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創刊10年,「世界上最嬉皮的室內設計雜誌」如何展示亂糟糟的美好生活?

創刊10年,「世界上最嬉皮的室內設計雜誌」如何展示亂糟糟的美好生活?

10 年前,兩個西班牙人 Nacho Alegre,Omar Sosa 和義大利人 Marco Velardi 因為興趣相投,在未曾謀面的情況下,決定創辦雜誌Apartamento,「一本記錄日常生活的室內設計雜誌」(an everyday life interior magazine)。

直到雜誌第一期在米蘭正式發布,三個人才第一次見面。

滿是褶皺的床單,披著慵懶睡袍的女主人,轟趴過後酒瓶亂倒的餐桌……一本臟、亂但不差的室內設計雜誌,以打破讀者對家居雜誌慣常認知的樣貌出現。

Apartamento第 7 期, Zoe Bedeaux, 攝影:Juergen Teller,圖片來源:It"s Nice That

Apartamento第 2 期, The Camelot Solution, 攝影:Marco Velardi,圖片來源:It"s Nice That

他們自己籌錢印刷了 5000 份,很快就銷售一空,之後兩期也是迅速售罄。

這也要歸功於Apartamento的發行策略,雜誌早期發布時,多會選擇在一些設計活動上,為的就是賺足曝光率。比如第 4 期就選在東京設計周期間發布,第 5 期的發行則是在紐約的當代國際傢具展上。創刊以來,他們還積極地參加和策劃各種和空間、建築、設計有關的展覽,甚至開設 Pop-up 商店。

到第 4 期時,Apartamento已在業內積累起了良好口碑,不僅拿下了英國 D&AD 設計大獎的「黃鉛筆獎」,更在 2012 年被英國《衛報》評論為「引領全球潮流的室內設計雜誌」。

Apartamento第 4 期,圖片來源:omarsosa.net

燈具大廠 FLOS、傢具品牌 Kartell、Vitra 等大牌廣告也先後找上門來。

知名雜誌平台 magCulture 的創始人 Jeremy Leslie 也曾毫不吝嗇地表達過他對Apartamento排版設計的喜愛。他曾在其著作The Modern Magazine中分析Apartamento的視覺構成:圖片編排始終是最大亮點,佔據著核心位置,標題大小從不超過 60 點,寧願讓整本書變厚,也不會把文字內容同時放在兩頁上。

現在,Apartamento的單期印數已經達到 5 萬本,它不只在倫敦、紐約以及柏林等先鋒城市熱賣,還遠銷至中國、日本、黎巴嫩以及肯亞等 45 個國家。

與任何人合夥創業都是有風險的,但通常情況下,合作夥伴或多或少都了解彼此的性格特徵和工作方法。這三個人幾乎算是不認識對方。Nacho 通過朋友認識了在巴塞羅那的 Omar,又通過另一個朋友認識了住在米蘭的 Marco。

Nacho Alegre 和 Omar Sosa,圖片來源:itfashion.com

Nacho Alegre 儘管年輕,卻已經在時裝、設計領域小有名氣,是瑞士傢具大牌 Vitra 年度畫冊的御用攝影師。Marco Velardi 則是居住在米蘭的自由撰稿人和策展人;Omar Sosa 也在出版領域以及設計雜誌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包括Metal、Tiger等雜誌的設計都出自他們之手。

未曾見面就決定合夥辦一本雜誌,被三個人描述為「天真而冒險」的事。

Apartamento編輯團隊,圖片來源:Papermag

但三個人的合作也被看作是另一種有趣和平衡,如果是二人組的話,一個人的否定意見可能就會導致一個創意或想法的夭折,但三個人就能找到一種平衡,一個決定只要拿到兩票就可以快速推進下去,而不會陷入各持己見的僵局中,且三個擁有特立獨行生活方式的人,也都在辦雜誌的過程中,不斷了解彼此,學習如何與對方合作。

不過,更冒險的事還在於他們的選擇。

2007 年,互聯網媒體已經全面鋪開,許多報刊雜誌開始陷入掙扎境地,業內人士中不乏「紙媒將死」的論調,但他們還是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砸在了辦雜誌這件事兒上。

「這是一個幼稚的決定,」在 10 周年特輯三人共同撰寫的編輯信中寫道。「我們成為了一個似乎瀕臨消亡的行業新來的人。」

在編輯第一期雜誌時,三個人每天分頭工作,結束後再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共享工作成果,便於對方查閱、討論和修改。據 Nacho 回憶,他帶著第一期雜誌的樣本去米蘭,決定和 Marco 找一些品牌來合作,最終卻一無所獲。

