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穆夏與新藝術運動:一場藝術美與商業性的融合

穆夏與新藝術運動:一場藝術美與商業性的融合

▋本文來源:《法人》特約撰稿 唐穎

「經過長途飛行,文物終於從遙遠的捷克布拉格運抵廣州。」

這是廣東省博物館11月中下旬在官方微博上發出的一條消息。11月25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和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市藝術博物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名為「穆夏與新藝術運動」的大型展覽正式拉開帷幕。

捷克國寶級畫家穆夏和「新藝術運動」

阿爾豐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9),捷克畫家,裝飾藝術家。這個名字在裝飾藝術界可謂如雷貫耳,他把唯美藝術融入了生活中,開啟了一場新藝術運動,被認為是動漫藝術殿堂的啟蒙者。穆夏是捷克第一套郵票與第一套紙幣的設計者,被譽為捷克國寶級畫家。在這次的展覽中,廣東博物館的宣傳語里介紹他為「消費主義夢幻設計師,設計遍布書籍、服飾、珠寶、傢具、建築等領域,而他卻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達半個多世紀……」

此次展覽分為「流行風尚——穆夏的招貼畫藝術」、「美的遇見——穆夏和畢勒克的宗教藝術」「綵船之夢——斯拉夫民族的節日」「民族之魂——布拉格市民會館設計」「神秘想像——畢勒克的多元創作」「先鋒創作——捷克新藝術珍品薈萃」六個主題板塊。

說到穆夏,就不可不提「新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緣起1880年,在1890年至1910年間達到鼎盛。這個時期中產階級崛起,工業化大生產造就了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革新;同時,科技、藝術、音樂、文學、戲劇等領域精彩紛呈,被法國人稱為「美好時代」。

新藝術運動這個概念高度概括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盛行的裝飾性風格。厭倦了古典藝術、又不願意被工業化商品挾持的藝術家們師法自然,大量採用植物和動物紋樣等自然元素做裝飾;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沒有完全的平面,因而在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有機形態,而這種曲線風格受到了東方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古代中國畫和中國古代的瓷器紋飾,以及日本江戶時期的裝飾風格與浮世繪等對新藝術運動有著顯著影響。反之,新藝術運動的蓬勃興起又對中國近代的廣告畫,直至今日的藝術設計和建築設計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11月13日,著名拍賣行佳士得剛剛在日內瓦舉辦了「超越界限:歐洲瑰麗珠寶珍藏」的專場拍賣會。在這場拍賣會上,呈獻了110件新藝術時期的珠寶首飾,所有珠寶首飾全部成交,並創造了1235萬瑞士法郎的驚人成交價格。

而「穆夏與新藝術運動」展覽,更證實了人們對於穆夏、對於新藝術運動的關注。儘管這是一個收費展覽,但是現場依舊人群浩蕩,每一位駐足作品前的身影,以及每一雙長久凝視的眼睛,都在專註感受著新藝術運動以及穆夏作品的永恆魅力。這種目光,穿越當下,帶領每一位觀者回到19世紀末的法國——

穆夏作品的美與力量和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1860年,穆夏出生於摩洛維亞小鎮,1885年在資助下到慕尼黑藝術學院學習。兩年後,穆夏前往藝術家的聖地巴黎朱利安學院求學,自此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1894年聖誕節,夜幕沉沉籠罩下的巴黎,充斥著黑暗工業和緊張的情緒。那個時候,唯有女郎們流動的舞裙才能夠給這個氣氛緊迫的世界帶來一絲搖曳的生機。那時候,法國最富風情的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正要推出她的新年歌舞劇《吉斯蒙達》。

在當時的法國,歌舞劇廣告是斷斷不可或缺的,然而聖誕前夕大家都忙於慶祝,唯有正在印刷廠幫忙校稿的穆夏承接下了這個海報的活兒。這位在巴黎遊學的、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或許不能被稱作年輕人了,當時的穆夏已經34歲)尚未嶄露頭角,儘管他擁有著成為一名真正藝術家的強烈信念,卻也不得不臣服於困窘的生活中。

繪製海報在當時是一個商業味道十足的工作,不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創作,但在穆夏的筆下,海報卻展現出了一種與當時流行範本大相徑庭的風格,以至於當他呈現作品的時候,老闆大為光火地把他訓斥了一番。好在委託人演員莎拉·伯恩哈特對於這幅海報十分滿意,盛讚穆夏將自己畫成了仙女。這副一夜間被貼滿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吸引了全城目光的海報就是此次展覽位列第一幅的作品《吉斯蒙達》。

