮的餘地,怎麼能表現?怎麼能立功?怎麼能晉陞?都不用思考了,怎麼能有創造性思維?長遠下去,也會讓志士感慨報國無門,無法貢獻聰明才智而離開。

過失三、把小皇帝變成傀儡。

我們先來看看小皇帝劉禪是如何變成傀儡的。一件事情,總有其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白帝城託孤」,是導致小皇帝成為傀儡的核心事件。關羽失荊州,死於王事。張飛切齒痛恨,發誓報酬,可惜急火攻心,方寸大亂,虐待士卒,被逼無奈的手下害了他的性命。剛剛稱帝的劉備,眼看著「桃園三結義」,劉關張誓同生死,一轉眼就剩他孤家寡人了。他不顧趙雲等人的苦勸,一意孤行,盡起大軍征吳。沒想到猇亭慘敗,七十五萬大軍讓人家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劉備倉惶逃走,在白帝城一口氣沒上來,就這麼駕崩了。臨死前,總得找人交代後事吧。交代給誰呢?關張已死,龐統也死了,法正也死了,趙雲雖然忠心可靠,畢竟只是武將。起義隊伍,到現在老同志幾乎都沒有了。文臣中,諸葛亮論資歷有資歷,論能力有能力,且擁戴有功,已封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且擅長奇謀,文武百官無不信服,朝中親信黨羽眾多,其地位十分穩固,不可動搖。所以皇帝不得不把後事交代給他。

為了讓諸葛亮忠心耿耿保西蜀,他還想出了高招:吩咐兒子:「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第八十五回),進一步確立了諸葛亮至高無上的地位,授予他極高的權力和榮耀,連他的三個兒子,今後也得乖乖聽諸葛亮的話,尊稱一聲「相父」。這個創意的另一層意思是,拉近了諸葛亮與劉家的關係,使他更忠心地保國,至少全力度過目前的難關。他沒有看錯人,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確實辦到了。蜀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可惜軍政大權從此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諸葛亮及其親信手中,而劉家人再也難以翻身了。

諸葛亮另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做法是:他完全忘記了蜀國誰是老大,蜀國姓劉還是姓諸葛的問題。劉備的遺言包括下面這句「(太子劉禪)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可惜諸葛亮完全沒有做到,甚至根本不打算這樣做。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諸葛亮以相父之尊,統攝軍權、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財政權、外交權等一切權力,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成為「太上皇」。

劉禪名為皇帝,卻無皇帝之實,無權無勢,皇權被相權壓製得暗淡無光,他很鬱悶,也很孤獨。一方面出於對諸葛亮及其親信的叛逆心理,另一方面因為他個人太孤獨,導致黃皓藉機乘虛而入。劉禪並不是弱智,更不是白痴,就算天資一般,不屬於聰慧的類型,我們不奢望劉禪成為漢武大帝那樣成功的皇帝,假設諸葛亮真的用心去調教,悉心指導,那麼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個勤勤懇懇、踏踏實實、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可惜歷史不存在假設。諸葛亮完全辜負了劉備的囑託。《三國演義》的作者明顯的「尊劉貶曹」和「尊劉貶孫」的傾向,諸葛亮被刻意加以美化,神化,諸葛亮是一貫而且永遠英明的,那麼就必須有人為蜀國的滅亡背黑鍋。

就這麼,劉禪順理成章地變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冤枉!天大的冤枉!阿斗何曾有人扶!!!他只是一個很可憐的皇帝,一個長期被架空的皇帝,一個永遠背上「亡國之君」黑鍋的苦命的皇帝。諸葛亮把握朝政的那些年,實際上他與曹操、司馬昭、諸葛恪這些人一樣,都是權臣,都是權力凌駕於帝王之上的權臣。只不過諸葛亮的表現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當諸葛亮統攬一切大權,「廢寢忘食」地處理政務的時候,有人勸他保重身體,他說,不行啊!先帝對我那麼信任,我不努力工作,實在對不起他!這是拿先帝給他的專權、獨裁做擋箭牌。諸葛亮掌握一切大權,成為實際上的「太上皇」,而劉禪,則完全淪為政治木偶。好不容易,許多年後,從五丈原傳來了諸葛亮病故的消息,他不知道應該高興還是悲傷。

誰知,臨死前,諸葛亮又指定他的親信姜維管軍隊,蔣琬、費禕先後掌朝政。看來親政是沒指望了。那就這麼著吧。他沒有當過一天真正的皇帝,可是他必須為亡國負責,背上「亡國之君」的黑鍋,背上「扶不起的阿斗」的千古罵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也 的精彩文章:

富可敵國,沈萬三到底有多富?朱元璋都比不過他

TAG: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