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

俄羅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

原標題:俄羅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



本文轉載自空天防務觀察(ID:AerospaceWatch)


作者: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張慧


《空天防務觀察》導讀:我中心俄羅斯國防及航空情報研究專家張慧女士我本號提供了她的新作《俄羅斯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現狀與趨勢系列》,共包括四部分:前線航空裝備、遠程航空裝備與軍用運輸航空裝備、陸軍航空裝備與無人機裝備,以及艦載航空裝備與特種航空裝備。


基於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以及重返航空強國的夢想,俄羅斯開始構建新一代的航空武器裝備體系,通過對目前公開消息加以分析,新的裝備體系將包括未來前線航空系統(PAK FA)、未來戰略轟炸系統(PAK DA)、未來軍用運輸系統(PAK TA)、無人攻擊機、高超聲速導彈等。但由於俄羅斯當前經濟形勢下行壓力,這些新一代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速度和走向明顯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本文將就此對各類空戰裝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分析。


一、前線航空裝備


俄羅斯領土幅員遼闊,在發生局部軍事衝突時,對跨戰區戰略機動和奪取空中優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前線航空裝備在俄羅斯作戰應用中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壓制敵人掌握制空權、國土防空等。俄羅斯前線航空裝備囊括了戰鬥機、前線轟炸機、強擊機和軍用教練機等作戰裝備,是航空武器裝備的重要組成。在研和現役前線航空裝備發展路線圖見下圖。



俄羅斯典型前線航空裝備發展路線圖(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張慧製圖;引用請註明來源)


1. 發展現狀


俄羅斯前線航空裝備型號多樣,類別繁雜。作戰飛機以「蘇」系列和「米格」系列為主,教練機主要是雅克設計局的產品。經過改革,前線航空兵正在成為俄空軍規模最大的兵種,目前在役的航空武器裝備正在經歷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進和更新,從而有效的提升作戰能力。


1)新平台和發動機並行研製


俄羅斯當前在研的重點項目是第五代戰鬥機T-5020178月被編號為「蘇-57)。由蘇霍伊公司研製的該機原型機已於2010129日完成首飛。該機及其衍生型號將是俄空軍在未來幾十年奪取制空權的主要手段。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採用的是第一階段發動機——AL-41F1,目前正在研製第二階段發動機「產品30」,暫時還未正式編號。該發動機能夠支持蘇-57的超聲速巡航飛行(不開加力狀態),同時提高飛機性能。2017125T50-2已換裝1台「產品30」完成首飛。


-57戰鬥機的T50原型機雙機編隊飛行(俄國防部圖片)


2)蘇-35S仍是未來俄軍主要戰鬥機之一


-35S是俄當前服役的最先進的戰鬥機,驗證了蘇-57的某些設備。20098月,俄空軍已經與蘇霍伊公司簽訂了購買該機的合同。20142月阿穆爾共青城飛機製造廠向俄空軍交付了12架量產型蘇-35S,這批戰機編入東部軍區第11空防集團軍第303混編師第23殲擊航空兵團,部署在中國東北對面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澤姆吉機場。截至2015年,俄空軍一共接收了48架蘇-35S



-35S戰鬥機的駕駛艙全景。該機機載系統集成良好,飛行員可以專註於在系統的輔助下高效、精準地完成任務


3)米格-31發展重獲重視


俄羅斯國防部近兩年積極將米格-31截擊機升級為米格-31BM,進行航電、機身和發動機的翻修和升級。俄空天軍成立後,計劃在北極地區建設永久基地,米格-31再次獲得重視。米格-31部隊已經展開了遠程護航任務,為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進行武力投送巡邏的戰略轟炸機實施護航。


4)蘇-27完成升級改造


早在本世紀頭十年中期,即使在嚴重缺乏經費的情況下俄羅斯仍舊啟動了將現役蘇-27升級為-27SM的計劃。20032008年蘇霍伊公司改進了55架飛機,其中48架改進後的殲擊機列裝了遠東的2個殲航團——第22(駐中烏格洛瓦亞)和第23殲航團(駐澤姆吉)。作為對蘇-27SM改進型機的補充,俄羅斯採購了大量-30SM戰鬥機,截至20164月,還有大約110架的訂單,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蘇-30SM將成為空天軍數量最大的戰鬥機。


俄北方艦隊航空兵的蘇-30SM戰鬥機


4)米格-29大量服役


在當前俄羅斯空天軍服役的戰鬥機中米格-29無疑是數量最多的一種。大規模的裝備現代化可以說是從米格飛機開始。例如率先採購的28架米格-29SMT6架米格-29UBT,這些飛機原來是準備出口阿爾及利亞的。它們採用的機體和部分配件來自蘇聯時期的半成品,就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和武器而言,遠遠優於此前服役的戰鬥機。



