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這麼多病治不好要醫生幹嗎?

當今醫學普通認為「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那麼要醫生幹嗎?

如今的年代是知識爆炸的年代,醫學上也是如此。在專科上越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如今的大夫也不像過去那樣是萬金油了,一把刀、一隻聽筒走天下。很多疾病的診斷都依賴於高精尖的實驗室檢測手段以及先進的醫療檢查設備來完成,既是這樣,對各類檢測結果的分析還需要經過臨床大夫的二維、三維、甚至四維空間思考後才能得出相對清晰的診斷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對疾病得出相對精準的判斷。

當代醫學對醫生的要求不僅是博學多識,專業技術上除要求他們熟悉各種門類的檢查和疾病知識外,還需要他們有豐富的人文及心理學知識。所以看病的過程是一個辛苦、複雜的過程,醫生考慮的不僅是對疾病的診斷和如何合理地處置肉體的痛苦,還要在如何給患者心理上幫扶下功夫。因為醫生面對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病。所以,做一個好醫生是件苦逼的事。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病患對自身疾病的恢復及健康也有新的要求,醫患之間如何互信以及配合是一個值得討論和研究的課題。

從大夫層面上希望面對的患者是:「對醫生充滿了信任,對疾病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戰勝疾病充滿著信心」。在診治疾病過程中,醫生和患者之間就如同大橋兩端的橋頭堡,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各盡所能。醫生端儘力地施展專業技術,患者端從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方面積極配合,彼此各司其責。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疾病治癒的機率。

我經常遇到一些病人拿著一兩張化驗單,要求我做出明確的診斷,還有一些病人在看病過程中老是糾結檢查中的某1-2個檢測數據。還有一些家長針對小孩尿液中的一些「十」死追不放,反覆複查,簡直是把孩子仇人一樣對待,這個顯然是不合適的。病患除需了解自身疾病一些基本知識外,最關鍵地要學會掌握防病知識,而不應該針對某個檢查結果糾結半天,因為那是醫師的管轄範圍。

醫生不是救世主,而是與患者並肩作戰,戰勝疾病的協作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俞雨生 的精彩文章:

超大體重者如何減重?

TAG:俞雨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