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薩達姆離開世界14年,伊拉克人民現在幸福嗎?

薩達姆離開世界14年,伊拉克人民現在幸福嗎?

薩達姆號稱中東雄獅。上台後,他仿效他的阿拉伯復興黨前輩納塞爾,塑造自己民族主義政治強人的形象,打算打造一個伊拉克民族,並在中東稱霸。可是伊拉克民族主義先天不足,一個國家的凝聚力不強,薩達姆需要時間來整合它。然而薩達姆卻很心急。

在西方國家的煽動下,兩伊戰爭爆發。其結果是這場戰爭耗時八年,兩國除了空耗國力之外,一無所獲。而且用最先進的武器打了一場最沒頭腦的戰爭,把雙方武裝力量最蠢的一面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兩伊戰爭結束後,擺在薩達姆面前的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軍事開支。伊拉克軍隊數量從兩伊戰爭之前的20萬膨脹到戰爭結束時的120萬人,如果一下子進入和平狀態,養這樣一支軍隊,對於伊拉克這個國家是一個深重的負擔,而搞裁軍又是非常困難的。

在兩伊戰爭之前,薩達姆通過宣布將伊拉克所有的石油資源開採權收為國有。伊拉克所擁有的石油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在薩達姆政府的大力開採下,國家經濟迅速增長,人均收入達到5000美元,人民生活富裕。當時,伊拉克的財政盈餘有390億美元,可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已經變成了欠外債800億美元,其中欠了科威特140億美元。伊拉克就這樣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通過這場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薩達姆才發現自己走到了死局。有沒有破局的辦法呢?對當時的他來說,只有鋌而走險,去打科威特這一條路。這一舉動在薩達姆看來有很多好處,首先,伊拉克的海岸線短,打下科威特可以擴大其出海口;其次,伊拉克軍隊在和平時期毫無用處,繼續打仗,能夠發揮作用;最後,科威特不僅十分富裕,還是伊拉克的債主,打下科威特,不僅不用還債了,還能得到一大財源,真是非常值。

狂妄自大的薩達姆獨斷專行,如意算盤最終落了空。原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本身就是國際社會上大逆不道的行為。可以說,薩達姆政權的真正掘墓人就是他自己。

在薩達姆69歲的那一年裡面,薩達姆的處境是非常不好的,特別是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夜裡。在這一夜,薩達姆選擇了不吃晚飯,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睡上一覺,因為過了這一夜他就再也無法睜開眼。

其實他這麼做是為了第二天在上刑場的時候,他的臉色會好看一點吧。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絕對不能毀壞的,他想光榮的死去,淡定地去迎接死神的降臨。可是看管他的美國士兵卻不給他這個機會,他們在一旁無情地嘲諷著薩達姆,就是不讓他睡覺。

當時《星期日電訊報》的報道:「當時有一位名字叫阿里的看守,拿著第二天絞刑用的繩子對薩達姆說:這東西等著你呢,這東西等著你呢」。這其實就是告訴薩達姆他:生命還有最後的6小時,你竟然還可以安心地睡覺!

薩達姆當時想抽一根煙,但是當時的看守就是不給他,甚至還將他帶入了行刑的房間,讓其穿上了黑色的長大衣,但是卻不給他戴領帶。一位法官問他最後還有什麼話想說?薩達姆說:「快來吧,趕緊動手!只要我活著,我就不會害怕任何東西,更何況是可恥的你們。」

2006年12月30日,薩達姆被執行絞刑,生命走到盡頭。行刑當日,薩達姆穿著黑色大衣、深色上衣,黑色褲子,黑色鞋子。他被綁著,戴著腳鐐。行刑前,他被要求取下黑色帽子,被允許。但是,在行刑前,行刑者特意給薩達姆脖子上圍了一條灰色頭巾,這是為什麼呢?

據報道,行刑者是兩名對薩達姆「恨之入骨」的伊普通農民。在伊拉克,行刑者一職並沒有專人固定擔任,一般由司法部職員志願臨時擔任。自2004年以來,伊拉克志願行刑的人已有不少,但輪到薩達姆的時候,司法部里似乎沒人願意擔任此職。

據目擊者回憶:當行刑者扳動開關,他的身體從金屬板門洞中垂下大約半米,立即聽到了他脖子折斷的聲音,甚至看到繩套上有一點血跡。行刑者讓他在那裡吊了大約10分鐘,後來一名醫生進來證實他已死亡,他們這才把他解開,將屍體裝在一隻白色的口袋中。

薩達姆的行刑過程被人秘密用帶有攝像功能的手機拍下,當鏡頭移到薩達姆頭部的時候,白色裹屍布被拉了下來,露出了他的頭部和頸部。他的頭部朝右邊扭曲了90度。在位於其頜線下部1英寸左右的左頸部,有一個圓形的帶血大傷口。他左臉上有一些紅色大疙瘩,裹著頭部的裹屍布上有血跡。顯然,這是在薩達姆被絞死並被放在擔架之後不久拍攝的。

行刑者只所以給薩達姆脖子上圍一條灰色圍巾,目的是掩蓋因絞刑繩索過長導致脖子出現的斷裂或裂口。最終傷口還是被披露出來,發布在互聯網上,這起「意外」讓伊拉克政府十分難堪。

伊拉克戰爭是國際上非常關注的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正式牽扯到國際方面,讓薩達姆這一案件深受國際上的矚目,關於他被執行死刑後,國際上也議論紛紛,有人非常高興,也有人十分鬱悶,為此憤憤不平。其中最為高興的當屬伊朗和科威特,兩伊戰爭持續8年的時間,讓兩國的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災難降臨在他們的身上。薩達姆對科威特的進攻給為激烈,對其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然而如今薩達姆的死,讓這些國家的人們尤為高興,他們終於擺脫了戰爭,免受戰爭帶來的災難。科威特表示薩達姆是反人類的劊子手,對薩達姆處死一事他表示非常支持。