米格-29SMT航電系統架構示意圖


5)前線轟炸機新老交替


前線轟炸機方面,俄羅斯正在逐步裝備全新的-34。相比蘇-24,蘇-34的精確打擊能力引人注目,強化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全新的電子設備和衛星導航系統使其在局部衝突中能夠充分發揮效力。20168月,俄羅斯在新西伯利亞航空工廠第100架蘇-34前線轟炸機下線。在削減空軍老化和到壽技術裝備的過程中,早期型別的蘇-24轟炸機已經退役。



在地面展示武器掛載的蘇-34前線轟炸機(塔斯社圖片)

6)蘇-25強擊機現代化改進


改進型蘇-25強擊機從2006年開始交付俄空軍,當年,駐布瓊諾夫斯克的第368強擊機團接收了首批6-25SM飛機。到2010年底之前一共改進了40架。目前俄羅斯通過了恢復強擊航空系統的決議,不僅包括改進現有的蘇-25SM飛機,而且要生產新飛機。根據公開文件判斷,研製工作在形成「蘇-25飛機基礎上的未來強擊機」的「胡蜂-EP」計劃框架下開展,使用新的可控殺傷設備(包括利用衛星導航系統),並提高飛機隱身能力。2013年時任空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澤林稱,未來強擊機計劃在2020年前生產。




上圖為蘇-25SM,圖中這架參加了俄在敘利亞的作戰行動;下圖為蘇-25九機編隊於201412月在克里米亞上空進行飛行表演,展示力量


7)雅克-130投入使用


俄羅斯另一個空軍機隊更新計劃是用雅克-130新型教練機取代L-39教練機。雅克-130的性能比L-39更好,能更有效地為更複雜的現代化第三、四代戰鬥機訓練飛行員,所能裝備的現代化武器比L-39多得多。2010年初,訂購的12架雅克-130中的首批4架抵達利佩茨克空軍第4作戰使用與飛行人員改訓中心。2016年初,已有超過60架雅克-130教練機交付。


2. 發展趨勢


1)裝備發展兼顧空中優勢、突防和國土防空能力


俄羅斯悠久的國土防空軍傳統,以及其國力下降處於戰略守勢的現狀、空天軍的成立,都促使其須將觀察眼光更多的聚焦在截擊能力上。俄羅斯地廣人稀,要扼守廣袤的空域,長期重視發展遠程重型攔截戰機,圖-128、米格-25、米格-31軍事典型代表。實際上,蘇-27最早的設計用途,也是一款國土防空軍的截擊機,後來才發展成多用途戰機。

俄羅斯領土廣闊,很多地方人煙稀少,難以用陸基武器座全覆蓋,快速反應能力至關重要。從俄羅斯的現實需求出發,蘇-57將是一型蘇俄前所未有的多用途戰機,也肩負制空以及隱蔽突防的重任。蘇-34和蘇-25都具有卓越的突防能力。米格-31擁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可完成攔截任務。這些前線航空裝備將在應付局部衝突和國土防空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未來發展中仍將將根據以上任務需求研製新型裝備,並配備新式的武器,如激光武器等。


2)第六代戰鬥機採用微波光子雷達等顛覆性技術


當前,俄羅斯已經開始著手第六代戰鬥機研製的技術儲備,目前最引人矚目的是具備超大帶寬、超高分辨力的可同時實現多部傳統雷達功能的微波光子相控陣雷達ROFAR,這是一項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概念雷達技術。並且該雷達將不再局限於機頭安裝,而一個分散式系統,可以與飛機共形,以34個陣面安裝在機身四周,同時測量飛機周圍的整個區域。未來微波光子相控陣雷達或將與智能蒙皮技術一起成為第六代戰鬥機的標配之一,並將預警探測、電子對抗和隱秘通信等功能一體化綜合集成,進而提升下一代航空裝備的作戰效能,也不排除第六代戰鬥機裝配機載激光武器、以及與無人機集群協同作戰的可能性。


3)裝備採購以滿足需求的成熟低價產品為主


自俄烏交惡之後,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制裁,經濟狀況日趨緊張,在裝備採購經費方面捉襟見肘,這就要求在有限的資金範圍內能力最大化。受此影響,價格較高的雙發配置的米格-35戰鬥機的採購或將延遲甚至擱置,購買少量的米格-35戰鬥機並不會對俄羅斯空天軍的戰鬥力起到有利作用,反而會消耗軍隊對其他優先發展項目的重要撥款。即便是代表最先進作戰能力的蘇-57戰鬥機的採購量也難免受到限制。相對來說,多採購一些蘇-30SM或蘇-35S更為合理,因為這兩款機型的生產已非常成熟並且其價位也會逐步降低。


