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小說的品格

歷史小說的品格

(這篇文章是作者的投稿,寫得非常不錯。我感覺很多看法,是有過寫作甘苦的人才有的。作者最後透露,他已經寫了一年多的小說。從文章可以看到,他對我的小說比較熟悉,看過很多,甚至連《赤壁》都看過了。讓我感覺有些臉紅。因為工作原因,時間原因,我以前每本小說都沒能竭盡全力,現在失業了,年紀也到了,很有雄心勃勃干一票大的,也就是竭盡全力寫一本小說。不過想到未來的生計,又對這種理想感到忐忑。)

《刺殺孫策》是一本小書。與《亭長小武》,《嬰齊傳》等幾十萬字的大部頭比,不過十萬字,一下午便可翻完。但讀後,卻頭一回有了想為梁惠王的作品寫點什麼的願望。過去的幾年,半為學習,半為興趣地看了一些近年的歷史小說,風格各異,在此,也權當管中窺豹,做一梳理總結。

視角與結構

梁惠王的《亭長小武》很早就出名了。大概還是大學時期,就聽家人說,有一部古文獻專業人士寫的歷史小說,頗可一讀。然而彼時沉迷於西方古典小說,並未在意。多年後,重新拾起中國歷史故事,又聽魚師提起梁惠王,才真正開始讀《小武》。

《小武》給我的第一觀感很奇特。以一個小人物切入的開篇,在西方當代小說中常見,但是在中國歷史小說中可謂少見。畢竟我們習慣的序章,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承襲自《左傳》的天降異象,聖人出世。而《小武》的開場鏡頭,搖得非常非常低,幾乎是在土裡。不是《戰爭與和平》開篇那種貴族客廳中的坐而論道,甚至連《紅與黑》中的優美的遠景空鏡頭描寫也沒有。後來看梁惠王的採訪,得知其受庫切、奈保爾等當代作家影響很深,才恍然大悟。

同樣,主人公也是非常當代小說式的,沒有顯赫的家世,也不是流落民間的王族後裔,更不是身負血海深仇的壁櫥少年。他就是一個現實主義的,鬱郁不得志的低級官吏。

這幾乎是梁惠王所有小說中(除了作為劇本創作的《赤壁》)的常見主角模版。小人物的視角切入,在歷史小說中,尤其是中古以前的歷史小說中,其實是很冒險的。

一方面,是在中國的傳統史料中,得到更大篇幅的往往是帝王將相的生平,或者是改變歷史軌跡的某個重大事件,一個普通人,尤其是非士大夫的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乃至所思所想,無論是在史料中,文學作品中,還是學術研究中,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如何寫,以什麼標準去寫,都是需要作者仔細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我等普通讀者,對於一個上古時期的小人物的認知,也是極其匱乏的。脫離了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臉譜,脫離了宏大敘事的背景板,如何把一個千年之前,細節殘缺,面容模糊的小人物,寫得讓當代讀者心有戚戚,乃至深深理解此人的一言一行,理解依附於此自然發展的情節,而又不落入「穿古裝講當代故事」的常見窠臼,簡直是難上加難。

梁惠王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了開山立派的工作。作者紮實的專業素養對此的貢獻,不用贅述。更難得的是,作者在不斷地嘗試使用當代小說的諸多技巧,使一個個古代人物,能以非常易於理解的當代化視角出現在文本中,同時,又沒有丟失那種至少是在我看來非常純粹的古典氣質。

如果我們按創作順序閱讀這幾部小說,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敘事探索曲線。在《小武》中,雖然視角是沈武這個不太常見的小人物,但是敘事的形式還是像古典章回小說那樣,以起伏的線性情節抓住讀者,鏡頭雖然低,但是離人物本身並不近。《賭徒陳湯》則有一種羅生門似的結構,以不同人對同一人的回憶視角,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形象。到了《鵠奔亭》,人物的數量減少,層次增多,以大量的閃回,類意識流的心理描寫來塑造主角,刻畫了我認為是梁惠王所有作品中最肝腸寸斷的愛情,但同時又是一個懸疑小說的主體結構。

