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了解一下最有名的球鞋黑科技!
哈嘍,大家好,我是同鞋!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球鞋的科技運營,我們之所有對球鞋有著深深的迷戀,除了難以割捨的籃球情懷,很大一部分則是源於它蘊含的各種科技,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
1、自 2012 年 Nike 推出首款真正意義的編織跑鞋 Flyknit Racer 後,隨後的短短 5 年間Knit 織物鞋面這個全新概念幾乎席捲了整個球鞋圈。
Flyknit Racer
通過 5 年間的不斷進化,無論在輕質還是包裹,透氣還是支撐,都有了長足的進化。
如果說當 2012 年的時候,你還對這項科技有所懷疑,那麼現在相信你也漸漸放棄了皮質為王的篤定。
同時編織概念不僅僅顛覆了球鞋圈,越來越多的時裝品牌也開始引入這一概念,巴黎世家的 Speed Trainer 襪子鞋更是這一革新的受益者。
2、說完鞋面我們再來談談腳感,提到腳感相信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它的名字。
這個 adidas 與德國化學巨頭巴斯夫在 2007 就開始合作研發的產物,相信現在絕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都已經體驗過它的魅力。
boost
好在這個像電器泡沫包裝的全新緩震材料,得益於自身獨特的結構,在穿著過程中,每個小膠囊顆粒都有效的擠壓、膨脹、回彈,帶來的緩震性能讓人一踩難忘。
而也正是 Boost 的問世,讓 adidas 成功打了一場翻身仗,各大品牌再度在緩震科技上展開了軍備競賽,Nike 的 React、Puma 的 NRGY、Reebok 的 Floatride 都是近幾年口碑出色的中底材質。
3、當 adidas Futurecraft 4D 亮相的那一刻,相信你和我一樣一頭霧水,3D 還沒玩利索怎麼就又來了個 4D?
adidas Futurecraft 4D
其實 Futurecraft 4D 是在 3D 立體列印的基礎上,加入 adidas17 年來收集的跑步數據,進行精確計算所得出的數據,所以在 3D 列印上加上 Digital 的維度,就成為了 4D!
此前首批問世的 300 雙幾乎都贈與 adidas 的親友,市場炒賣價格高達數萬元。在緩震表現方面,通過下面兩個動圖,可以看出整體形變比 Boost 更加明顯。
除此之外,之所以把它排在 Boost 之前,更因為它另外兩個重要特性。因為這個整個列印過程中通過光、氧合作讓材料固化,中底成型時間比普通 3D 列印要快 25~100 倍,幾乎可以進化到實時的列印!
而Digital這一維度則可以通過測量每個人的腳部受力數據,真正做到私人定製,準確科學的打造出完美適合雙足的鞋款。
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可以給我點贊或者是關注我,我是同鞋,我們下次見!


※新鞋資訊!威斯布魯克第一雙簽名鞋 Jordan Why Not Zer0.1
TAG:同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