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的藥性之五味

中藥的藥性之五味

中藥五味是指藥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有些藥物還具有淡味或澀味,因而實際上不止五種味道,但五味是最基本的。淡附於甘,澀附於酸,所以仍然稱為五味。

五味最早記載見於《呂氏春秋》。將五味與藥物相結合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記載了「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等五味作用特點。《神農百草經》總論載有:「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五味具有陰陽五行屬性,《內經》云:「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洪範》謂:「酸味屬木、苦味屬火、甘味屬土、辛味屬金、鹹味屬水」。

五味主要是根據味覺器官辨別出來的,也有依據中藥功能和藥效確定的,是中藥味道與功效的概括和總結。故其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反映藥物的真實味道,來自於味道器官辨別的感性認識,如黃連的苦味、甘草的甘味等;一是代表藥效,來自於對中藥藥效分析概括的理性認識,如板藍根的苦味、白芍的酸味等。

中藥的性和味關係密切。一種中藥既具有一定的性,又具有一定的味。性有性的作用,味有味的作用,必須將性和味相結合。一般來說,性味相同的中藥,其主要藥理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中藥,功效也就有所區別;性同性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中藥在功效上也有共同和不同之處。

我是東太極星,與您分享藥性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婦科術後傷口能有多快?熏蒸療法來告訴你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