《楚墓》則更進一步,乾脆引入了現代部分的雙線結構,試圖以跨越時空的兩個視角的互相映襯,造就出一種同主題,雙聲部的迴響效果, 同時,維持了一個很強的解謎故事結構。在梁惠王的採訪中,他認為結構是一部小說最重要的部分。結構,一方面,就像流行的類型文學寫作指南和編劇手冊說的那樣,是抓住讀者注意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另一方面,精緻的結構,也使得某些更精妙,更複雜的文學性的追求成為可能。

刺殺孫策》為例

且以《刺殺孫策》為例。這部作品雖然篇幅不長,核心事件所涉時間跨度也不長,但是其結構的堅實,像一部剪輯優秀的犯罪電影。開篇的三個楔子在無聲無息之間,交代了整個核心事件的多重緣起,以及最終結局。

初讀時有些莫名其妙,但是當掩卷之時,忽然想起楔子中早早設下的那一幕,甚至翻回再看,不禁悲從中來,不可斷絕。這種力量,是線性敘事無法達到的。它是一種比普通的修辭技巧更為強有力的修辭手段,調動的不是讀者對於單一語詞的感知,而是一種更為立體深刻的,對於時間和因果律的體察。我們隨著主角費盡心力達到的,是一個早已攤開的結局。

《刺殺孫策》的正文採用的是比較典型的多線敘事。在三十餘個章節中,獨立的敘事角度有五個以上,這對於一本十萬字的小說,數量可以說很不少。但是作者成功地在這樣短的篇幅內,作出了層次感。

作為主角的尹昭,無疑是深挖的,可以看出所用視角和《鵠奔亭》中的何敞相似,同時加入了更多的動作戲,使得情節更加緊張;通過與同僚,與百姓,與宗族,與小家庭之間的多重互動來塑造主角,則讓人想起了《賭徒陳湯》中的視角拼接;最後,主線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殺人案件,在寫人同時,情節堅實推進,保持了足夠的懸念。可以說,在敘事手法上,是集之前幾部小說之大成的作品。

配角人物的設置也有值得稱道之處。

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韓當 - 楊賞,孫策 - 尹晃,韓當 - 尹昭,孫策 - 尹昭這幾次互動的寫法。單就每一個情節來看,並不出奇,但是放在一起,手法就很清晰了。這幾次互動,都是以一個地位較低之人拜會一個地位較高之人的場景,來揭示出一個傳聞中的「儒將」,「天神一樣的將軍」, 究竟真實面目為何。韓當和楊賞的會面可謂是前半部分的第一個高潮,在以往的三國歷史小說中絕少出現,初讀匪夷所思,不免要細細思考這背後的邏輯。

及至再讀到孫策和尹晃的會面,不同的場景,幾乎是同樣的結局,悲恐之餘,對作者筆下的別樣視角,卻也是進一步地接受了。加之中間穿插的,韓孫氏與阿蘅的互動,乃至開篇楔子中吳老夫人的一席話,作者筆下的那個獰厲的東吳,在悄無聲息間,已經深深地在讀者心中紮下了根。

在幻想類小說里,我們通常講,這就是講完設定了。無論是一個劍與魔法的世界,還是一個星際航行成為常態的世界,總要有一些篇幅讓讀者接受這個世界中與眾不同的部分。很多初階的作者會在一開頭就拋出大量與情節發展無關的設定,然後再在此之上講故事。而老練的作者,則是會先讓故事慢慢發展,同時一點點地,揭示出因為設定而導致的不同之處。同樣的概念,也可以運用在這部作品裡。雖然沒有超自然的部分,但是作者對於那個時期的視角和態度,是很不同於已有認知的,所以,需要這樣一種潤物無聲的手法,慢慢建立這個世界觀。

這樣,及至最後,所有線索交匯到一處,孫策 - 尹昭的會面,會發生什麼,也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前幾次的會面不光在形式上是這最後一次會面的預演,也給讀者的情緒和認知,打下了足夠的鋪墊。