二、遠程航空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遠程航空兵作為俄羅斯國家核三位一體的組成部分其地位在空軍結構中比較獨立,其主要使命仍是使用戰略核武器,充分發揮戰略威懾作用。20078月,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恢復在北半球空中的「經常性巡邏」,還恢復了在北冰洋、太平洋及大西洋上空的傳統航線的遠程飛行,也試航了更加陌生的航線。另一方面,在應對地區衝突,打擊恐怖主義方面,遠程轟炸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20168月,俄羅斯借打擊「伊斯蘭國」的機會,圖-22M3轟炸機首次從第三國伊朗的基地起飛空襲敘利亞境內該恐怖組織,20177月,圖-95MSM使用了Kh-101空射巡航導彈對「伊斯蘭國」設施進行了打擊。



俄羅斯典型遠程航空裝備發展路線圖(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張慧製圖;引用請註明來源)


1. 發展現狀

俄羅斯遠程航空兵擁有的空戰裝備由圖-160、圖-95MS和圖-22M3戰略轟炸機組成。雖然這「三駕馬車」服役時間較長,隱身性能欠缺,但對俄周邊小國依然能夠成重大威懾,如發射防區外武器,則威脅範圍更大。


1)保持規模並不斷升級


在目前的改革過程中,遠程航空兵雖然也進行了編製調整,但實際上沒有裁減。其戰鬥編成中仍保留16架圖-16024架圖-95MS戰略轟炸機,這些飛機裝備核巡航導彈。此外,遠程航空兵還有數十架圖-22M3遠程轟炸機。


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機隊的「年齡」雖與前線航空兵老式裝備相當,但遠未耗盡。2007年恢復緊張的飛行之前的15年無所作為實際上大幅度節約了其壽命。同時,這些飛機要繼續服役,必須進行持續的改進升級或大修,以提高戰技水平。除了要保證對飛機進行大修之外,還需要為它們恢復生產新發動機。薩馬拉「庫茲涅佐夫」公司已著手為圖-160恢復生產NK-32型航空發動機,計划到2020年前生產數十台新生產的發動機。遠程航空兵其他機型的發動機的大修也已經理順。當前,圖-160和圖-95MS正在分別以每年23架和6架的速度進行修理和改進。對它們的改進首先涉及的是瞄準-導航設備。



-95MSM進行空中加油。機翼下的雙聯掛架掛有Kh-101隱身空射巡航導彈


2)圖-160M2PAK DA同時研製


為滿足當前及未來需求,俄羅斯正在同時開展圖-160M2PAK DA的研製工作。當前俄羅斯轟炸機都為老舊的圖-160、圖-95MS、圖-22M3,且未來十年將有大量退役,為滿足戰略需求補足缺口,結合現有經濟實力,首先要將圖-160戰略轟炸機改進為圖-160M2,與此同時開展PAK DA的研發工作,解決長遠需求問題。


-160M2轟炸機是圖-160轟炸機的深度改進,作為PAK DA過渡項目,計劃更換新型機載雷達、導航通信和進行發動機升級。20155月,俄羅斯通過了恢復圖-160生產的決議,新生產的圖-160稱為圖-160M2。預計,圖-160M2將於2023年前恢復批量交付。PAK DA項目是俄羅斯空軍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在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公司協調下,由圖波列夫設計局與集團公司其他設計局合作研發,以保證俄羅斯空軍未來與美國擁有相同實力乃至超越美國的戰略轟炸力量


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PAK DA外形想像圖


2. 發展趨勢


1)實現核常威懾能力兼備


核武器時代,戰略轟炸機的首要功能是作為「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戰略威懾,其最大特點是射程遠,載彈量大,注重提高突防能力。在俄羅斯當前軍事理論中提出當前核武器投入實戰的可能性很小,並納入了「非核威懾」概念,非核武器包括高精度武器完成攻擊任務所必須的作戰能力,擴大機載武器種類,有能力在局部衝突中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並突破防空系統。


2)加強精確打擊武器裝備


在俄羅斯遠洋艦隊較弱和在遙遠的海外沒有軍事基地網的情況下,裝備非核高精度武器的戰略轟炸機是俄羅斯最自然的遠程「力量投射」方法。在發生常規武裝衝突的情況下,遠程航空兵的使用效能僅限於少數現代化高精度武器。這在20088月與喬治亞進行的戰爭中得到了體現。在轟炸過程中損失的圖-22M3證明,在對擁有現代化防空系統的敵人使用這種落後的飛機和武器是無效和危險的。為了確保遠程航空兵的有用性和使用效能,在常規武裝衝突中必須為其裝備高精度常規武器。




