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顏館麥儉仔:學好洪拳基本功,傲氣變英氣!

顏館麥儉仔:學好洪拳基本功,傲氣變英氣!

佛山本地 最權威 最親民的服務型社區媒體

洪拳屬於中國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

更是「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

今期《南海武術》,公信君為街坊們奉上

洪拳武者麥儉仔的精彩故事。

本期主角

麥儉仔

洪拳-習武45年

一日是我師父,一輩子就是我師父,習武之人要學會尊師重道。

初次與武者麥儉仔見面時,麥師傅正在與武友切磋交流。觀察一番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麥師傅的眼神,目光如炬,透露著習武多年的篤定與淡然。一直以來,麥師傅堅持習洪拳之術,傳仁者之道。

學好基本功 傲氣變英氣

武者麥儉仔的師父顏振華曾經在廣州鴻勝館學習武術,學成後在西樵、九江、羅村、南庄一帶傳授武藝。

「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已經對武術感興趣,但是那時候沒有真正跟隨一個師父學習。」麥儉仔回憶道。在1972年,麥儉仔打聽到顏振華在山根鄉寨邊村開館教學,於是經常從大桐堡片區騎自行車前往山根鄉學習。同年,正式拜顏振華為師父。

GIF

剛開始,麥儉仔接觸的都是洪拳里比較基礎的動作,例如扎馬步、壓腿、出拳等。說起扎馬步,麥儉仔往事湧上心頭。那時候,顏師父每次一說扎馬步,麥儉仔就立刻手握拳頭,挺直腰桿,雙腿打開,重心壓低。

「每次做完動作我就馬上問師父意見,但是師父很少露出滿意的表情。有一次我急了,就問師父,這麼多次了,難道就沒有一次滿意的嗎?師父看到這樣的情況,就默默離開了。」麥儉仔微笑述說著。

等火氣下了,顏師父摸著麥儉仔的腦門解釋說,「這個動作不是擺個姿勢就代表完成,誰都不能小看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因為洪拳以攻為主,而且很多招式都是由基本功演變過來的。假如根基不穩,後面的動作就很難發揮到原來的作用,甚至會成為負累。因此要擺平心態,平穩發力,並且你要將身上的傲氣變成英氣,才可以真正學好洪拳。」

麥儉仔的師父教學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不會大聲吼徒弟,也不會大聲罵徒弟,他會給徒弟點明拳理、拳種特點,並且指出徒弟身上的不足。

「當你不聽話發脾氣的時候,他不會跟你辯駁下去,而是走開一段時間,等我們的火氣下了,才會回去解釋說明。師父教我的,我一直記得,直到現在我開班教學,也會經常用師父的話來教導我的學生,也會用師父的方法去教武術。」

——麥儉仔

「不能在我手上失傳,不然對不起師父」

等學好基本功後,顏師父便傳授系統的拳法。顏師父不僅傳授洪拳的拳法,還分析解釋每一個動作是用來保護自己哪一個地方的,怎麼去躲避對方的攻擊。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麥儉仔明白到武術不僅僅是「耍」一套拳,還要去思考每一套拳法、每一個招式背後的要領,不斷去改進。因此,在跟隨顏師父學習一年多之後,麥儉仔便當上了助教。

GIF

當時,麥儉仔比較擅長單弓伏虎、虎鶴雙形拳、洪拳108式,由於麥儉仔術藝出眾,便有對洪拳感興趣的人士找到麥儉仔,想讓其當教練。

麥儉仔不假思索就回答說,「教拳沒有問題,但是得經過我師父的同意,並且我師父當主教練,我當助教。因為,一日是我師父,一輩子就是我師父,習武之人要學會尊師重道。」

1982年,師父顏振華去世。直到九十年代,麥儉仔才開始開班教學,他不是選定一個地方開館招徒,而是下鄉進村開班,每次開班教學的人數有五六十人。

由於每個學徒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徒弟調皮搗蛋,有些徒弟沉穩踏實,所以,因材施教是麥儉仔的教學方式,根據他們的性格採用不同的方式教學。

「前者就不能硬碰硬,他發脾氣了,我就先走開,等他火氣下了再回去講道理;後者就得多鼓勵他們,引導他們教一下其他學生。」麥儉仔解釋道。

在四十多年的學武、教拳過程中,除了會總結經驗,麥儉仔也會改進深化拳種。他說,一個拳種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它需要取長補短,因此,麥儉仔會結合蔡李佛拳等拳種的優點來改進;也需要與時俱進,所以,麥儉仔會根據現代人習武的目的——強身健體來深化

事實上,麥儉仔一開始習武是興趣使然,但是後來,他會思考如何讓更多的人接觸洪拳,喜歡洪拳,「因為師父教給我武術,就得傳承下去,不能在我手上失傳,不然對不起師父。」所以,麥儉仔經常會在顏館數十個分館所在的村居去教學,讓不知道洪拳的人知道,讓喜歡洪拳的人更喜歡。

更多南海武者精彩

撰文/ 崔燕霞

攝影/ 鍾梓泓

編輯/ 公信君

內容分享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樵公信 的精彩文章:

TAG:西樵公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