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門,我們不說再見!
清晨的長江西大街車水馬龍
傍晚的環城河燈火闌珊
合肥人每日來來往往的地段
似乎少有人能再叫出它的名字:西大門
它的過去和未來都在合肥人的心中舉足輕重
如今的大西門,在省團校與琥珀潭之間,依舊是合肥重要的中心地。只是歷史的斑駁沉澱已經幾乎被人忘卻了。而今的新合肥人即使每天穿梭於此也不會知道大西門的名字。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走進大西門的古往今來……
被遺忘的昵稱
就像人有小名也有大名一樣,大西門是老百姓對它的昵稱,其學名為西平門,是廬州城的西邊出口之一,寓意西方太平。《嘉慶·合肥縣誌》對它也有記載,城門上有樓,樓三楹,內有銅身關帝像。
歷史上,兵家曾多次試圖從西邊攻入城內燒殺搶掠,但多虧了西平門的堅固雄偉,一次又一次保得城內百姓平安,所以才有了「鐵打廬州城,雄關西平門」的說法。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後,合肥的城牆全部改用磚砌,周長約合26華里。
過去的西平門外是開闊的田野,禾苗翠綠,蘆葦婆娑,一條古驛道直達六安、壽州。可見西平門在古代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
如今的環城路口還有刻有大西門的名稱,常年的風吹日晒,時光打磨著雕塑,痕迹不僅僅在雕塑上消退,也在合肥人的心中漸漸遺忘。
大西門那些瑣碎的記憶
合肥的老城牆周長約17華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環城路的走向相當。其中,城牆的西邊就是大西門。1938年5月22日日軍對合肥進行轟炸和攻擊。當時日軍就是佔領了合肥大西門,在西門上歡呼天皇萬歲。
(拍攝於1938年合肥的大西門城牆)
1949年解放時,合肥的城牆基本完好,平均高度約8米,內外牆磚石結構,底座厚約1.3米,中間填土墊高,便於燎望和戰守。上世紀50年代,全國大興拆城牆之風,合肥大西門城牆也被拆除,改建環城馬路。現在的環城馬路下三四米,即為古城牆牆基。
(合肥環城路)
消失的公交站
以前上學坐公交到大西門時,3路車內就會傳來甜甜的女播音聲音:「大西門到了,下車的乘客請您攜帶好隨身物品,從後門下車。」而如今播音筒中再也不會傳來大西門的播報聲,大西門站消失為合肥的變遷畫上了彩色的一筆。
歷史悠久的老團校
安徽省團校是隸屬於共青團安徽省委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於1949年建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那些建築已被歷史打上了破舊的痕迹。夏日的傍晚只見一群退休的老爺爺老奶奶搖著蒲扇,說說家長里短。
如今的大西門依舊繁榮
大西門環城公園的建設始於上世紀50年代,自2000年開始,通過污水處理回用、溝通水系、河道清淤、生態型駁岸、綠化的調整與擴建、增加地被以及配套設施的建設等綜合治理,形成了水清林綠、鶯飛草長的生態環境走廊。
公園的植被覆蓋率極高,配著旁邊的水系,絕對是居民散心好地方。
環城公園的雕塑群絕對是一代人童年的回憶,包括小編自己。小學被老師領著,背著小水壺,跟小朋友一起在雕像群里玩耍。嬉戲、歡笑聲永久留存在合肥幾代人回憶里,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時的天真無邪。
(駱駝雕塑)
(恐龍雕塑)
(大象雕塑)
(猴子雕塑)
合肥的爺爺奶奶們也特別喜歡環城公園,晨練絕對不是說著玩玩而已。玩轉各種健身器材、太極、空竹。子女忙碌無暇陪伴,公園成了爺爺奶奶度過歡樂退休生活的好地方。
瞧這一招一式,厲害了我大合肥的奶奶。
大西門附近的新華書店變遷也帶動了大西門的新生。新華書店標示性的紅色大門頭,如今也煥然一新。不要攔著我,看到這樣的書店我必須要進去學習了!!
(合肥老新華書店大門)
(嶄新的新華書店)
便利的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也有望在年底通車了。地鐵穿過大西門,可以直達其他各個商圈,為大西門的居民提供的更便利的出行模式。
老門西深巷中的美食
雖然老合肥已經忘記了大西門的名字,但是!想到美食大家都會往大西門著名的美食集結地琥珀山莊跑。本來一個普普通通的住宅區,卻卧虎藏龍的各種合肥美食。
蕭縣丁里羊肉館,純正的蕭縣羊肉,冬日一碗醇厚的羊湯最能暖胃。合肥僅有能吃到正宗卷餅包饊子和雞蛋蒜。還有各式美味的燒烤,每天門庭若市。
老二龍蝦館是夏日裡琥珀山莊里最熱鬧的龍蝦店,就算是汗流浹背的夏日也無法阻止合肥人吃龍蝦的決心。通紅的龍蝦飽滿的蝦肉沾上老二的特製的蘸料,一口一個滿足。
還有以喜獅為代表的私房菜。招牌豬肚雞,鮮香滑嫩,特別合合肥人的胃口。店內其他各種鮮美的徽菜,都能讓人吃完還念念不忘。
(太太滿庭芳的庄墓園子)
(鍋德港式港式肥牛火鍋的帝王蟹)
大西門可能是泛黃老照片的最後一頁
也是合肥人對老合肥的一點念想
歷史留下的反駁,未來的時光不會埋沒
也許它也希望安安穩穩的居於那不要被打擾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
耳邊還能傳來一句:da si men
東哥說了,一個zan小編漲3毛工資
編輯:小草哥
法律顧問:安徽大森律師事務所


TAG:草根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