-22M3超聲速中程轟炸機(俄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公司圖片)


三、軍用運輸航空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俄羅斯在運輸機的發展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烏克蘭的支持,在航空工業的布局上,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承擔了大型、超大型運輸機的研製任務。軍用運輸航空裝備主要以「伊爾」系列和「安」系列為主。隨著俄烏關係惡化,俄羅斯軍用運輸航空裝備的更新必須更多依靠本土產品。



俄羅斯典型運輸航空裝備發展路線圖(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張慧製圖;引用請註明來源)


1. 發展現狀


俄羅斯國土面積廣闊,為保證戰時和平時的作戰需求,需要強大的空中投送能力實現武裝力量的機動,因此,軍用運輸機特別是大型軍用運輸機一直是俄羅斯空戰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大規模採購改進的伊爾-76運輸機


軍事運輸航空兵的主要飛機是伊爾-76,其數量超過100架,在近期這一局面不會發生變化。現役伊爾-76飛機機體的壽命為2030年。計劃採購的伊爾-76MD-90A軍用運輸機數量僅幾十架,該型飛機從2014年開始批量生產,同時開始為伊爾-76大規模換裝PS-90A-76型發動機。俄羅斯空天軍於2017年接收3架伊爾-76MD-90A在《2020年前國家武器裝備發展規劃》中39架的採購量更是成為近幾年來俄羅斯國防部的最大訂單。



俄羅斯伊爾-76MD-90A改進型大型運輸機(俄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公司「航星」工廠股份公司圖片)


2)積極發展伊爾-112V替代現有輕型運輸機

在俄羅斯《2020年前國家武器裝備發展規劃》中列出了100架輕型運輸機的採購,但沒有給出具體的產品,當時的備選方案是伊爾-112V和安-140運輸機,隨著俄烏關係的惡化,原本一無資金、二無發動機航電等配套系統、三無訂單的「三無產品」伊爾-112V獲得了發展機會,成為替代安-26等運輸機的首選。現階段伊爾-112V的設計圖紙已通過驗收,原本預計2017年完成首飛,目前已推遲到2018年。




伊爾-112V輕型戰術運輸機數字樣機(上)和想像圖(下)(俄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公司圖片)


3)著手安-124運輸機的改進和替代裝備研製


-124由蘇聯安東諾夫設計集團設計,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運輸機。俄烏交惡之後,俄羅斯載重量在80噸以上的運輸機的採購成為問題,儘管伊爾-76運輸機還在不斷的換髮改型,但仍需研製新的超大型運輸機以滿足遠程投送能力的需求。當前俄羅斯的基礎研究機構(中央空氣和流體動力學研究院)和設計單位(伊留申設計局)都在為新的重型和超重型軍用運輸機(未來運輸航空系統,PAK TA)研製進行科技儲備,用於未來替換空軍的安-124「魯斯蘭」運輸機。預計,研製的飛機系列將採用統一的機載設備,最大的起飛重量從80120噸。


2. 發展趨勢


1)輕、中、重、超重型全譜系更新換代


俄羅斯疆域遼闊,在局部衝突和日常救援時對軍用運輸機需求廣泛。當前服役的飛機存在老化退役問題,為保證裝備持續發展,同時應對與烏克蘭交惡後帶來的進口替代問題,俄羅斯系統的開展了伊爾-112V輕型運輸機、伊爾-214中型運輸機的研發工作,同時工業界開始著手重型、超重型運輸機(PAK TA)項目的技術儲備工作,為將來替代現役的伊爾-76和安-124夯實基礎,儘管項目轉為型號尚需時日,但隨著技術儲備持續,在時機成熟能夠時迅速實現成果轉化。


2)通過換髮和改進電子設備實現能力提升


目前,俄羅斯空天軍依賴大量冷戰時代生產的運輸機,主要包括安-124運輸機、安-22運輸機、伊爾-76運輸機、安-12運輸機、安-72運輸機、安-24運輸機和安-26運輸機等。受經濟形勢的影響,無法全部通過採購新機完成裝備現代化,還需對現有機型適當升級以滿足使用需求。多數飛機的改進通過更換髮動機和採用新型航空電子設備實現,並能取得較好效果。例如,伊爾-76改進後的型號為伊爾-76MD-90A能夠有效提高部隊的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