Apartamento第 1 期,圖片來源:omarsosa.net

這種尷尬,同樣也出現在 Omar Sosa 拿著第一期雜誌前往巴塞羅那最大的書店推銷時。看著排版雜亂的雜誌封面,店主不留情面地數落了一番,「怎麼會有人去買一本這麼凌亂的室內設計雜誌?」

其實,市面上不乏INTERNI、Elle Decor或Frame這樣的主流家居雜誌,取景拍攝的那些家中,燈光講究層次,畫面乾淨整齊,不只傢具的擺放格局精心設計過,就連看似不經意搭在椅子上的休閑毯,或是香薰蠟燭擺放的位置,也都暗藏主人的小心思。

這樣的拍攝風格,確實引領了好一陣子家居美學風潮,之後大紅的生活方式雜誌Kinfolk和Cereal之類,更是將其發揮到極致,這種美學表達甚至供養了一批 Instagram 上的家居博主。

但當時 27 歲的 Omar Sosa 並不買賬。

那個時候,他才剛從學校畢業不久,做著自己的第一份平面設計工作,和很多年輕人一樣,他的父親提出幫他付首付買房。在決定購買人生第一間公寓的同時,Omar Sosa 決定從室內設計雜誌著手研究,為自己買公寓找到一些可供參考的樣式。

但設計雜誌上千篇一律的家居美學案例,還並不是讓 Omar Sosa 最不能接受的。他意識到,雜誌上那些設計講究的華宅,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編輯團隊們分享的「必敗清單」之類的指南,更是少了生活的煙火氣。

之後,西班牙出現房地產泡沫化的窘況,全民購房熱潮暫息,Omar Sosa 沒能買到公寓,卻在思考「真實的家該有的樣貌」的過程中,結識了 Nacho Alegre 和 Marco Velardi。

他們決定辦一本雜誌,不刻意繞開家中那些「不完美」的角落,並用圖片來還原主人真實、自然的生活場景,選擇了「居住空間」這個主題,他們相信的是,「真實的空間是通過居住,而非裝飾做到的。這裡沒有完美主義,需要的只是參與。」

Apartamento第 11 期,圖片來源:omarsosa.net

堆滿衣物的古董沙發,隨意堆疊在地板上的唱片……這都是他們認為的,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在Apartamento最初發行的那幾年,「真實的家」、「凌亂無序」是雜誌收到頻率最高的評價。三位創始人也在採訪中不止一次地傳達著他們的理念:許多人對於幸福家庭的定義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當中,但一個溫暖的家,並不是因為購置了設計絕佳的桌椅或燈飾。

Apartamento認為,真正的居住空間,為的是能滿足居住的條件,不是去想著如何裝潢它,「一個無趣的物質主義者,永遠無法了解家的真正定義。」

Apartamento一年只發行兩次,在這本標榜著記錄日常生活的室內設計雜誌中,沒有刻意擺拍的樣板間美圖,也沒有那些所謂的家裝寶典,有的是一個個充滿溫度的家。

用 Omar Sosa 的話說,「我們不會展示一個極為整潔的室內空間,因為那僅存於媽媽們的想像之中。我們希望展示人們是如何布置自己的家,以及他們碰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式,也許那些問題你我都會碰到。」

Nacho Alegre 更是把雜誌形容為一個日記本,記錄「人們如何居住在他們的家裡,以及期間發生的各種趣事」。

除了常常被人們提及的那些看似雜亂的雜誌圖片,配合圖片的還有訪談故事,講述的話題中,包括如何在屋頂做園藝,如何做一盤最喜歡的沙拉,講述一位糟糕透頂的室友。

也有創意獨特的,比如模特 Chloe Sevigny 寫給自己紐約公寓的一封情書,插畫大師 Raymond Pettibon 化身成育兒保姆,赤裸著上身、手握棒球棒,任由一歲半的兒子戳肚臍眼,客廳的一角也擺滿了兒子的玩具小車車。

Apartamento第 14 期,圖片來源:omarsosa.net

這才是讀者想要看的,真實的居家與人生。

知名設計博客 Cupcakejunky 就曾比較過住宅與庭院雜誌House and Garden和Apartamento在報道風格上的區別。

以美國演員 Chloe Sevigny 的紐約公寓為樣本,在 House and Garden 2004 年 9 月刊拍攝的照片中,Chloe 的公寓看起來窗明几淨,藤蔓、花朵滿布的壁紙,加上裝飾藝術時期的復古傢具,鄉村風格十足,床邊的吉他和其他瑣碎物品被收拾得整潔有序,像是一個條理分明的人的住家。

