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的禍起蕭牆
康熙讓明珠引進許多佞幸,又讓他擠走索額圖,其後明珠被郭琇彈劾得無辭可辯,康熙仍舊把他留在身邊,當「內大臣」,真是大錯特錯。
明珠這人小有才,懂得順從康熙的喜怒,是佞幸之中最佞幸的一個。他也許對太子胤礽本無成見,但為了對付索額圖,就先對太子胤礽下手。因為太子胤礽的母親孝誠皇后,是索額圖的侄女。
康熙在康熙十一年叫索額圖擔任「太子太傅」。那時候,太子胤礽還不曾出世(生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所謂「太子太傅」,在當時原不過一個「加官」(虛銜)而已。
孝誠皇后在生下胤礽的一天,不幸崩逝。
康熙皇帝對胤礽甚為憐愛,在胤礽才有一歲又七個月的時候,便正式冊立為太子。康熙自己教他識字,又請了張英與李光地、熊賜履等人當他的老師。到了康熙二十五年,並請了湯斌與耿介分任詹事府的詹事與「少詹事」,當太子的輔佐。
湯斌與耿介均是不肯附和明珠的人,明珠在康熙面前常說他兩人的壞話,於是幹了不到一年,耿介辭職,湯斌氣死。
胤礽在康熙的三十五個兒子之中,雖不是最能幹的一個,卻不能不算是最好的一個。他把滿、漢文字均學會了,騎射也懂一些,在康熙於康熙三十五年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之時,他留京「居守」,處理各部院的奏章,尚無錯失。
康熙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到寧夏去(第三次親征噶爾丹),胤礽又居守一次。這一次,為了幾件小事,觸怒了康熙。 哪幾件小事呢?(一)動手打了平郡王訥爾素、見勒海善、鎮國公普奇。(這幾人是否該打,待考。)(二)奪了蒙古人進貢的馬。(三)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凌普勒索包衣下人(但這凌普是康熙自己任命為內務府總管的)。
次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八月間出去行圍(打獵),中途皇十八子胤祄【xie】生病,滯留在拜昂阿,康熙迴鑾去看這八歲小兒的病,太子胤礽也去看。康熙說,胤礽毫不關心弟弟的病,而且「每夜逼近布城(皇帝帳篷),裂縫竊視」。康熙又說:「朕不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其實,胤礽竊視,未嘗不是關心父親康熙是否憂戚過度;至於胤祄的生死,康熙自己也說過:「區區稚子,有何關係?」)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在布爾哈蘇台繼續「行圍」,太子胤礽與皇長子胤禔【zhi】均在身邊。這月十六日,康熙召集王、大臣,宣布太子的罪狀,邊哭邊說,說完自己倒在地上,當場把胤礽廢了,交給胤禔看管。
太子的罪狀,除了上述的幾件小事之外,是圖謀為索額圖報仇。
索額圖是五年以前(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以「妄行議論國事」的罪名,被康熙逮捕的,不久便死在牢里。索額圖死了以後,他的罪名漸漸地由「妄行議論國事」,擴大為「密謀大事」。果真是「密謀大事」,又何致僅僅被處拘禁而已?
至於說,太子胤礽想為索額圖報仇,更是冤枉之至。這顯而易見,是明珠一班人的口吻。以聖明自許的康熙,竟然輕信讒言。
最倒霉的,是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與阿爾吉善,和胤礽的兩個格蘇爾特(侍從之官)哈什太與薩爾邦阿。這四個人在太子被廢之時,一齊砍頭。
康熙廢了太子以後,回到北京,覺得太子由皇長子胤禔一個人看管還不能放心,加派皇四子胤禛共同負責。這皇四子胤禛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在當時不過是一個貝勒,次年晉封為雍親王。
皇長子胤禔這時候是直郡王,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妃子,姓納喇氏。皇四子胤禛的母親也只是一個妃子,姓烏雅氏。
胤禔知道自己沒有希望當太子,卻也要與太子胤礽作對,雇了一個喇嘛巴漢格隆,用邪術咒得胤礽發瘋(是否真發了瘋,也待考)。在胤礽被廢以後,他向康熙建議兩點:(一)皇八子胤禩,有帝王之相,不妨立為太子;(二)皇上如果想殺胤礽,不必親自動手,有人肯做。
康熙聽了大怒,吩咐把這胤禔也關起來。從此,康熙對皇八子胤禩也有了成見。