四、陸軍航空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直升機是俄羅斯陸軍航空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力量投送、攻擊地面目標、緊急情況處理和救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俄羅斯陸軍航空兵目前隸屬於空天軍,主要包括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和教練直升機。



俄羅斯典型陸軍航空裝備發展路線圖(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張慧製圖;引用請註明來源)


1. 發展現狀


俄羅斯軍用直升機發展一直相對穩定,裝備體系較為完整,在車臣、喬治亞、敘利亞行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1)先進攻擊直升機逐步裝備部隊


當前,米-28N、卡-50和卡-52等新一代攻擊直升機陸續裝備部隊。卡-52是為全天候、全天時、超低空攻擊地面目標而設計的。能在任何天氣條件下和任何時間指示目標,並區分目標,協調與地面部隊及攻擊機的行動,以及執行其它任務。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機的優點,有大推重比和較強的戰鬥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它在夜間和惡劣環境下的戰鬥力大大提高。俄羅斯國防部計劃每年採購1015架米-28N直升機,並已經與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簽訂了到2015年前一共採購97架米-28N的合同。同時也採購大量的卡-50/-52直升機和米-35直升機。現役的米-28N已經達到76架,卡50/-52達到64架。



20161012日,米-28N的最新改進型米-28NM舉行首飛儀式(俄技術集團直升機公司圖片)


2)運輸直升機以米-8/-17為主,輕中重型兼顧


在俄羅斯陸軍航空兵服役的運輸機絕大部分是米-8/-17及其各種改進型。俄羅斯正在實施為陸軍航空兵大規模採購軍用運輸直升機的計劃。根據《2011-2020年前國家武器裝備發展規劃》,俄羅斯將採購米-8MTV/AMTSh直升機近500架。輕型直升機方面,採用起飛重量達3噸半的「安薩特-U」取代米-2成為空軍主力教練直升機。「安薩特-U」及其比老舊的米-2先進得多的現代化儀錶設備能確保為飛行員掌握現代化直升機型號而進行更高質量的訓練與改訓。同時俄羅斯還擁有世界上現役最大的運輸直升機米-26,滿足遠程力量投送及其他任務需求。



外部短樑上掛裝有火箭巢的米-8AMTSh-V直升機(俄技術集團直升機公司圖片)


2. 發展趨勢


1)加強複雜環境生存力和多任務能力


為了替代現役主力攻擊直升機米-24VP),俄空軍研製並開始裝備新一代武裝直升機米-28N和卡-52,確保在任何地形、氣象條件下全天候全時辰戰鬥使用,保證在複雜戰術環境下有選擇性地殺傷敵方目標。2016年首批米-28N直升機已經裝備部隊,首支米-28N中隊已形成晝間簡單氣象條件下遂行任務的戰鬥力。-28N能承受2030毫米口徑炮彈的打擊,能在超低空飛行時自動規避地形,戰場生存能力較強。卡-52攻擊直升機不僅能遂行戰鬥任務,也能遂行特種任務,如傳輸戰區戰術形勢信息和偵察情報等,既能作為作戰直升機全天候作戰,也能用作陸航兵指揮所和偵察機,保障空中偵察、目標分配、高精目標指示,保持和地面、空中指揮所不間斷的聯繫,大幅提高直升機編隊和地面戰鬥群的行動效能,還能用作教練直升機,培訓飛行員。



-52並列雙座攻擊直升機的座艙模擬器(俄技術集團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圖片)


2)進一步發展高速直升機


為追趕世界直升機技術發展方向,俄羅斯已開始著手推進高速直升機技術研發。俄直公司在米-24K基礎上改裝的高速直升機技術試驗台於20172月的飛行試驗中達到405407千米/時的速度,該平台僅對旋翼等部件進行了改進,尚未加裝推進裝置,後續可能達到更高的飛行速度。此外,俄羅斯中央流體動力學研究院(TsAGI)已經進行了停轉旋翼布局的風洞試驗,並稱其已經驗證了停轉旋翼布局穩定、高效的直升機和固定翼飛行狀態。TsAGI的初步研究結論表明,這種旋翼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400700千米/時。此前,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多家直升機公司都探索過這一布局技術,但都未實現工程化應用。



俄直公司在米-24K基礎上改裝的高速直升機技術試驗台(俄技術集團直升機公司圖片)


3)以國產發動機代替烏克蘭產品


當前俄羅斯米-8/-17直升機大量配裝烏克蘭的TV3-117發動機,為避免裝備發展受限,俄羅斯已經通過進口替代計劃實現了用自主生產的TV7-117發動機替代,目前的主要問題在重型運輸直升機米-26的動力裝置D-136上。從能力上說,俄羅斯具備發動機核心機研製能力,但由於資金生產能力的限制,短時間內拿出替代發動機仍舊困難。但從長期發展趨勢來說,俄羅斯在直升機發動機方面將大範圍啟用國有產品。


