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命天才」王勃·下:成也才情,失也才情

「短命天才」王勃·下:成也才情,失也才情

一、朝廷最年輕的命官

說王勃是天才,一點也不為過。六歲能寫文,九歲讀《漢書》,並能指出其中錯誤之處,十歲便飽覽六經,十二歲在長安學醫,對《周易》、《黃帝內經》也略知一二。同為「初唐四傑」的楊炯評價王勃:「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

十三歲時,王勃寫了一篇文辭華美的駢文《上絳州上官司馬書》,文中寫道:「聖人生而萬物睹,太階平而四國會。故曰有非常之後者,必有非常之臣;有非常之臣者,必有非常之績。」大概意思就是聖人出生萬人仰望,天下太平四方來拜。有不同尋常的君王,就有不同尋常臣子相伴,有不同尋常的臣子輔助,就一定能幹出成績。由此可見,王勃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表露出自己想入仕干一番事業。

十四歲時,上書當時的右丞相劉祥道,發表自己對時事的看法,表明自己的報國志向,深得丞相喜愛,贊其為神童。乾封元年,也就是王勃16歲時,考中幽素科試及第,被朝廷授予朝散郎一職,享受從七品官員待遇。由此王勃成為朝廷最年輕的命官。之後,王勃因乾元殿建成時作了一首華美艷麗,歌功頌德的《乾元殿頌》,當唐高宗得知這還是未成年的王勃所作時,大讚其為大唐奇才。由此王勃聲名大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並排在了四傑首位。

二、禍起一篇檄文

少年時的王勃胸懷抱負,才情四溢,風流倜儻,但他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也正在悄悄逼近他。王勃自從當上朝散郎後,真可謂少年得志,春風得意,被沛王看中召進沛王府從事修撰工作。公元668年,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沒事玩起了鬥雞遊戲,王勃見此景,不由得才情大發,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藉此給沛王助興,大概意思就是要替沛王討伐英王的鬥雞。

此事本身沒有什麼,但這篇檄文不久傳到了唐高宗手中,高宗大怒,認為王勃這是在有意挑撥皇子之間的鬥爭,這是唐高宗所絕不能容忍的,因為當年唐太宗的幾位皇子爭權奪勢,差點惹來一場宮廷政變,也正由於那時候皇子之間的爭鬥,才讓李世民最終下定決心選擇了其第九子唐高宗,此事無疑觸動了高宗最敏感的神經。於是,王勃被逐出了長安城,這是他人生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此時,王勃18歲。

三、恃才傲物,命殞他鄉

生在詩禮之家的王勃極富才華,少年得志,未及而立之年便匆匆離世,實屬可惜。如果王勃沒有早逝,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李白杜甫什麼事了。毛主席對王勃有一句通俗的評價:「這個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這個人一生倒霉,到處受懲,在虢州幾乎死掉一條命。所以他的為文,光昌流麗之外,還有牢愁滿腹一方。」

王勃自被逐出長安城,便南下蜀川開始了三年的遊歷生涯,公元671年,王勃通過朋友謀得了當時虢州(河南靈寶市)的一個參軍之職。王勃此時不知道一場早有預謀的陷害即將來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一次,他將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私自藏匿起來,後來不知為何又殺死了這個官奴,結果被同僚告發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當時遇到了皇帝大赦,才得以免去一死。這件事《新唐書》里有記載,「倚才陵藉,為僚吏共嫉。」從這可以看出,王勃可能仍未改掉之前那恃才傲物的品性,為人處世方面缺少謀略,這件事應該是被同僚故意陷害的。這件事的發生,不僅宣告了王勃政治生涯的終止,也讓當時他那任雍州司功參軍的父親貶到了南邊交趾(今越南北部)做縣令。

正是在去探望父親的歸途上,南海風浪大作,王勃不幸溺水身亡,結束了短暫的生命。27歲,本是一切正當年的時候,無奈,天妒英才!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初唐「短命天才」王勃(中):妙筆生花《滕王閣序》,不朽之名篇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