原來明珠所想捧的人,正是胤禩。明珠曾經叫王鴻緒正式保薦胤禩,碰了康熙的釘子。然而康熙似乎始終不知道,明珠是太子問題的幕後之鬼。
皇八子胤禩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母親叫做良妃,姓衛,漢人之女,出身不明。(小說家許嘯天在他的《清宮十三朝演義》上說,康熙奪了一個布店老闆衛光輝的有孕之妻,稱為衛妃,生下雍正。)胤禩此人頗有才幹,倒是雍正在「上諭」中說得很明白的。 康熙在廢了胤礽以後,把內務府總管凌普免職,抄家;任命胤禩「署內務府總管事」(代理內務府總管)。
朝中的若干大臣如阿靈阿與鄂倫岱之流,以及若干皇子如胤禔及胤禟、胤珴、胤禵,是一向與胤禩要好的:他們見到胤禩榮膺要職,均以為康熙有立胤禩的意思。至於,看出胤禩有帝王之相的相士張明德,則高興得得意忘形。
誰知不到幾天,康熙查出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胤礽」,再度發了雷霆之怒,把胤禩免職鎖拿,同時把相士張明德與曾經被胤礽打過,而確是阿附胤禩的鎮國公普奇,一併交議政王大臣審理。
議政王大臣審理以後,胤禩被革去見勒爵位,成為「閑散宗室」,張明德凌遲處死,普奇也革去公爵。
康熙在接連懲罰了三個兒子(太子胤礽、皇長子胤禔、皇八子胤禩)以後,頗為後悔。不久便又釋放胤礽,叫他住在咸安宮,也恢復了胤禩的貝勒之爵。(皇長子胤禔,則一直圈禁在家裡,不曾釋放,於雍正十二年病死。)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十日,康熙重新把胤礽立為太子。將近四年以後,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卻又把他廢了。這一次的罪名,是他替步軍統領托合齊等幾個獲罪的貪官潛通消息。(明珠在康熙四十七年已死,與太子此次被廢的事並無關係。)
康熙叫胤礽仍舊住在咸安宮,但不許出去(禁錮),也不許與人往來。康熙說,「胤礽儀錶、學問、才技俱有可觀,而行為乖謬,不仁不孝,非狂易而何?」這分明是說胤礽已經成了瘋子,但是康熙又接著說他不是得了神經病,而是交了壞朋友:「凡人幼時猶可教訓,及長而誘於黨類,便各有所為,不復能拘制矣。」
三年以後,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胤礽不耐煩被「拘制」的生活,用礬水寫隱形文字,托一個醫生帶出去,和那位被他打過的普奇通信。似乎是叫普奇運動朝中大臣,舉他自己為大將軍。結果,普奇又吃苦頭。
過了三年(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任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駐紮(青海的)西寧,升四川巡撫年羹堯為四川總督,駐紮成都,以對付派兵侵入西藏的準噶爾首領策妄阿拉布坦。
胤禵的行情,一天一天地漲,胤礽的行情,便一天一天地落下去。然而朝中仍有若干大臣,對胤礽不忘情,想勸康熙回心轉意,三度立胤礽為太子。
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時候,大學上王棪和陳嘉猷等八個御史,先後上書,請康熙早立一個太子,不敢提起胤礽的名字。他們的奏章,被康熙擱起,不予批答。
次年,翰林院檢討(「檢討」比編修低一級)朱天保鼓了勇氣,說出胤礽的名字,請康熙考慮。康熙把朱天保殺掉,也殺掉與他同謀的副都統戴保。男三個同謀:朱天保的父親(侍郎朱都訥),與副都統常賚、內閣學士金寶,枷首示眾。還有一個同謀,「都統銜」齊世,交宗人府幽禁。
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在萬壽節(康熙生日)的一天,那位碰過軟釘子的大學士王棪,又拼了老命,約同御史陶彝等十二人,請皇上立一個太子。康熙很生氣,罰王棪與陶彝充軍。王棪年紀大了,不能去;康熙叫他的一個兒子代去。
胤礽就這樣永久被禁錮在咸安宮。
康熙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去世,繼位的不是胤礽,也不是胤禩,而爆出了一個冷門:皇四子胤禛。
胤禛自己說,康熙在臨終之時當面指定他繼承帝位。別人說,康熙留下了一個條子,交給國舅隆科多,條子上面寫的是「傳位十四子」,這隆科多與胤禛勾結,把「十」字改成「於」字,變成了「傳位於四子」。
胤禛即位以後,不釋放胤礽,而封胤礽的兒子弘哲為「多羅」理郡王。他重用皇八子胤禩,封他為和碩廉親王,叫他與皇十三子胤祥(封為和碩怡親王)及大學士馬齊,共同「總理事務」。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