五、無人機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俄羅斯自喬治亞戰爭後便致力於無人機發展,在俄烏關係惡化之後,西方的制裁影響到俄從以色列進口無人機,因此近幾年更是加大了自身發展力度。2014年俄羅斯國防部成立了無人機國家中心,主要負責為國防部和各個使用無人機的部門培訓專家人才。2015年,又開始制定國產無人機綜合發展規劃,力圖彌補在無人機、特別是大型無人機的研發與裝備方面的不足。


1. 發展現狀


現代化的無人機系統能夠在不同的局勢下有效的完成多個領域任務。俄羅斯無人機當前主要任務是保障不同條件下提供實時偵察信息。2016年俄羅斯軍隊得到了105套無人機系統,包括260架無人機。目前武器庫中各類無人機總數大約為2000架。


當前空軍裝備的主要無人機包括「蜜蜂-1K」、「梨式」無人機、 「扎拉421-08」、「哨所」、「海雕-10」、「先鋒」、「邊界-20」/「石榴-4」、「超光速粒子」等。最早服役的是「蜜蜂-1K」和「梨式」無人機,分別於20092010年開始服役,其餘無人機大部分在2013年之後裝備部隊(1)。


「海雕-10」是戰術偵察無人機,其研製者俄羅斯「特種技術中心」公司在近幾年已經向俄國防部交付了數百架無人機。「海雕-10」起飛重量14千克,有效載荷5千克,可彈射起飛,著陸方式為傘降,遙控中狀態下最遠飛行120千米,自由飛行狀態最遠可達600千米,能夠同時攜帶34種類型的任務載荷,主要用於在交通不便的地區監視大範圍或局部目標,可在複雜氣候下進行全景拍攝,從而大大拓寬了其使用範圍。在實戰中,「海雕-10」展示了俄羅斯軍隊較高的訓練和戰備水平,成功的發現了烏克蘭軍隊2014年在俄羅斯邊境的遷移,其在敘利亞行動中也獲得了成功應用。



「海雕-10無人機


扎拉421-08「扎拉航空」(ZALA AERO)公司研製,2013年已生產400架。扎拉421-08M是扎拉421-08升級版,扎拉421-08M屬於偵察無人機,主要用於執行火災、洪水監控和邊境警衛等任務,可監測靜止和行動的目標。該無人機配備了自動化管理系統、GPS定位導航系統、內埋式數控系統、三軸地磁感測器、內埋式數字照相機、鎖定跟隨模塊、C-OFDM-調製器的數字寬頻射頻等一系列模塊。該型無人機機身較輕,最大起飛重量僅有2.5千克,動力系統為電動裝置,便於隱藏。



扎拉421-08M無人機


俄羅斯典型無人機裝備使用情況

無人駕駛飛行器

投入使用的時間

已投入作戰任務

蜜蜂-1K」

2009

「扎拉421-08」

2010

」/「石榴-1」

2010

「哨所」

2013

海雕-10」

2013

先鋒

2013

「邊界-20」/「石榴-4」

2013

超光速粒子

2014

仍處於開發階段

「獵戶座」/「走馬」

2018

牽牛星-M」

2019

賽車手

2020年以後

獵手-B/U」

2025年以後

2. 發展趨勢


1)加緊研發攻擊型無人機


當前,俄羅斯持續推進重型攻擊無人機及5噸級的中型無人攻擊機/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以全力突破中高端先進無人機系統技術,自主滿足本國國防採購需求。其中中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主要對應「阿利基烏斯-M」(「牽牛星-M」)項目研製。此外,俄羅斯在2017年亮相多用途無人直升機BPV-500不僅可以攜帶偵察設備,還可攜帶打擊武器。俄空天軍要求無人機裝備在未來能夠以其較高的隱身性能和較大的作戰穩定性完成戰略打擊任務。


2)大量裝備輕型近程無人機


201696日至11日召開的俄羅斯國際軍事技術論壇「ARMY-2016」上的眾多表演和展示中,無人機以其靈活多變、種類豐富等特點再次成為關注熱點之一。當前,俄羅斯無人機產量年年增加,最近幾年軍隊無人機數量翻番。預計俄政府將在2025年前向本國航空工業採購數百架不同類別和用途的無人機,其中大部分是戰術級的近程無人機。因此推斷,未來俄空天軍及其他部隊都將有大量的戰術級輕型無人機裝備。