另外,這也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以晴雯寫黛玉,以襲人寫寶釵的手法。雖然與《紅樓夢》的洋洋大觀相比,《刺殺孫策》中的配角人物因為篇幅的緣故,並沒有那麼立體,但是這並不代表配角人物就一定是呆板而乏味的工具性人物。一個好的場景,幾句好的台詞,足可以立起一個讓人難忘的配角,同時對情節的發展,主要人物的塑造作出有力的貢獻。

就比如全書的第一個楔子,孫策和吳老夫人在酒宴上的對話。讀完再看,我們知道,這是交代了全書核心事件的緣起。但是,在初讀之時,我們恐怕更多地是被吳老夫人和孫策兩人的突出性格抓住了眼球。在後續的閱讀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從韓孫氏身上,從韓當身上,感受到了這種性格的影子。影子和本體相互映襯,使得一個並不複雜的故事,一種並不曲折的人物性格,變得層次鮮明,韻味悠長。

值得提出的是,這個場景在梁惠王之前的作品《赤壁》中也出現了,細節基本一致。《赤壁》可能是作者最不受好評的一部作品,但是其中嘗試採用了大量的現代小說式、乃至劇本式的敘事手法,在我看來,直接對梁惠王后來的作品作出了貢獻。在這之後的作品越來越「好讀」,我覺得《赤壁》功不可沒。

說到這裡,有一句題外話。在競技項目中,有個概念叫做delibrate practice。中文可能可以翻譯成「分解訓練」或者「單項訓練」,對於寫作者來講,這也是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概念。比起在自己的舒適區里,無意識的重複性寫作,對於不同技巧有意識的,針對性的探索和練習,才是不斷進步的基礎。探索的結果可能不會立即體現,甚至有可能出現失敗的作品,但是無論如何,它總會在今後的寫作中留下印記,甚至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成為《刺殺孫策》鳳頭,甚至統領了全篇的這個場景,在《赤壁》中,不過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其他可以細講的地方還有很多,譬如梁惠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以為是所讀當代歷史小說中最出色的),譬如《刺殺孫策》中我認為可以再稍作延伸的部分(比如關於燕崇),但是篇幅有限,在這裡,我還是只說最關鍵的,也就是讓我們喜愛讀歷史小說,而不是同樣有著精巧結構,出色人物的其他類型的小說的原因。

美學

一個寬泛而模糊的概念。在「古風」,「古言」,「古偶」當道的今天,究竟什麼是歷史小說的美學,是一件非常難定義的事情。是所謂華美的語言,典故,還是什麼歷史知名事件的改編,甚至是服化道上的精益求精?就我個人的閱讀經驗而言,在寫作中,審美是很難學習的。

一位作者可能講得出流暢動人的故事,設定也合理無硬傷,看起來挺舒服,但是那種讓人悚然一驚,只想大喊「作者是自己人」的時刻,非常非常少。而作者的趣味,閱歷,思考,氣質,在長篇的寫作中其實非常容易暴露。但是,也正是這些難以量化,難以描述,難以「影視化」的東西,讓梁惠王能夠獨樹一幟。

以下的討論純為主觀感受。且以馬親王和梁惠王作比較。兩位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在當代歷史小說中,也都是極高水準。但是在馬親王的長篇中,雖然故事發生的背景,細節都很考究,但是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氣質仍然是現代的,通俗的,甚至有時很「燃」的。比如說馬親王的近期的口碑之作《長安十二時辰》,在《24小時》似的精彩故事框架之外,我記得最清楚的,大概是這個場景。這個場景可能也是所謂的「中心思想」場景,是作者借主角之口能達到的最深處。