而同樣的場景在Apartamento眼中卻換了一種情調,鏡頭的落腳點放在了 Chloe 堆滿凌亂衣物的古董沙發上,或是衛生間馬桶後方一幅骷髏頭的炭筆畫,同樣是鄉村印花風格的床單上,放著一個老虎圖騰的抱枕,再加上 Chloe 本人長發甩到一側入鏡的樣子,眼神中流露出些許狂野。

Apartamento第 4 期,Chloe Sevigny 的紐約公寓,圖片來源:omarsosa.net

不過,凌亂無序的照片,聚焦真實生活狀態的理念和各種趣味性話題只是雜誌編輯的具體策略,也不是什麼一勞永逸的方法。

雜誌辦到第十個年頭,Nacho Alegre 認為,一個個真實而雜亂的家,已不足以讓編輯團隊或是讀者感到驚訝或是興奮了。

「讓Apartamento變得特別的是人,是這些人背後的故事,尤其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說。「我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得很成功的人的故事,也是我們學習如何成長與進步的一種方式。這裡所說的成功並不一定是關於金錢、名聲,或是商業意義上的那種成功,而是值得我們欣賞和思考的東西,比如我們可能會思考,當我 60 歲時,我希望我的生活是哪種樣子?」

在閱讀Apartamento的過程中,你很少能夠看到編輯角色的出現,它不像很多家居雜誌那樣,給你的新家裝修提供意見,或是列出滿是昂貴設計師家居的購物清單。

Nacho Alegre 堅持記者、編輯不應是報道的主角,而是應該用更具創造性的方式,幫助讀者更好地去探索報道中的人及其生活方式。

在Apartamento探訪的那些家中,藝術家、創意人群體佔了很大比例,比如設計師 Mike Mills 、藝術家 Terence Koh 、設計組合 Bless 等等,真實之外,這一個個充滿靈感和趣味的家,才是定義Apartamento格調的主角。

當然,也不是說Apartamento不關注名人,關鍵是,就算他們採訪到當紅大咖,也總是有辦法讓他們在鏡頭前卸下武裝的一面。

敘利亞歌手 Omar Souleyman 的家空蕩蕩的,房間內只有一台電視機,和掛鉤吊起的外衫。

而在並不知名的紐約女孩家中,穿著 1950 年代復古款式的內衣大方入鏡的家居照同樣鮮活。

年輕的 29 歲藝術家 Maria Pratts 租下的卧室隔間,就是她一方小小的創作天地,訪談中講述了她是如何感動房東,進而隨她處置這個原本令人感到緊張的空間。

義大利設計大師 Alessandro Mendini 的寓所中,展示了她在 1980 年代孟菲斯運動蓬勃發展時的代表性作品收藏,但家中也鋪了一床宜家被套。

而在 Paper 雜誌創始人 Kim Hastreiter 的家中,除了可以俯瞰華盛頓廣場公園,室內還可以一覽各種無國界的收藏。當然,總是在家裡舉辦沙龍式晚宴的 Kim,也願意談談招待朋友的策略。

三宅一生以前的創意總監龍澤直己,則大方將自己東京居家生活的場景一一展示出來。

正如 Omar Sosa 所言,「當別的媒體在採訪新專輯發表或是新設計登場,我們則進到受訪者的家,貼近他們生活,你會知道他下不下廚,或者是衛生間平常的樣子,重點是你可以從廚房、傢具、所有細節去看到這些人的生命。」

Apartamento第 2 期,圖片來源:omarsosa.net

當然,他也透露過選擇報道對象的標準,「雜誌上出現的人必須有一個一級聯繫人,比如是我們朋友的朋友,我們遇見過的人,或是我們確實了解的人。」

雜誌總是一上市就迅速售罄,於很多買不到的讀者而言是個遺憾的事。2016 年,Apartamento推出 App,也是免費閱讀雜誌歷史文章的唯一官方途徑,每周會有 7 篇過往內容隨機發布在 App 中,每篇文章雖非閱後即焚,但閱讀時限也只有 7 天。

雜誌走到第 10 個年頭,初創時遭到尷尬和冷遇的Apartamento,已經等來了一個獨立刊物紛繁活躍的時代,追隨者如英國設計雜誌Dirty Furniture,雖然宣稱其深受Apartamento影響,卻也玩出了差異化的風格。倒是有不少主流家居雜誌,開始出現以「真實生活」這類字眼為選題的報道。

而Apartamento則在巴塞羅那、米蘭雙城編輯部之外,拓展到新的紐約工作室,期望這種往返於三城之間的辦刊方式,能夠碰撞出更多抵達真實居住生活的創意。

題圖來自Apartamento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推遲一年,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終於開業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