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人買房有多難?全家人要不吃不喝近20年才行

香港人買房有多難?全家人要不吃不喝近20年才行

香港樓價之高再度「蜚聲國際」。

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昨日公布《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8年登上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之首,樓價對入息比率由2016年的18.1倍惡化至19.4倍,意即全家人要不吃不用19.4年才足夠置業。

數值是調查歷來最高,反映香港正處於史上最難置業時期,這樣的「世界第一」不啻是港人悲歌。澳洲悉尼及加拿大溫哥華排第二及第三,比率分別為12.9倍和12.6倍。

該衡量住宅樓價負擔能力的比率,是以一個城市的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數計算,數值愈大,負擔能力愈差。以香港19.4倍的中位數計算,意味著一個家庭須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家,屬於極大負擔。

刷新自創紀錄 8年漲1.4倍

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第3季,本港平均住宅樓價為619.2萬元,較2016年同期542.2萬元大升14.2%,同期統計的全年家庭入息中位數為31.9萬元,較2016年的30萬元只上升6.3%,平均住宅樓價相當於家庭稅前收入中位數的比率因此按年由18.1倍推高至19.4倍,即港人的樓價負擔能力嚴重惡化。

香港19.4倍的紀錄,除了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更加打破該報告有史以來的新高,對上的舊紀錄亦為香港所創,2015年香港的同一項數據為19倍,即最新的數字較舊紀錄再推高。

此外,今次亦為香港連續8年被評為最難負擔城市。

翻查歷年報告,2010年香港首次登上該排行榜的榜首,該年平均住宅樓價相當於家庭稅前收入中位數為11.4倍,當時平均住宅樓價僅258萬元,家庭入息中位數22.54萬元。但8年間平均樓價急升1.4倍至619.2萬元,同期家庭入息中位數卻只升41.5%至31.9萬元,家庭收入明顯追不上樓價的升幅。

而與全球其他城市相比較,排第二及第三的澳洲悉尼及加拿大溫哥華,該比率只是12.9倍及12.6倍,雖然與香港一樣已經連續兩年處於該排行榜的相同位置,不過與2016年相比,悉尼當年只得12.2倍,溫哥華11.8倍,2017年的數據只是微升些許。

新加坡樓價收入佔比僅4.8倍

香港與新加坡均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常常會被相提並論。今次調查中亦包括新加坡,但其樓價負擔能力恰恰與香港相反。香港是不停惡化,但新加坡卻是不斷改善,其樓價占收入比例僅4.8倍。報告指,新加坡成功之處,在於其長期向公眾承諾保持樓價受控。

香港樓價高企,除了供應一直跟不上外,還有域外資金不斷涌港,從而推高樓價。雖然先後有「港人港地」及非本地買家需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但對壓抑樓價並無幫助。

至於新加坡,88%市民均擁有自置房屋,是調查中最高的國家。另一方面,本地買家可自由於市場買賣房屋,但非本地居民則有限制,這亦是新加坡於全球化下,可控制樓價的成功地方。

積金局早前表示,研究是否可提取強積金作首次置業用途,這亦與新加坡現行做法有相似之處。現時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市民可提早提取部分資金用作置業及醫療用途。

不過,本港樓價高企下,即使可提取部分強積金作首期之用,亦是杯水車薪。本港一日未能解決供應問題,樓價只有繼續高企,市民亦唯有「望樓興嘆」。

28城樓價處「極難以負擔」水平

Demographia今次所作的調查,涵蓋全球9個國家、293個城市(包括92個人口逾100萬的頂級大都會),包括發達城市如東京、紐約、倫敦、悉尼、新加坡等。香港是該項調查唯一的中國城市。

根據報告,倘若樓價在入息中位數3倍或以下,屬可負擔水平;3.1至4倍屬溫和不能負擔水平;4.1至5倍為難以負擔水平;5.1倍或以上屬極難以負擔水平。

全球於2017年第3季的調查中,合計有28個城市的樓價處於「極難以負擔」水平,其中美國13個、英國6個、澳洲5個、加拿大2個、紐西蘭1個及中國1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已加強邊界巡邏來「應對」愈發自信的中國

TAG: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