「東市的阿羅約是個馴駱駝的好手,他的畢生夢想是在安邑坊置個產業,娶妻生子,徹底紮根在長安。長興坊里住著一個姓薛的太常樂工,廬陵人,每到晴天無雲的半夜,必去天津橋上吹笛子,只為用月光洗滌笛聲。我替他遮過好幾次犯夜禁的事。還有一個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當年公孫大娘。她練舞跳得腳跟磨爛,不得不用紅綢裹住。哦,對了,盂蘭盆節放河燈時,滿河皆是燭光。如果你沿著龍首渠走,會看到一個瞎眼阿婆沿渠叫賣折好的紙船,說是為她孫女攢副銅簪,可我知道,她的孫女早就病死了。」說著這些全無聯繫的人和事,張小敬語氣悠長,獨眼閃亮:「我在長安當了九年不良帥,每天打交道的,都是這樣的百姓,每天聽到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對達官貴人們來說,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這些事更是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這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在他們身邊,我才會感覺自己活著。」他說到這裡,語調稍微降低了些:「倘若讓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這樣的人。為了這些微不足道的人過著習以為常的生活,我會盡己所能。我想要保護的,是這樣的長安——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一個身陷囹圄,重壓之下對抗體制和異族的超級英雄。儘管講起長安的街坊頭頭是道,儘管典故和史實的穿插十分融洽,情緒的渲染也恰到好處,但是每個讀者都明白,這是一個好萊塢式的英雄故事。歷史的背景板,無論怎樣地還原了歷史,或是影射了現實,也仍然是英雄的背景板。在這樣的設定下,我們不再會真正地把自己的生活帶入到主角或者配角身上,他們的喜怒哀樂,比脆弱的史書中的字句,更加遙遠。

而在梁惠王的作品中,類似這種「中心思想」很少,即使勉強說有,也往往是一些極其細小的場景。比如在《刺殺孫策》中,是全書末尾的這一段。他展開那本書,封題寫著兩個篆字《古詩》,也沒指望百里宣能帶來什麼好書,只是心中凄然,想讀點東西排遣,但一打開,讀到第一句,立刻戰慄起來。這是誰寫的,寫得也太好了。讀在嘴裡,只覺得口舌生香,中心搖搖,不能自已。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倚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尹昭沒有什麼遠方朋友,再讀下一首,還是極好: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他當即忍不住,眼淚滴下雙頰,李君平走過來,跪在他身邊,抱住他,任憑他的身體在自己的懷裡顫抖,嘴裡只是無意識地喃喃安慰:」不哭了,不哭了,其實人總是要死的。早一會晚一會罷了。「

「可是他還那麼年輕……」

如果說《長安十二時辰》是超級英雄大片,那麼《刺殺孫策》讓我想起的,則是更「文藝」一些的作品。雖然是一部以探案為主線的懸疑作品,但是它的氣質,是近年某些最好的劇情片里所有的。而且,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梁惠王的作品雖然描繪小人物的困頓生活,但是並沒有一味地賣慘賣苦,相反,那種生活中的苦難和幽默相結合的感覺,是我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三塊廣告牌》之類的作品中常常感嘆的。這些是真正的好電影。如果是國內的導演來拍攝《刺殺孫策》,我心中的理想人選可能是曹保平或者忻鈺坤 。

沒有硬性的標準,來判斷這兩種寫法的歷史小說哪種更好。就像科幻小說往往反映作者對科技,對世界的認識,歷史小說,反映的也是作者的史觀。歷史,歷史上的人與事,究竟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究竟什麼東西已經消逝,什麼東西仍然相通,究竟我們探尋的,想要保存的是什麼,在作者的筆下,其實是很明晰的。想清楚這一點,很多爭論也變得毫無必要。比如科幻小說中的軟硬之爭,歷史小說中的史料真實與否之爭,語言風格之爭等等。梁惠王本身對於小說的歷史感很有研究,比如在簽售《楚墓》時的演講,就從很多非常好的細節上談及了創作的心得,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寫作者從審美觀念上,仔細思考,自己想要呈現的,究竟是怎樣一個世界。

作為一個寫了一年多虛構作品的小白寫作者,我深知,一個個世界在寫作者的心中,就如薤葉上的朝露,雖然在陽光之下璀璨炫目,但是稍不留意,就會消失殆盡。真正的溪流,江河,乃至大海,是日復一日的辛勤練習彙集而成的結果。不過,在感嘆江河之浩蕩的同時,曾記否,是最初的那些露水,才讓一切有了開始的可能。那一個個令讀者和作者本人都心旌搖蕩,掩卷之後仍然魂牽夢繞的世界,早已在露珠折射的光芒中顯現。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惠王的雲夢之澤 的精彩文章:

TAG:梁惠王的雲夢之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