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終將走向毀滅,因為她心懷柔情
前段時間,台灣年輕女作家林奕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經出版便引起社會極大的轟動,只因這本書觸及了人們內心敏感的神經,「誘姦」是社會不忍直觀的痛,更是人們想逃避卻又難以迴避的話題,因為它發生在社會任何可能的陰暗角落。
讀完這本書的讀者都不禁猜測,房思琪是不是就是林奕含本人,人性中可怕的好奇心一觸即發。儘管,林奕含在新書發布會上表明這只是讀者們的臆想並非事實,然而,新書出版後的短短數月,我們就聽到了林奕含自殺的惡耗。
前面讀者的疑問在林奕含的自殺後自然解開了,就如林奕含在書中所說:自殺是對誘姦犯最好的恭維,與其說是對誘姦犯的恭維,不如說是對社會的偏見和斯文敗類的無聲控訴。
猥褻、性騷擾、性侵、誘姦兒童這些聽起來令人膽戰心驚的罪行,隱匿在社會的每個陰暗的角落。我們都深切的知道那個顛覆了林奕含美好人生的惡魔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存在著。
林奕含所在的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調查研究顯示,僅2016年,便有約8100人遭受性侵害,其中,超過80%為女性,半數未成年。擴大到中國,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也曾統計——2015年,全國各地被 媒體曝光的性侵兒童案共340起,幾乎每天便有一起案件。更何況沒有被曝光,甚至連受害的孩子都不敢告訴父母的情況,更有不知多少。
這些罪行的受害者往往都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女學生或者是女職員,而罪犯都是處於強勢地位的男老師或者是男上司,發生這些事情後受害者大多只能默默忍受,不敢觸碰社會敏感的神經。
真相公布之日或許帶來的不是罪犯的末日而是受害者的自我毀滅,就如林奕含最後悲慘的結局。殺死林奕含的真兇不僅僅是罪惡的誘姦犯,是缺乏性教育的社會,更是被傳統家庭教育所束縛的自己。
在林奕含生前的採訪中,她說:如果讀者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實的,如果感受到美好,那也是真實的,這本小說講的是一位女學生愛上誘姦犯的故事。
聽後,我不禁愕然,我們所理解的恨,在房思琪或林奕含心中竟然演變成了一種愛,這是真實的愛,還是一種畸形的愛,還是一種矛盾糾結的情感,答案顯然是後者。
小說中的房思琪在面對老師無休止的性侵後不敢反抗,不敢傾訴,因為老師的花言巧語,用所謂的文學辭令為自己的罪行編造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因為父母聞「性」色變,忽視孩子性教育的無知,因為社會無形的壓力,讓她只能默默忍受,最後走向毀滅。
正如她所說,我無意也無力去改變社會的現況,是的,她的死很難改變整個世界,但足以喚醒聞「性」色變的父母和許許多多正處於矇昧無知的少女,學會保護自己,敢於對侵犯者作出反抗。
林奕含無疑是勇敢的,歷經了十幾年的精神折磨後,勇敢地把自己的經歷寫進了小說,在提筆的時候,她一定知道真相會大白,所有的人都會知道房思琪就是自己,她似乎安排好了一切,只等待一個時機與死神赴約。
她的死令人惋惜,更令人痛心,但我們更相信,死亡對於她來說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自我救贖,《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她留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AG:雲水婷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