還有其他國家對這一事件抱有不同的看法。利比亞的卡扎菲給薩達姆降了半旗,並宣稱全國哀悼三天,他們將其視為英雄,另外巴解組織認為絞死薩達姆違反了國際法。一些中東國家保持中立,對此並不發表任何的意見,沙特表示十分沮喪,這種做法不很合理,其他海灣國家認為這樣做甚至會激化伊拉克內部矛盾。法國,俄羅斯也反對這樣的做法,以色列對其持支持的態度,他認為薩達姆是對其造成威脅的人,他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美國認為這是伊拉克民主的里程碑,以後伊拉克會發展的更好。

日本表示尊重,他認為這是以法律為依據的。不管怎麼樣,我們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不管怎麼樣,世界和平是我們期許的,這應該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世上沒有後悔葯,只要一步做錯,就沒有挽回的餘地。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他存在的意義,當他做出偉大成就時,有人對他是唯命是從,認為他有卓越的才華,能為國家帶來利益,帶領人民走向繁榮富強,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一當這個人對我們沒有用途的時候,我們就會落井下石,推之遠去,完全不顧絲毫的情面,對其嗤之以鼻。

但是當我們再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又會想起他的好處。這樣的想法是極其狹隘的,我們不能這樣對待曾經對我們友善的人,否則我們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甚至還會降領在我們後代身上。這就讓我想到了薩達姆的例子,他的事件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2003年美軍進入巴格達後,受到了伊拉克民眾的熱烈歡迎,伊拉克民眾為了和薩達姆斷絕關係,將薩達姆的雕像銷毀,12月13日,在叛徒的出賣下,薩達姆被美軍抓獲。之後便是對薩達姆進行的長達三年的世紀審判了,據說薩達姆在被審判時,有個伊拉克人走上審判台,對著薩達姆臉上吐痰,並說是薩達姆把他們帶入了地獄。薩達姆反駁說道,不,是我把你們帶入了天堂,是美國把你們帶入了地獄。當面對法官審判時,薩達姆這樣說道:沒有我,伊拉克將一文不值!他這樣的話受到了很多人的嘲諷,並遭到路人的鄙夷,可現如今,薩達姆的話得到了應驗。

當薩達姆被處死11年之後,伊拉克的情況又是怎麼樣呢?一位接受採訪的老大爺說「說不定我哪天就死了,如今這個國家一片廢墟。」確實,在薩達姆倒下後,伊拉克人們所嚮往的民主和自由並沒有到來,一個薩達姆倒下了,卻有無數個暴君站了起來。一位在廢墟里尋找自己侄子屍體的老大爺在接受採訪時悲憤的說道「新伊拉克在哪裡?,我們的生活從沒有保障,我侄子的屍體還在這片廢墟之下。」

十四年後,當伊拉克人民看著街頭的槍炮、數十萬平民的無辜傷亡和無休止的恐怖襲擊,想起了薩達姆在獄中的警告:沒有我,伊拉克將是極端分子的溫床,而美國人無法收拾這一切。事實證明,美國人不是來拯救他們的,而是替伊拉克人民打開地獄之門。如今的伊拉克人,除了「自由」便一無所有。

不知道當時在薩達姆屍體旁載歌載舞的人之後有沒有後悔過。而今,到薩達姆陵墓悼念的人越來越多,每天有二三百人,紀念日達到幾千人,薩達姆死後,很多人才明白,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真的一文不值,可是已經無濟於事了。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死後,與之交好國家約旦卻頂著很多國際上的壓力,不僅收留他的女兒拉加德,還支持拉加德在約旦的首都修建薩達姆的雕像。不得不說,約旦皇室的做法非常值得人銘記於心。

要知道,自古以來都是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輝煌的時候身邊圍繞了很多的像他們表真心的所謂的朋友,但是一旦他們落魄之後,身邊卻再無一人,甚至有的還要對他們落井下石。很難有人能夠對他們伸出代表著希望的手。

在平時的正常朋友之間尚且如此,更別說國與國之間了。要知道國家之間從來都是以利益為主,很難有真正的友情。但是約旦在薩達姆任伊拉克總統的時候與之交好,在薩達姆撤職之後,成為燙手山芋的時候,約旦整個國家不但沒有落井下石,還儘力給予薩達姆幫助。

因為薩達姆的諸多親人都已經不在世上,僅僅留下了一個女兒拉加德。因此,約旦就頂著巨大的壓力收留了拉加德,並且還給予她足夠的權利。拉加德知道自己的父親薩達姆的大部分事迹都被磨滅掉了,就連雕像都沒能幸免於難。

因此,她為了能夠讓薩達姆能夠永遠被人們銘記,不但大力宣揚薩達姆的功績,呼籲眾人為薩達姆修建雕像,祭奠薩達姆,而且還向約旦的皇室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讓人意外的是約旦皇室經過多番商討之後竟然十分支持她的行為。

於是,在約旦皇室的幫助下,拉加德在約旦的首都給薩達姆修建了一座十分巨大的新雕像。因為薩達姆的軍事獨裁,讓很多的國家對他恨之入骨,同時也讓幫他修建雕像的約旦皇室承受了諸多人的不快。

儘管如此,約旦皇室依然堅定的幫助薩達姆。在拉加德回到伊拉克並且參與伊拉克的總統的選舉時,約旦皇室全力支持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談詩扒歷史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再起風雲,美國喊話土耳其,土耳其不放眼裡

TAG:煮酒談詩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