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足部的保養對跑者而言非常重要

足部的保養對跑者而言非常重要

足部的保養對跑者而言非常重要,跑步時足部必須承受數倍於體重的力量,反覆的受力可能導致各種程度的不適,隨著動力鏈傳道而影響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腳踝、膝蓋、髖關節與下背部。

鞋子太小或太大

跑前要時常確認鞋子的合腳程度,因為跑量大時,雙腳的尺寸會比平時大兩號。

太小的鞋子可能會造成拇指腫囊、雞眼、腳趾淤青、感覺麻木針刺感。

太大的鞋子會導致摩擦,產生水泡與硬皮,或足底筋膜炎。

成功之道

選購合適的鞋

足部保養就從穿上合適的跑鞋開始,跑鞋不合腳是引發足部不適及相關傷害的主要原因,選購大小適中,專為跑步設計的鞋款可顯著降低足部傷害的風險。

每次買鞋都要重新量尺寸,因為鞋的大小並非總是固定的,跑鞋不要作為其他用途,如果用來散步或進行其他運動會減損跑鞋的支撐力,應該準備另外一雙鞋以滿足其他體育活動的需求。跑步鞋具有良好的吸震功能,可降低跑步時足部承受的力量,但效率會隨著時間逐漸降低,因此跑鞋的淘汰更換頻率會比我們的預期要高。

選購合適的襪子

穿對襪子對跑者而言和穿對鞋子一樣重要,選錯襪子可能會讓跑步過程不舒適、足部產生水泡、流汗甚至冰冷。

最基本額原則就是不要穿棉襪,否則可能會磨腳。選購雙層織法的襪子可將腳與鞋的摩擦降到最低,預防水泡的產生。使用吸濕排汗材質可讓皮膚保持乾燥,除了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冬天還可以預防腳趾凍傷。

有些款式的襪子在腳跟和腳趾處增厚,可加強局部的避震功效,還有一種壓力襪從腳踝到腳趾處額外織入連續的彈性纖維,有如彈性繃帶一樣對小腿肌肉、足部與踝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撐。

鞋子的保養

拖鞋前先鬆開鞋帶,用一隻腳踩住鞋跟硬脫會破壞鞋後跟,影響其對腳跟的支撐力。不要穿濕鞋跑步,濕的鞋中底吸震力會降低40-50%,徒增受傷風險。如果有兩雙跑鞋,一次清洗一雙就好,確保隨時有干鞋可穿。千萬不要把鞋丟進洗衣機清洗以免變形,必要時用手清洗,洗後自然風乾,如果太靠近熱源(如烘乾機或太陽下)可能會縮水。

適時更換鞋子

一般建議每跑480km到800km或每6個月更換一雙跑鞋,最好在鞋子出現磨損徵兆之前就換掉,不過磨損的速度會受跑鞋的品質、跑者的風格、路面材質與體重的影響,較重的跑者鞋子磨損通常比較輕的跑者快。

注意磨損癥狀

跑步鞋最先磨損的部位是中底,用拇指按壓中底部位:如果感覺太硬或太軟,表示可能已受太多壓迫而喪失避震的能力了,此外鞋底的襯裹布如果起皺摺也表示中底已磨損。

如果鞋面纖維已有破洞或磨損、或大底有磨損痕迹(通常會出現在鞋跟、前足與鞋頭處)都表示需要換鞋了。如果關節處感受到更加酸痛、或大肌群比平時更緊繃,表示鞋子的吸震效果已經降低,也是需要換鞋的跡象。如果長期穿著磨損的跑鞋,最終可能會影響跑步的姿勢。

平時的足部護理

即使已經穿了合腳的鞋子,腳的問題(包括疼痛、水泡、硬皮、龜裂、真菌感染)仍時常出現在跑者身上,為了保證足部健康,有下列措施可以參考。

定期修剪腳趾甲,避免鞋頭壓迫甲床,造成腳趾淤青和甲溝炎等狀況。

每天做好足部保濕,避免足跟與大腳趾內側發生乾裂、硬皮。

定期做足部按摩以舒緩張力、保持活動度並降低受傷風險,可以請按摩師代勞、自己進行或試著用高爾夫球在腳底滾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耐力運動營 的精彩文章:

賽訊 2018香港渣打馬拉松肯亞選手蒙格拉奪冠

TAG:耐力運動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