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時刻:冒著生命危險,他也要救下岳飛的屍體!
不怕諸君笑話,我先腐儒作風,引用《宋史-岳飛傳》「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我中華千年史書,史學界都已客觀公正為標準,冷靜行文為素養,作者像這樣感情流露,激憤不已,大聲疾呼者,極其罕見。浩浩青史,有岳飛奇才者(征戰十年,一己之力,匡扶天下,力挽狂瀾,軍紀嚴明,威震敵國,愛民如子,軍紀嚴明),萬里無一,有岳飛奇冤者(兵臨北宋故都開封府,即將一掃靖康恥,被南宋趙構十二道金牌下令撤軍,後被判罪處死於杭州),萬里無一。而這個高宗趙構,他忍心自己放棄中原,所以他可以殺岳飛,也是萬里無一的極品了。天下是宋朝人民的天下,他一個趙構,有什麼資格,去放棄我們的國土?岳飛得志,宋恥可雪,岳飛既然被你殺了,這個大大的恥也請拿好了。
誰有資格評價岳飛?
隗順有資格評價岳飛。
誰有資格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你和我,我們誰可能都沒有資格,但我們都是中國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對不對?我們作為一個整體,有沒有資格?
我想答案還是清楚的,中國人民整體,對一個歷史人物是有評論的資格的。有人說「這不就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嗎」,是這個意思,但我們是人民,中國的古人們也是人民,我們都有發言權。我們作為一個整體,這當中是帝王將相多呢,還是老百姓多呢?是老百姓。平民可以被蒙蔽一時,但終究不能被蒙蔽一世,再牛的騙子,也只能做到這兩件事:1、永遠欺騙少部分人2、一時欺騙大多數人。永遠也不可能做到的是永遠欺騙所有人。
岳飛的死是不是千古奇冤?我想將他的屍體冒著殺頭的風險背出城外好生安葬的普通獄卒隗順有資格說一句,是。隗順一直隱瞞著這個事情,直到臨終之前才偷偷告訴他的兒子。因為岳飛的死並不是終點,隨之而來的是宋朝對主戰派官員將領的大清洗。我們應該能理解一個普通人在這種情況下的想法。我們不會要求他,一個吃皇糧的普通獄卒,去公然營救岳飛,造反謀逆,他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我想說的是,隗順他在決定做這件事情的那一刻,就想好了可能的後果。他背著屍體出城,隱藏地再好,好大的目標,還有血腥味,只要被發現,他就是死路一條,他的家人也是死路一條。秦檜趙構連岳飛都能連兒子殺了,還會對一個小小獄卒留手么?但即便如此,這一刻,這一個夜晚,我們依然能看到隗順的勇氣,他的英雄之舉。
他就是個獄卒,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個齒輪,一個沒有靈魂的螺絲釘。一個小人物,沒有什麼才能,也沒有什麼大志向,像岳飛那樣,可能他想都沒想過。但即便如此,他也有自己的良知,他也有自己的良心。
我也要摸摸自己的良心。
我想過這個問題,在岳飛最後的日子裡,被關在杭州監獄的時候,他想了些什麼?他說了些什麼?他寫了些什麼-好,我們知道他寫了八個字的「供狀」,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飛是一個活人,獄卒也是一個活人,他們一定說過話。我當然不知道岳飛和這個普通的獄卒說過些什麼,聊過些什麼,但我可以確定的是,觀其言,察其行,很多天的時間,在陰暗潮濕的監獄裡,在嚴刑拷打的折磨里,在一餐一飯的送飯里,隗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是的,他就是個普通的獄卒,他沒什麼大出息。但他最後做了這樣的一件事,這樣一件對他沒有任何好處,卻要讓他把腦袋提在腰上的事。
你說這是為啥?
老百姓不是傻子,不是幾條罪狀就可以被糊弄的。宋朝政府,趙構,秦檜,一干人等,寧願以宰相平章軍國事的身份,作為代表趙宋皇帝的使節,跪在金朝人的殿前,也不願意放過這個連續收復建康、收復襄陽、收復伊州、收復洛州、收復商州、收復虢州、收復鄭州、收復洛陽的英雄哪怕僅僅是一條性命,自古以來,焉有如南宋之恥?!
我們經常痛恨清朝的喪權辱國,嘲笑慈禧的昏聵頑固。但連這樣的慈禧都能發出那《與萬國宣戰書》,被揍得鼻青臉腫,然後割地賠款,也十倍於趙宋之連戰連勝之下怒斬大將,大好河山拱手送人。史書記載岳飛死後,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所謂和議,就是屈辱的條約,南宋每年給金朝送錢,堂堂中華公然向金朝自稱兒子。親者痛,仇者快。
隗順當然不足道,他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堂堂宋史,達官貴人都擠不下,老百姓自然是沒有位置的。但我想說,他是一個代表,他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民的一個代表,他見過岳飛,他看守過關岳飛的監獄,他跟岳飛一起生活了很多天。他跟岳飛本來完全不認識,最後卻願意為了給岳飛一個全屍去死。他沒有資格評價歷史的真相,但歷史的真相自在人心。
他也不是一個人。《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他是天下人。三十年,除非全天下人都是瞎子,才會這樣懷念他。
在那個夜晚,隗順已經代表天下人給出了答案。


TAG:小鳴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