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不要這麼隨意?這個國家的國號竟然是用土特產命名的

要不要這麼隨意?這個國家的國號竟然是用土特產命名的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伯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這首「詩」,想必都不陌生,郭德綱的單口相聲中經常用到,叫做定場詩。

至於橙子君為什麼在上面打了引號,因為其實這並不算一首詩。

這是《二十一史彈詞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中的詞牌曲:西江月。作者:楊慎。

詞中提到的夏商周,大家自然不會陌生,都是我國歷史上的國號,常聽的還有唐宋元明清。

雖然我們對這些國號都耳熟能詳,但是這些國號是怎麼來的呢?在這些國號背後,又有哪些意義呢?

其實國號很早就有記載,《史記 五帝本紀》中記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

我國古代,誰得了政權,就誰「得國」,很明顯這是一句廢話……

執掌政權就「享國」,注意不是「享年」哦……

失掉王朝自然就叫「失國」。

國家的名稱或名號。是為表示新朝的「聖明」,每個開國之君都要定國號以彰其「明德」。不過有一些國號的確立,又有些太過浮皮潦草,簡單到讓人瞠目。

第一種,以所封爵的名稱確立國號

這種確定國號的形式來自其創建人的爵位名稱,而爵位往往又與某一地名相一致。

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後,便以「漢」為國號。

隋國的國號,也是因為楊堅稱帝前曾承襲了其父楊忠隨國公的爵位。

類似的朝代還有晉、劉宋、梁、高齊、北周、唐及後梁等國。

第二種,以其發源地或是特產名確定國號

夏、商、周、秦、孫吳、後晉和宋等朝代均以其發跡地為國號。

《史記 殷本紀》中:「殷契……封於商」。就是這個意思。

周的國號,也是來自其始祖活動過的周原。《史記?周本紀》的《正義》說:「太王(古公亶父)所居周原,因號日周。」

《史記?秦本紀》:「孝王日:『朕分其土為附庸,邑之秦。』」什麼意思,就是秦朝的先祖住在秦地唄。

看了我們上面這幾位開國皇帝,對於家鄉的感情還是蠻深的。橙子君就想問了,如果住在下面這些地方,這個國號改怎麼取呢?

以特產為國號的朝代多見於少數民族政權,如契丹人所建的遼國。

「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鑌鐵之意,遼太祖的發跡地盛產鑌鐵,故該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在位時,改國號為遼。

看來遼太祖的思路思維非常跳躍,不過橙子君也查了一下,雖然不知真偽,不過貌似遼國還有其他的特產。

好吧,如果真是這樣,那遼國的國號應該叫什麼呢?

再來看我們的金太祖,金太祖認為,「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壞,」為顯示其國比遼更堅強,便以金為國號。

跟我比硬,還是省省吧你,話說如果金太祖痴迷武術的話,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金國會不會就取名為「快」國了?

第三種,根據讖語或文意以及社會上流行的某種口號確定國號

元世祖忽必烈遷都北京,取《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改蒙古國號為元,不久滅掉南宋統一了全國。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是依據元末社會上流傳的「明王出世」這一口號,和他任起義軍副元帥時製作的黃旗上所書「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這兩句話,確定其國號為明的。

第四種,以其他原因確定國號

因尊崇某前朝國家而沿用其國號:歷史上曾出現過幾個周朝,其建立者大都尊崇周禮、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續長久,故而寄予厚望。如武則天改唐為周均屬此類。

不過由於他們的瘋狂崇拜,給我們後世的史學家帶來了麻煩,這麼多的「周」應該怎麼區分呢?

所以,凡在國號前加的前、後、南、北、東、西以及姓氏等,一般都是後世史家為了區別相同國號而追稱的。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單的一個國號就有這麼多的講究和由來,其實比起國號來說,每個皇帝的年號更為複雜,橙子君也會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共同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昕橙則靈 的精彩文章:

清朝之前古代人都不堆雪人,他們堆的都是這些大傢伙

TAG:昕橙則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