六、艦載航空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艦載機的發展與艦船息息相關。俄羅斯北方艦隊第100獨立艦載機航空團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唯一能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機的裝備。



俄羅斯典型艦載航空裝備發展路線圖(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張慧製圖;引用請註明來源)


1. 發展現狀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俄羅斯目前唯一的一艘航母,屬於俄羅斯北方艦隊,於今年十月底起航前往地中海執行執勤保衛任務。目前航母攜帶武器裝備包括4架米格-29KR/KUBR戰鬥機,8架蘇-33戰鬥機,4架米格-29飛機中有一架是負責加油和電子戰任務米格-29KUBR。值得注意的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今年8月下旬還在北莫爾斯克的第35修船廠的浮船塢里進行此次出航前的最後維護工作,而這批生產型的俄軍版米格-29KR20168月才登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開始相關配合訓練。



201610月,俄在庫賓卡基地進行展示飛行的蘇-33艦載戰鬥機。該機服役以來,俄僅對其進行了少量改進,如將雷達顯示器更換為一個多功能顯示器,增加飛行員多功能平板顯示等


1)米格-29K佔據先機


-33強調了防空、攔截,但是對海對地攻擊能力有待加強,要發射反艦或空地導彈,需要升級航電系統,而升級費用俄羅斯幾乎無法承擔。印度對米格-29的技術升級不僅解了俄羅斯燃眉之急,還可以切實滿足眼前艦載機需求。全新的米格-29KR能夠使用幾乎所有俄軍現役空地/空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精確制導武器,如果考慮到滑躍起飛的艦載機本來載彈量就有限,這種精確打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20168月,米格-29KR完成首次著艦。



20172月在北莫爾斯克基地進行訓練的俄北方艦隊航空兵米格-29KR艦載戰鬥機。該機從完成敘利亞部署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轉移到該基地


相比之下,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服役的蘇-33艦載機已經非常老舊,機齡甚至超過了20年,戰鬥力大大折扣。日後隨著蘇-33的逐漸退役,米格-29K將成為俄羅斯航母的主力戰機。


2)卡-52K藉機發展


-52K直升機最初是為俄羅斯海軍研製的,用於配備在「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上,每艘搭載8架,主要用途是為陸戰隊進行火力支持,打擊敵方坦克、直升機和其他有裝甲及無裝甲作戰裝備。2014年,俄羅斯國防部簽署了採購32架卡-52K直升機的合同,儘管「西北風」兩棲攻擊艦的最終未能入主俄羅斯海軍,但這種新型攻擊直升機仍然將會投入使用。俄羅斯國防部計劃將首批10架卡-52K直升機部署在堪察加半島,執行岸基任務。


-52K承襲了共軸對轉旋翼的優異性能和強大的火力攻擊能力,經過了防腐蝕處理,採用了可摺疊的旋翼槳葉,具有更小的佔地面積,設計有4個外掛點。它還採用了新型火控雷達,將海上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提高了一倍,達到近200千米,而「維捷布斯克」主動防禦系統能有效防禦紅外製導導彈。憑藉著這些改進,卡-52K艦載直升機能夠在各種不利氣象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可以使用Kh-35B精確制導反艦導彈直接攻擊軍艦,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艦載直升機之一。



20174月,卡-52K直升機完成了初步的海上試驗(俄技術集團圖片)


2. 發展趨勢


在未來趨勢上,俄羅斯艦載機的裝備數量完全依賴航母的發展,作戰及使用性能也需要航母的配合。從技術能力上來說,進一步加強精確打擊能力,提高航程將是艦載機未來的發展重點。若無新的航母服役,俄羅斯艦載機未來發展不容樂觀。對於艦載直升機卡-52K來說,其優異的性能除獲得國防部青睞之外,或將繼續拓展出口範圍。


七、特種航空裝備發展現狀和趨勢


特種航空裝備可以認為是執行作戰支援保障的專門任務的飛機,如預警機、偵察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這些飛機一般不直接使用武器作戰,而是通過提供戰場信息、干擾敵方的雷達和電子設備、搜集戰術和戰略情報、空中加油等手段提供作戰支援。


1. 發展現狀


俄羅斯特種航空裝備包括伊爾-78加油機、A-50U預警機、伊爾-20/22電子戰飛機、伊爾-80指揮控制飛機等。


1)伊爾-78是當前主要加油機


伊爾-78M-90A是伊爾-76MD-90A軍用運輸機的改進型,能利用機翼上的加油裝置同時為兩架蘇-27或米格-29等戰機加油,也能利用飛機尾部的加油裝置為攜帶戰略導彈的戰機以及特殊用途的飛機和直升機加油。未來,伊爾-78M-90A將成為俄羅斯空天軍遠程前線航空兵和特種航空兵部隊的主力加油機。