很多人興奮激動且沉醉其中,甚至有人賄賂印刷廠的工人才能得到一張海報,還有的人趁著夜色,將海報從廣告板上偷偷刮下來帶回家。人們對於新藝術的好奇和包容,使得穆夏風格的藝術海報逐漸獲得認知。

這幅海報高達兩米,為新年歌舞劇《吉斯蒙達》特別創作,劇中主角就是莎拉·伯恩哈特。畫中的莎拉身穿拜占庭風格的長袍,繁複而極具節奏感的花紋泛著柔和的金色。莎拉身姿優雅而矜持,她的身後是馬賽克鑲嵌的圓環,組成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的字母,高貴又自矜的身姿體現出了莎拉的個性,完美詮釋了「每個到巴黎的人有兩樣東西是不能錯過的,一個是埃菲爾鐵塔,另一個則是莎拉·伯恩哈特」。

莎拉手持一尾棕櫚葉,像是拈起一支來自自然的羽毛筆。自然,則是穆夏無處不在強調的元素,包括伯恩哈特頭上那一頂綻放的大朵花冠。穆夏太喜歡自然的植物了,他的工作室里栽滿了無數盆花草。他的筆下,花草被描繪得無比生動蓬勃,幾乎任何一個題材都能與花朵相呼應。

《吉斯蒙達》海報中呈現的頭部背景的圓環背景裝飾、拜占庭風格的飾品、襯托出女性身姿的優雅長袍,以及後來的「通心粉」式的蜿蜒長發、熠熠生輝的星辰……一切的一切,烘托出畫面中的優雅女性,充滿了生命與燦爛之美。

這就是穆夏的藝術,也正是這樣的特徵,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吸引來了各種商業公司的青睞。從《吉斯蒙達》開始,無數訂單紛至沓來,穆夏大噪名聲。之後,他在隨後的七年里創作了多組「四幅一套的裝飾組畫」,比如《寶石》《一日時序》等。

穆夏當時受到日本浮世繪以及版畫藝術的影響很大,但是他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以至於後來日本漫畫也充分利用和借鑒了穆夏的「強調線條+色彩鮮明」的套路,創作出了美少女戰士、魔卡少女櫻等著名經典漫畫形象。穆夏的廣告海報中,完美地展現出他將藝術美與商業性融合的能力。這次展覽中,就陳列了數張穆夏極具代表性的廣告作品。

比如《默茲的啤酒廣告》里,頭戴鮮花和麥穗的慵懶少女;《完美的自行車》里,伏在自行車頭上,長發飛揚的少女;《JOB香煙廣告》里,表情慵懶而陶醉的少女,這些可愛且極富魅力的女性形象,都成為穆夏心中美與力量的化身。

穆夏對於藝術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讓廣告成為藝術,也讓藝術大眾化」。當大大小小的彩印石版海報張貼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時,公眾終於能夠同過去的特權階級一樣,瞻仰藝術的光芒。

穆夏曾經發自內心地說道:「我很高興,我所創作的藝術,是大眾的藝術,而非私人的空間……無論貧窮還是富裕之家,都能看到我的作品……我寧可做一個圖畫匠人,也好過為藝術而創造藝術的人。」

讓每個人都自由地享受藝術與美——也許這並非穆夏一開始來到巴黎時的想法,卻最終成為他的信念,乃至於當他離開巴黎,回到祖國捷克時,他仍一如既往地保持如此信念。

穆夏晚年創作了20幅巨型壁畫組畫《斯拉夫史詩》,這個系列作品耗費了他將近20年的心血,而這些畫也直接將他推向了死亡。

上世紀30年代,德國納粹認為《斯拉夫史詩》煽動捷克的民族復興運動,穆夏遭受了秘密警察的逮捕與審訊,他在迫害中感染了肺炎,出獄幾天後便過世了。《斯拉夫史詩》組畫也被納粹沒收,其他一切作品被禁止展出。直到1928年,這套4米X 6米的巨幅畫作才被首次展出。

一直以來,《斯拉夫史詩》的出國展覽有著諸多爭議,今年3月終於在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出。這次,原本計劃同步借展到廣州省博物館,但是最終沒有實現,成為「穆夏愛好者」與新藝術愛好者心中的遺憾。或許當它來到中國的時候,我們能更進一步地了解穆夏吧。

實習生:羅嘉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法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