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孩子老是出事故?生活中6種常見傷害應這樣緊急處理

「熊」孩子老是出事故?生活中6種常見傷害應這樣緊急處理

目前,相關調查統計顯示:意外傷害已經成為我國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每3位死亡的兒童中就有1位是意外傷害所致。兒童意外傷害發生最多的地點是在家中,其次是在學校和幼兒園、街道和公路上。

那麼生活中發生意外傷害時,怎麼做好應急處理才能將傷害降低到最小呢?

兒童燒燙傷的緊急處理方法

:迅速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或將受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

:充分泡濕後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並暫時保留粘住的部分。盡量避免將傷口水泡弄破。

:繼續浸泡在冷水中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但如果燙傷面積過大或年齡太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時機。

:用乾淨、清潔的床單或紗布覆蓋,勿任意塗上外用藥或民間偏方。

: 除極小的燙傷未起水泡可以自行處理外,其他情況同時最好前往醫院治療。

燙傷後,撒醬油等東西對嗎?

孫森韜醫生指出,燙傷後不能擦醬油,這種做法對燙傷沒有作用,醬油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有利於細菌的生長,使創面更容易受到感染。

孩子擦傷、劃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

處理:初步包紮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油、酒精(紅藥水)塗傷口周圍的皮膚,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 二次消毒如傷口無腫痛感染,2天後可用酒精棉球(紅藥水)再消毒傷口一次。如果家裡沒有碘酒、酒精,可用乾淨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

提醒: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臟物,或受傷位置重要(如臉部),建議還是帶寶寶就醫。 對於大而深的傷口,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孩子挫傷、扭傷後的緊急處理方法

跌倒、劇烈碰撞會造成皮下軟組織損傷甚至皮下出血,皮膚上出現烏青塊。緊急處理時絕對不能用熱毛巾敷,一定要用冷毛巾濕敷,也可用冰袋敷於患處,這樣可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目的。24小時以後,出血已完全止住,方可改為熱敷,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發生挫傷後,應盡量減少活動,一般1周後皮下淤血會逐步被吸收、消散。

【扭傷的處理】

急性扭傷常發生於活動較多的部位,如踝關節,腕關節以及腰部,扭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嚴重扭傷時,孩子的關節活動受限制,疼痛劇烈。發生扭傷後,扭傷部位在24小時內應固定不動,先用冰塊或涼水進行「冷處理」,使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和滲出,從而減輕腫脹;同時也可用繃帶包紮壓迫扭傷部位,不僅有助於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也可幫助減輕腫脹。待受傷情況較穩定後(即腫脹不再進一步發展後)再進行熱敷或外用活血化瘀藥物。抬高患肢可促進血液迴流,有利於腫脹的消失。24小時以後,可用熱毛巾敷扭傷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如果懷疑有骨折,需去醫院拍片檢查。

應如何判斷孩子磕碰後是否造成骨折脫臼

如果患處特別疼痛疑是骨裂、骨折,如果只是輕痛,那麼可以考慮到軟骨有損傷,軟骨有損傷和新的骨折都會出現局部腫脹、腫痛等現象,如果關節不能正常彎曲這是韌帶有損傷,韌帶有損傷關節彎曲就不能達到正常。軟組織(韌帶、軟骨、肌腱)有損傷,自身很難修復,一般在X光片下是很難發現的。如果拍片檢查骨頭有損傷,首先應該積極治療讓斷骨癒合,如果在X光片下確認骨頭沒有損傷,那麼出現疼痛就是軟骨損傷造成的。

孩子被動物咬傷的危害,該如何處理

被貓、狗咬傷

被貓、狗咬傷後,若傷口流血,則不要立即止血,因為流出的血可以衝掉傷口內的一些細菌和毒素。然後傷口應先用自來水反覆沖洗,然後塗以2.5%的碘酒,用紗布包紮。若流血不多,也可不用包紮。 此外被狗咬傷,還需在2~3小時之內注射狂犬疫苗;若拖到2~3天後再注射,多數起不到預防狂犬病的的效果。

被蜂蜇傷

若孩子是被蜂蜇傷,首先切記不要擠壓被蜂蜇處,也不要馬上沖洗或塗碘酒;而應先用無菌針頭把蜇針挑出,塗擦食醋(黃蜂蜇傷) 或肥皂水(蜜蜂蜇傷);若出現浮腫,可冷敷。

被毒蛇咬傷

孩子被毒蛇咬傷,就應先擠出毒液,繫緊傷口距心臟最近的地方,防止毒液隨血液流到心臟;接著用乾淨的剪刀或刀片在傷口,部位切成2厘米長的「十字形」,擠出毒液或吸出毒液。做這些的同時要讓小孩保持安靜,注意保暖,做完後就應及時送往醫院,接受抗血清注射。

如何正確使用創可貼

雖然有很多傷口不能使用創口貼,但並不是說創可貼對傷口沒有好處,只要使用得當,還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使用創口貼呢?

急性小傷口的止血:一般來說,輕微表淺的皮膚擦傷是沒必要使用創可貼的,創可貼只適用於急性小傷口的止血,尤其適用於切口整齊、清潔、表淺、較小而不需要縫合的切割傷。

使用創口貼前,傷口必須消毒:應先將傷口清理乾淨後(最好用3%的雙氧水沖洗),再用創可貼貼敷。如果皮膚損傷相對較深,而現場又無條件處理,則不妨先用潔凈的水沖洗一下傷口,然後再用創可貼進行簡單包紮;同時,應抓緊時間到就近的醫院進行正規消毒處理,以免引起繼發感染,貽誤病情。

使用創口貼口,傷口不應沾水:貼上創可貼後,傷口局部要少活動,不沾水,避免感染。

使用創可貼後不要超過24小時:使用創可貼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同時要密切觀察觀察傷口變化情況,防止加重傷口感染化膿。若發現傷口有紅腫、滲液等感染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創可貼,並及時去醫院就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尖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指尖育兒 |