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正史,《虎嘯龍吟》里的司馬家,張春華的重要性可能被忽略了
原標題:不談正史,《虎嘯龍吟》里的司馬家,張春華的重要性可能被忽略了
不談正史,就說電視劇里的司馬昭,就像前面扮演者的回答一樣,抓住了這個角色的主要特點,三個字,陰,毒,狠。
這個劇最好的地方就在於,刻畫了每個人物的性格逐步變化的過程,而沒有把每個人的形象臉譜化,從一出場就給定一個形象。
比如司馬懿,從一開始只是有點聰明才智的讀書人,經過多年政治舞台上的鬥爭磨練,最後變成了一個野心家,陰謀家,是一個逐步黑化的過程。
上部給人的一個印象是張春華這個角色的戲有點無聊,屬於明顯的故意加戲,很多餘,似乎跟劇情本身無關。但看了下部就會發現,張春華的去世是一個明顯的轉折點。
上部里的司馬懿家可謂父慈子孝,和睦歡樂,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在整個以政治和軍事鬥爭為主的劇里,司馬懿家是唯一讓人感到有些常人的普通生活的溫暖的場景。
下部隨著司馬懿政治地位的上升和政治鬥爭的激化,司馬懿家成了一個陰謀最集中的地方。柏夫人死了,夏侯徽死了,而且,他們都是直接因為司馬家的政治陰謀而死。
張春華的死是一個明顯的轉折點,張春華對司馬家來說,是代表著人間煙火的一個角色,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張春華在的時候,司馬懿還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張春華死後,司馬懿就成了一個純粹的政治機器,完全喪失了人性。
從這個角度說,張春華實際上才是司馬懿的初心的真正的象徵,而不是他最後放生的那個烏龜。張春華的死,也意味著司馬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的徹底死亡,剩下的只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政治機器。
張春華死後,司馬懿沒有了人性,司馬家也沒有了人性,成了一個充滿陰謀和勾心鬥角的地方。她的衰老和最後死去也象徵著,司馬家的人性在政治鬥爭中逐步減少,以至於最後消亡,變成一個純粹的陰謀窩子。
司馬懿在和曹爽斗,司馬昭在明裡暗裡和司馬師較勁,後起的司馬倫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了又一個野心家,陰謀家。自稱為司馬懿學生的鐘會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誅殺夏侯玄,何晏,都有他的出謀劃策。
不過,相對而言,這個電視劇又是在末尾部分區分了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顯得更為光明正大一些,雖然也有陰謀詭計,但是大節上還是站得住的,而司馬昭就不同了,完全是一個陰謀家,陰狠毒辣。
司馬昭的陰狠毒辣終於讓他成為篡位的一個關鍵人物,但這個電視劇又埋下的另一條線就是在他的陰謀家小團隊里,鍾會司馬倫也都在成長,而且一個比一個更陰險毒辣。
這也就是後來石勒說的,司馬懿家族以陰謀詭計篡奪曹魏江山,所以後來司馬氏的晉朝從一開始就在陰謀中建立,很快又在陰謀和野心中走向內亂和崩潰。
所以,《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在晚年雖然權傾朝野,人人懼怕,但他又顯得非常孤獨,對誰都不信任。張春華還在的時候,司馬懿雖然已經陰險狡詐非比尋常,但至少他對張春華還有正常人的感情,張春華死後,他的這一面就完全不存在了。
當然,正史上真實的張春華是另一回事,其實手段也是很毒辣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司馬師、司馬昭這種兒子。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