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生氣……我不生氣……

我不生氣……我不生氣……

近來,我發現我對黃小杉暴脾氣的免疫力越來越強,不知不覺練出「任泰山崩於前,我自巋然不動」的神功。

Part

1

從超市回來,她突然想起「媽媽,你給我買貼畫了嗎?」我心裡咯噔一下「沒有。」於是,黃小杉一屁股坐到地上,以目不暇接的速度完成了快踢腿--連續翻轉--全身伏地的動作轉換,而我還得面帶微笑,一邊防止她碰到磕到,一邊見縫插針在她的哭喊間隙中遞上話:「我們明天就去買好不好?」「寶寶你想要什麼樣的?」「我們去**超市還是**超市?」

Part

2

有天外出,她白天沒睡午覺,到晚上已經困極,卻還得按照她的程序:看動畫片——看書——開卧談會一絲不錯的進行,但情緒已經極度煩躁:動畫片選集不對,使勁尖叫;不是自己想看的書,眼淚鼻涕齊飛。甚至換回正確的動畫片也不能平復她情緒,她簡直像發狂的小獸,拳打腳踢快把床擋折斷,歇斯底里的哭叫聲湮沒了我們的撫慰,我和孩兒爹眼睜睜在邊上好笑又無奈,只好抱在一起自嘲「還是咱倆互相安慰吧」,就這也能惹怒她「你們這樣一會誰給我關Ipad??」

Part

3

去商場洗手間洗手,水池太高她夠不到,又開始發脾氣,我好心上去要幫忙,她不但果斷拒絕,還拚命往後推我,一直把我推到牆邊上自己又哭著回去夠水龍頭,無奈踮直了腳、伸長了胳膊離水龍頭還是差一截,我看得不忍心又上前幫忙,再次被她推到牆角……如此來回幾次,我只好站在牆角喊話「寶寶我有個辦法你要不要試試?」她哭著「好。」「我把你抱到水池上你再自己洗怎麼樣?」估計她一尋思:咦,這辦法不錯,既能洗到手又不破壞我「自己做」的原則。這才收起眼淚,偃旗息鼓。

據統計,截止到目前,黃小杉沒有連續一整天完全不發脾氣過。放到以前,我採用的方法是以硬碰硬,用激烈的方式將她的脾氣壓下去,或置之不理,等她自己恢復情緒。為何現在就能淡定任她脾氣如潮來潮去,還笑看雲捲雲舒呢?

第一,黃小杉的語言能力已經發展到能夠清楚闡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並靈活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等方法,我靠單純的以暴制暴已經不頂用了。

比如那天晚上快11點,好不容易把她摁進被窩熄了燈,她又要喝水,我拿杯子回來一看,又坐到了床頭,我沒好氣地質問「你又爬起來幹什麼!」她立即語氣很沖地回嘴「我要喝水坐起來還不行嗎!」一句話噎的我啞口無言。

第二,我發現靠之前的方法,黃小杉情緒控制能力不但沒有提高,還無意間學會了我發脾氣時一些不好的行為。

我一直要求她給人遞東西要「送到對方手裡」,就算她偶爾忽略了,我只要靜靜看她一秒她就能反應過來而且改正。那天要讀書了,她突然把書扔到我身上,我一下火起,又順手扔給她,原以為她能意識到錯誤,不想她立刻拉下臉,又重重把書扔回來,臉上那忿忿的表情令我一驚——那明明就是我發脾氣時候的樣子!

單是這一幕,就夠我警醒一段時間了。

第三,我越來越清楚她發脾氣的原因:一是身體不適導致情緒急躁,二是願望得不到滿足。對於前者,我們自然要百般撫慰,至於後者,近期看過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一個人發脾氣,其實是內心脆弱的表現,他表面上是在施壓,其實是在求助。」在孩子小小的世界裡,同樣有著許多與之能力不匹配卻又無能為力的挫敗,一個發脾氣的孩子其實正是在展示他的脆弱,所以我們需要用各種辦法來表達我們對此的理解和包容。

經常的,在黃小杉身上我能看到我小時候的影子,甚至當時那些小失落、小期盼、小歡喜的情緒都歷歷在目,正是這些童年記憶,讓我對她多了份理解。那份好的記憶,我會傳達給她,不好的記憶,就盡量過濾掉吧。

原則固然重要,但實施原則的手段可以靈活多變。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為何不嘗試為她營造一個溫暖寬鬆的成長環境呢?

漫漫育兒路,酷似闖關遊戲,下一關我又將解鎖哪一技能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杉果 的精彩文章:

TAG:杉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