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食養齋·三乙說:臘八粥的食材,你準備好啦嗎?

食養齋·三乙說:臘八粥的食材,你準備好啦嗎?

因時之序,跟著時間的腳步,握緊時間的手。長壽是遠期成效,不老才是今天的目標。

-大道小作-

養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之一。孔聖人說:「民可使用之,不可使知之。」能夠感知天地變化的人,本來就少,而能把感知的學問,又運用在百姓生活中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所以,聖人把感知的事情說出來,咱百姓跟著做就行了。即使解釋也不一定能聽得懂,聖人學習了多長時間呀,甚至是多少代的結果,咱哪是一天半天就能學得會的,天下知識那麼多,學不好,反而產生許多雜心思,影響了自己的專長。

大寒已過,春天還會遠嗎?

還有2天,就是臘八啦,臘八粥的食材,你準備好啦嗎?

咱們來聽聽三乙老師的推薦吧!

中國過節

吃喝第一

向上滑動了解為什麼是這樣

《史記·補三皇本紀》中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蜡祭,以報天地」。祭禮的大神有八位,所以叫八臘,而不是臘八。

臘八,必須有著感恩的心態,「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感恩才不會欠賬。

臘八節,道教稱之為王候臘,臘就是祭祀的名稱,夏朝時叫嘉平,殷商稱為清祀,周朝叫大蜡,所以臘月起始於周朝。「而用在戌日,漢所獨也。」從漢朝開始,有了臘八節。

西漢,佛教傳入中國,開始講「老子西行轉世投胎」的故事,東漢道教創建,這兩教在漢朝都是民間組織,社團形式。

臘八是釋迦摩尼成道日,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各個寺院送七寶五味粥讓門徒斗飲,稱之為「臘八粥」,又稱「佛粥」。

三百年前清朝潘榮陛的《帝京歲時記勝》說:「臘月八日為王候臘,家家煮果粥,皆於預日揀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為臘八粥。」

無論是佛家供佛,還是道家祭禮,我們生活中多了一個節日,多了一道美食,不過僅僅是為了過節嗎?

三乙一直認為,中國傳統節日都與養生有關。

臘月初八,恰好在三九四九之間。「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兩天是北半球天氣最寒冷的時候,陽氣埋伏在地下,陰寒盤聚在地表,今年風運年,氣溫上串下跳,欲暖又寒,居然不少地方出現冬季最高溫,同時又有冬季最低溫出現,可見養生的形勢嚴峻。

《黃帝內經》說:「寒行脈外則脈寒,脈寒則凝。」就會引發心臟疼痛,暖血?總不能在心臟安個電磁爐吧。

臘月,又叫丑月,丑者樞紐也。這個月是從冬藏到春生的關健一個月,是陰陽轉化的重要時機。是月人體脾旺,腎氣將衰,肝氣漸旺,火盛於內,寒結於外,所以用谷豆做粥以補陰降火,補的是脾陰,降的是胃火,以免胃土旺而傷肝木,其實臘八粥是為春天做準備的,「不謀長久者,不足以謀一時。」黃帝醫學是地地道道的預防醫學。

科學家錢學森說:「中醫理論?附於陰陽五行干支的思維框架,已經是辯證的了,比經典西醫學強。」「醫學不已有幾千年的經驗了嗎?人的一生是有變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樣,在幾千年中重複了億億萬萬次,所以醫學,特別是中醫。」

幾千年億億萬萬次,這點重要又必要。

粥是中國人養生之寶,咱胃裡沒牙,只能吃軟食,粥是最符合人體工學的食物了。臘八粥,不能用寒涼之品,四氣五味,這可是黃帝醫學的精華,其它任何一人醫學體系都不會研究食物的寒熱溫涼,一堆寒涼之品,吃完上吐下瀉,跑肚拉稀,四肢發涼,渾身無力,萎靡不振,食慾減退,維生素再全,營養素再高,又有幾人能堅持食用呢?

食養齋·二十四丁酉年的臘八粥,是根據五運六氣計算出來的,丁酉年風多,導致濕勝,利濕不只是今年,也是未來很長時間的重要工作,利濕的常備飲料是福臨汽水,臘八粥健脾而利濕,是因時之序的結果。

三乙丁酉年臘八粥原料:

君為暖胃的江米;

臣為健脾的黃米、養肝的大麥、補心的小麥、補骨的白芝麻、潤肺養顏的干百合、生血的大棗補腎的板栗;

佐使為排邪的亞麻子、行氣的白蓮子、補血的紅蓮子、去寒濕的紅豆、健脾利濕的白扁豆;

反佐為:去濕熱的薏米仁。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保證春天健康生長,完成「冬氣之應」,提高「養藏之道」,順應自然,《黃帝內經》說如果違背了冬藏,「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

臘八粥功效:健脾、利濕、暖胃、行氣、補血、潤膚。臘八粥的重點功效就是:提高身體機能。

今天不養,明天必病;

今天不傷,天天年輕。

臘八除了喝粥,還要做幾件事:

送人粥以修德;聚餐以養德;祭禮諸神,以保平安。

臘八,一定要請客吃粥,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好漢三個幫,你的未來,是由你的幫手決定的。

所以,劃重點~劃重點~劃重點!

後天,食養齋·二十四會送熬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的臘八粥哦~~~

超級好喝又暖心哦~~~~

歡迎大家~早點兒來~

來晚可能就沒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養齋 的精彩文章:

食養齋·三乙說:丁酉年大寒養生

TAG:食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