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值得收藏!保護聽力的五個套路

值得收藏!保護聽力的五個套路

1、避免近親結婚

在全球範圍內,每出生1000個新生兒,就會有1~3個先天性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兒。先天性聾的患兒中,約50%是遺傳性的。由於先天性遺傳性耳聾大多數(80%)是隱性遺傳,父母雙方通常沒有耳聾表現而攜帶有耳聾基因。兩個攜帶有耳聾基因的男女雙方的結合,就有25%的機會生育先天性遺傳性聾缺陷的孩子。

因此要避免近親結婚。因為近親屬人群中,染色體基因的同源性增加,攜帶相同耳聾基因的可能性更大,生育耳聾先天缺陷孩子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2、及時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

母親孕期的病毒感染,例如皰疹病毒和風疹病毒等,或藥物因素都可以影響胎兒內耳的結構發育,引起新生兒先天性聾。因此,母親孕期要避免感冒,要慎用藥物。

新生兒一出生時,就需要進行聽力篩查。如果第一次聽力篩查未通過,出生後4個月需要進行第二次聽力篩查。如果兩次聽力篩查均未通過,就需要高度關注了,應密切注意孩子對環境聲音的反應,並且在6個月時到醫院的耳鼻咽喉科進行聽性腦幹誘發電位檢查和診斷。

一旦確診為先天性感音神經性聾,就要儘早驗配助聽器,使患兒及早接觸語言信號,促進大腦皮層言語中樞的發育。一旦發現助聽器無效,不能幫助孩子聆聽,就需要儘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因為人類大腦皮層的聽覺言語中樞的發育在3周歲之前基本完成。在5周歲之前還有可塑性。6周歲以後就不再發育,也無可塑性。先天性耳聾患兒的聽力補償一定要儘早,絕不能超過3周歲,否則就會錯過大腦皮層語言中樞發育的最佳時機。

3、慎用耳毒性藥物

若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致聾家族史,一定要主動告訴醫生,避免使用這類抗生素。醫生處方或者病人用藥時都要有防範意識,尤其是孕婦、嬰幼兒、腎病患者,以及雜訊環境工作者。一旦在用藥過程中,出現耳悶、耳鳴、眩暈、步態不穩等,立刻停葯並進行有效治療,爭取挽回部分聽力。

4、遠離強聲刺激和雜訊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避免爆震性的強聲刺激,要遠離爆炸聲,必要時用手捂住耳朵,防止強聲刺激引起內耳窗膜破裂。同時,要注意避免長時間的雜訊刺激,不要長時間聽耳機。噪音環境中的工作者要注意防護,定期到醫院的耳鼻咽喉專科進行聽力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及時獲得治療和保護。

5、耳病及時治療

由於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突發性聾,最終都涉及到內耳毛細胞和螺旋神經元細胞的侵害,這些細胞很嬌嫩,經不起長時間的損害,及時的治療修復使之復活是耳聾恢復的基礎,毛細胞或螺旋神經元細胞一旦變性壞死就不能再生,因此得了耳病一定要及時治療。

除了內耳疾病以外,中耳疾病同樣會引起聽力下降,而且中耳疾病嚴重時也會累及內耳,這時聽力下降就會變得更嚴重,也更難治。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非常常見,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鼓室不脹、鼓室粘連或鼓室硬化,嚴重影響聽力。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穿孔,應及時治療,獲得干耳,爭取鼓膜修補和恢復聽力機會。否則反覆中耳感染,會引起混合型耳聾,增加治療恢復聽力的難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覺有道 的精彩文章:

小心中耳炎謀殺你的耳朵!

TAG:聽覺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