20171129日,首架伊爾-78M-90A原型機出廠(俄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圖片)


2A-50U成為預警指揮中堅力量


作為俄空天軍A-50型預警機技術升級版,A-50U增強了對低空、低速和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於2011年首飛並交付俄空天軍部隊。A-50U預警機具備800公里範圍目標探測能力,6小時連續偵察能力,有效作戰範圍可達7500公里,可同時跟蹤300個空中、地面和水上目標。A-50U預警機是集預警探測、指揮控制、情報偵察、通信導航等功能於一身的「空中指揮所」。在打擊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的軍事行動中,為完善戰場預警指揮體系,A-50U預警機多次被部署到戰場,發揮了很好的戰場監視作用。作為俄軍目前最先進的特種任務飛機,A-50U已成為俄軍空天作戰預警指揮的中堅力量。




上圖為飛行中的A-50U預警機。下圖為20171118日,首架A-100預警機原型機完成首飛,該機最終將取代A-50U(俄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圖片)


3)偵察、電子戰和指揮控制飛機更新換代


在俄格衝突之後,俄空軍重新開始強化電子戰能力,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升級包括伊爾-20M在內老舊的偵察飛機。20146月,俄羅斯國防部簽訂了製造第3架伊爾-22PP的合同,伊爾-22PP未來將作為防空壓製作戰時候的空中指揮所來使用。此外,伊爾-80作為俄羅斯第2代空中指揮機將在2025年結束服役,第3代空中指揮機將在5-7年後以伊爾-96為原型機完成改裝。最新型的圖-214R偵察機擁有電子情報和信號情報平台,可攔截手機、飛機、軍用車輛、無線電設備等發出的信號。


2. 發展趨勢


1)擁有更強的偵察、預警和電子戰能力


2004年至2014年油價高企期間,在財政收入的大力支持下,普京對軍隊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些投入大大加強了俄常規力量武庫,特別是信號情報(指對無線 電信號監聽、截獲和破譯獲得的情報)能力和電子戰能力。俄羅斯新一代空中預警機A-100「總理」是在伊爾-76MD-90A運輸機基礎上研製的,它配有新型發動機,動力更加強大。這種先進的預警指揮機吸取了俄軍現役的A-50A-50U預警指揮機的經驗,並裝備全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A-100主要用於監視空中、地面和海上情況,這種預警機不但可以偵察新型目標,還可以引導戰機並對其進行指揮。


2)採用更新的平台進行改裝


俄羅斯當前大力發展的預警機A-50U和加油機以伊爾-76為平台進行改進,電子戰飛機和偵察機也主要以「伊爾」系列或「圖」系列的客機或運輸機為基礎載入特殊的機載設備進行改進。長期來看,隨著新型運輸平台的研製,以及民用飛機的發展,特種飛機平台的選擇範圍將更加充裕,可以根據功能任務要求,選擇最合適的平台進行改造升級。


八、裝備能力總體分析


2008年俄羅斯與喬治亞戰爭爆發後,俄軍的作戰能力備受質疑。裝備老舊、通訊不暢和訓練水平不足被認為是空軍表現較差的主要原因。戰後俄羅斯對此著力進行調整,並自2013年起開始了常態化的戰備突擊檢查。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展示了八年來俄空中力量的改革效果。在為期5個半月的空襲行動中,俄空天軍向全世界展示了一流的訓練水平,執行戰鬥飛行1萬餘架次,在敘境內實施多次空襲,摧毀超過3萬個目標,包括200余處煉製石油和原油的設施。總體上來看,俄羅斯空戰裝備能力水平概括如下:


——制空方面,擁有多型戰鬥機及不斷改進的機載武器,具有較強制空能力,但升級的預警機及偵察機數量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中指揮控制和作戰能力;


——對地攻擊方面,通過戰略轟炸機、前線轟炸機、強擊機等共同形成了強大的突防能力,敘利亞戰爭中還驗證了遠程戰略巡航導彈的實際作戰能力;


——力量投送方面,通過輕、中、重型軍用運輸機和軍用運輸直升機等可實現武器和人員的遠程戰略投送、以及靈活的戰術戰役空運,能夠對局部戰爭和地方衝突形成快速響應;


——電磁干擾和壓制方面,具有性能優異的機載防禦系統,並在烏克蘭、敘利亞等經過實戰演練,電子戰能力具有一流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前沿技術 的精彩文章:

2017全球海軍武器裝備發展綜述

TAG:戰略前沿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